“这是一间普通且不规则,甚至有些简陋的中医诊室,里面挤着两张治疗床,四五把治疗椅,靠近门的墙根,紧挨着五六只候诊的小凳子,中间只剩下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供医务人员和患者进出。”这是周宝龙老先生眼中的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室。
周老先生的家远在杨浦的中原地区,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周老先生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风雨无阻地来到这间“陋室”就诊?又是什么样的医护人员让周老先生写下将近三千字的表扬信呢?
今天小卫就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周老先生的来信!
我先后作为患者家属和患者,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每周一次前往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陪诊或就医。无论盛夏酷暑、数九隆冬,还是刮风下雨,小小的诊室每天都满满当当,有时还在诊室外的走道里排起队,从未见到有空闲的情景。经常到下班时间了,诊室的主人公齐彦军医生和钱荷萍护师依然还在为患者诊治忙碌,直至送走最后一位病人。
是什么吸引那么多的患者前来就医,其中还有不少远道而来造访这个不起眼、不出名、地理位置还有点偏远的极其普通的社区中医诊室呢?让我来讲述几件亲历和所见所闻的小事。
一、休诊日的首诊
我陪夫人第一次找齐医生是去年六月的一天下午,遗憾的是卫生中心挂号人员告诉我们,齐医生下午停诊。无奈中抱着侥幸的想法敲开了诊室的门,热情的小钱姑娘听说是从杨浦的中原地区远道而来,马上电话与齐医生取得联系,齐医生邀请我们到他忙着医案管理工作的另一区域的现场去就诊。
齐医生望、闻、问、切,热诚周到细致,临别还把手机号留给我们,便于就医过程中联系沟通。我们与齐医生素不相识,他对病人的理解关心和极具亲和力的举动如一股融融暖意,顷刻间消除了医患之间常有的心理距离,代之以相互的信任与亲近之情。
二、特殊的微信群
来找齐医生看病的,主要是社区的中老年患者,以慢性病、多发病和一些西医奈何不了的顽固性疾病居多,病程长,治疗周期长,易复发。依据中医诊疗和患者特点,齐医生建立了由一百多位患者参与的微信群。
微信群的基本功能为:信息发布,如齐医生因故停诊,定会隔天微信通知,以免患者来回奔波;医患沟通,无论是已治愈的患者,还是治疗中的,均可通过微信与齐医生咨询交流;防病养身健体的指导,针对社区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随季节变化提供食疗,民间秘方、中医药宝库中一些经典处方和养身健体的理念方法。真正把中医药治未病的宗旨,融入到社区中老年居民的饮食起居及日常生活中,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不间断的医疗咨询服务。
三、诊室里的乡里情医患情
进入齐医生的诊室,第一眼看到的是诊疗台上面向门口端端正正地立着一张“党员先锋岗”的铭牌,在他先后工作的两个诊室的两面墙上,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地挂着患者赠送的数十面锦旗。我想这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暖动人的故事。
★诊室里的温情
社区卫生中心的患者,大多是街坊邻里、乡亲及老病友,相互认识的多。诊室里有拉家长的、交流治疗心得的,有咨询治疗进展的,齐医生和钱护师也经常与大家互动,不时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曾有一名叫姓倪的丘脑出血病人,体重达100公斤,只有一位身材矮小的阿姨推着轮椅送来针灸康复,齐医生不管多忙多累,每次都把患者抱上病床,治疗完再抱到轮椅。
★心里装着病人
有位80多岁的王姓老伯,一直骑着助动车来就医,一天下雨老人未前来就诊,齐医生突然问与老人家相邻相识的患者,王老伯最近怎么样?当听说挺好的,又继续埋头工作。事后我问为什么要查找,他说“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天雨路滑,怕他摔了”。在我去诊室的半年多时间里,多次听到齐医生查询那些应来却未来就诊的年长病人。
★百姓心中的好医生
为治病,我经常在卫生中心对面的小区停车,记得是第三次就诊,看到一位六七十岁的大妈在门口晾晒自家种植的紫苏。我说大妈,我到对面卫生中心看个病,在你这里停会车。你停你停,大妈爽快地回应。还问我找谁看病,我说找齐彦军医生,大妈连声说:“好、好,齐医生人好、技术好,找对啦,”这就是社区百姓眼中的齐彦军。
四、小诊室 大能耐
在一般人(包括我)的想象中,社区医生就是看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磕磕碰碰的小伤,为病人转个方、输个液、开点药,这确也构成了社区卫生中心很大一部分工作。但半年多就诊的切身经历又证明了这种看法的不全面。
★顽固性口腔溃疡的克星
我曾在医学院校工作过相当一段时间,夫人患多发性口腔溃疡30余年,发病时,冷、热、酸、甜、苦、辣、咸都不能吃,严重时连说话都很困难,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时间在病痛中煎熬。医院没少跑,医生没少找,药没少用(中药、西药、洋药、吃、喷涂、贴),但收效甚微,还有不断发展加重之势,可以说痛苦不堪,一筹莫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浦东时报》上看到齐彦军医生治愈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报道,慕名找到齐医生。经过三个多月中药汤剂和一段时间中成药的巩固治疗,现已彻底康复。从开始治疗的第三个月起至今再也没有发过溃疡。据了解,在一些大医院爱莫能助的严重的顽固性、多发性溃疡病人,齐医生已治愈多位。
★不放弃的力量
有一位姓沈的病人,因父突然离世,过度悲伤,导致精神崩溃,半年内体重由55公斤暴瘦到42公斤。西医各项检查一切正常,多方就医无效,家属无奈放弃治疗,是一位病友将其拉到了齐医生的诊室。
见病人面色萎黄,目光呆滞,拒绝服用中药,齐彦军就用针灸治疗两个月,使其病情为缓和,再施以针灸和中药内服,历经半年,病人得以完全康复,体重也增加到了52公斤。
还有一位姓章的患者,慢性肠炎腹泻30年,2014年曾在某大医院消化内科名医大咖那里连续诊治8个月,病情依然如故。找到齐医生后,一改以往治脾胃为主的方法,从补肾入手经两个月的治疗完全康复。
★治病在功夫
在我接触到的患者中,不乏跑过多家大医院求医问药效果不理想又找齐彦军的。齐医生看病主要有两大手段,针灸和中药。但同样的穴位、银针、草药,为何疗效大不同?区别在于医生下的功夫上。
笔者在上世纪60年代曾初学针灸,也因病去医院接受过针灸治疗。一般扎上针,通上电,到时由护士起针了之,鲜有做手法的。齐医生的病人大多病程长,年龄大,病情顽固。他在针灸中,进针时要做手法,起针时又要做一遍,而且是以强刺激提插法为主。同样针灸一个病人,他所花的时间精力是别人的数倍。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疗效在付出在功夫。凭着这份甘愿受累与付出,齐彦军在面瘫后遗症、神经性呕吐等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中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两项国家战略!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浦东卫生计生”公众微信,每天都会有准确、精彩的健康资讯推荐到大家哦!
小卫和小薇,祝您健康每一天!
长按二维码关注浦东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