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月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皆言:游必有方。此游,乃游学之游;游学,谓之行动学习。于斯,为盛。
2018年3月8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清集团长沙总部组织春日踏青暨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一行四十余人驱车来到铜官窑,感受铜官小镇的文化沉淀,用脚步丈量千年陶都的商业文明。后到访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观书堂八景,闻翰墨飘香,穿越时空体验楷圣书韵。
游有新知,学有新思,游学之旅,正式开启。
▼
铜
官
古
镇
铜官窑又名长沙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境湘江东岸,从长沙市区一路向西,不过30公里。
古籍记载,殷商以前,舜帝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制陶。到唐朝,铜官陶人首创釉下多彩瓷,形成“南青北白长沙彩”三分天下的格局。公元八世纪,唐代经历过开元天宝盛世之后,“春夜喜雨”进入“落花时节”:安史之乱轰然火起。
1300年前,长沙铜官,在一片丘陵起伏的古城村,远近燃起冲天大火。窑工们依山挖出龙形的窑场,用山柴烧制瓷器。这一烧,成就了永不磨灭的长沙窑,长沙窑又成为世界釉下彩的创烧地,开创陶瓷业一个伟大的时代。
1300年后,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脉络最清晰的唐代瓷器生产遗址——长沙铜官窑再次屹立在世人面前。
正清春游一行先是来到谭家坡1号龙窑,窑址依山丘地势而建,呈正南北方向,总长41米,最宽处3.5米,最窄处2.8米,坡度陡处23度,平缓处9度。龙窑窑顶已经坍塌,青砖砌成的窑壁,还有最高约1.4米的残存。走在龙窑遗址旁,伸手可触碰到仿制的残缺窑壁。
在遗址公园后有个陶瓷体验馆,《铜官窑的温度》一记刻字而立,多少解读了游客的心声。想要重回孩时玩泥巴的乐趣,可以在此体验这泥与火的艺术。
游览结束,这片历史尘封之地让大家感受到了大唐陶瓷文明的兴盛与衰落。穿越千年时光,今日的铜官,向世人再现了深藏于骨子里的大唐荣耀,体验如此,我们得之、幸之!
▼
书
堂
小
镇
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位于长沙以北约二十公里,坐落于湘江河畔,掩映于古树竹海之中,隐于群山绿水之间。小镇周围阡陌纵横,稻菽泛浪,较好地保留了原生态式的田园风光。千百年来,小镇如养在深山人不知的瑰宝,一直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独特典雅的韵味。
书堂山小镇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乡,欧阳询及其子曾在此山读书。欧阳询的书法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其独创的欧体流传百世,至今仍为人们所临摹学习。
来到小镇,仿佛时光倒流。小镇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唐代风格,整体色调和谐统一,朴素中呈现大美。
沿着书香坡艺术街缓缓西行,可览小镇风貌。小镇店铺林立,饭店、笔庄、书法工作室等鳞次栉比。最名不见经传的便是店铺的招牌,均出自于书法名家之手,凸显出书法圣地的特殊之处。
在小镇的十字路口,立有“书香门”楼牌,楼牌的东端,立有两个巨大的铜铸仿真钱币,圆形方孔,上书“开元通宝”四字,为欧阳询所书。其所书钱文,开创了我国文人书写钱文的历史。此处为游览拍照聚集之地,大家或触摸铜钱以求财运,或拍照合影,留下探访小镇的痕迹。
继续西行,与小镇相邻的便是书堂山。书堂山形似笔架,海拔约190米,山虽不高,但却是欧阳询少年时练字、创作、交流之地,处处张显着灵秀之气,正应了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
直行约百米,便是欧阳阁,此为“书堂八景”中一景,欧阳阁系仿唐代建筑风格修建,共三层,一、二层分别祭祀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第三层为赏景休息区。沿蜿蜒石阶攀山而上,山花杂草相间,松树遍布,松针翠密,步入林间,松软如棉,四周阴湿寂静,幽宁怡人。
穿过稻香泉,至半山腰,则到了“书堂八景”中最重要的一景——洗笔泉池。泉池上方岩石刻有“洗笔泉池”四字,经过岁月和风雨的冲刷,现仍依稀可见“洗笔泉”三字,传为欧阳询所书。立于池边静静感悟,恍惚间犹见少年欧阳询正在池边认真洗笔,那一池清水渐渐变了颜色……
稻香泉涌
洗笔泉池
登上山顶,可见“书堂八景”之一的“太子围圩”,这是欧阳询读书时登山休憩之处,后又成为其归葬之地。
立于山顶,踩着先贤的足迹四处眺望,书堂山小镇尽收眼底,远处田舍掩映,好一派田园风光!
徒步书堂小镇,书法艺术圣地的野趣、唐风、书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行游于此、自然亲近,活动筋骨、心旷神怡。
部分图片来源:正清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