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的中医药,它历史悠久,底蕴丰富。然而,人们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原因可能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应用力度不足。但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特别《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的颁布实施。不仅有力的保护和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还明确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直面机遇及挑战。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巨大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中医药其独特优势需要进一步厚植。完善和突破我市中医药面临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对推进“健康高密”建设,服务凤城百姓健康具有重要意战略义。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不仅是一门技艺,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当前,根据卫计系统开展的“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和“六化”提升方案,根据院委会的安排,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学习和调研,改进中医工作方面的不足处,发挥中医工作在“惠民化”中的简、便、验、廉作用。为宣传中医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高密市中医院开辟了“国医大讲堂”栏目,旨在为广大市民认识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应用中医药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优势作用。
首期由我院中医管理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凤城名医”王秉隆和大家一起谈谈“治未病”。
高密市中医院作为我市唯一的一所二级甲等中医院,是全市中医的龙头单位,坚持中医立院、中医兴院、中医强院方略,全方位地开展中医工作,为全市市民提供越来越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近几年,医院大力开展了治未病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什么是治未病,未病,就是还没有病的时候, 或者有了病的时候,早调治。未,不是脾胃的胃,是没有,未来的未。在没有得病或者得了病的时候,一是要防,二是要早调。治未病是指,未病先防、欲病早调、已病早治、病后防复。治未病的思想,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早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圣人擅长治未病,不是等到病已成了而后调理,病已经形成了而后去调治,国家乱了再去治理,就好比渴了才去打井,打起仗了去铸武器一样。
“上工治未病”,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有一段典故,扁鹊曾自认是下工,他的大哥是上工,盖因扁鹊的大哥专门调治未病、研究养生保健,扁鹊专门治愈已患的病症,由此可见,古代圣贤们已经非常注重治未病工作。
未病先防,主要是养生保健。养生保健体现在生活当中,要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食饮有节,是指吃饭喝水要有节度、要有规律,不能吃太凉、不能吃太热、不能过饥、不能过饱,要尽量定时。
起居有常,是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休息时间和劳作时间要有规律,比如春天,应该“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好好锻炼身体。冬天应该“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者若伏若匿”,晚上早睡早上晚起,好好保养阳气,保养真气,不损伤身体。
不妄作劳,是指不要过度地劳累,《黄帝内经》上讲,“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以久视伤血为例,现在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课业负担太重,学生用眼不卫生,自然而然地伤着血了,肝主藏血,肝主目,视力自然就下降了。
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养生方面要注重情志调养。
《黄帝内经》上讲“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绪是导致疾病的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是正常的情绪,突然的、强烈的和持久的对人体都不好。
过喜不行,范进中举就是典型的例子;过怒也不行,高血压、脑出血有很多病例是过怒引起的;过悲也不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养生,我们要很好地养情志。
心态棒了,就可能趋利避害,人体正气强,外在的风寒暑湿燥火也侵犯不了人体。外因、内因都调整好了,我们的身体可能更好。没有病的时候把心理调整好,这是圣人养生之道,也是上医提倡的。
凤城名医、副主任中医师
王秉隆
副主任中医师,山东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凤城名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注重对内科、妇科疑难病症的研究,在治疗气血病、肺病、胸痹、郁证、脾胃病等病症方面疗效显著。应用膏方养生保健,调治慢性病、亚健康及备孕、升学前体质调整等方面有较高造诣。
坐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电话:13516386396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