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阮鸿献:一个淳朴的梦想 造就一心堂5000店

      “把质量过关的药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给需要它的人”,这样一句看似朴实无华的话语,却是一心堂董事长创业至今一直坚持的梦想和经营目标。在这一梦想的引领下,一心堂不断发展壮大,把药店从云南开到西南,又从西南开到华南、华北地区的多个省市,如今,一心堂在全国的直营药店已突破5000家,而3万名一心堂人每一天依然在为这个淳朴梦想而努力着、奋斗着。
       梦想的起源要从一心堂董事长阮鸿献的童年说起。云南省弥勒县西二乡西洱村是阮鸿献的家乡,在那里,药品给了8岁的阮鸿献深刻的印象。一天,要好的小伙伴“老外”忽然肚子疼,头上直冒汗,据说是着痧了,但刮痧也没有挽救“老外”:孩子的父母背着他步行往18公里外的公社卫生院去求救,还差几公里时,“老外”断了气。 “‘老外’呢?他怎么会死?”面对阮鸿献的提问,他的父亲答道:“只要有一瓶8分钱的十滴水和一盒8分钱的清凉油,‘老外’就不会死。”阮鸿献陷入了沉思:那时谁家都有8分钱,但却没有方便的药店,让每家人都能备上仅值8分钱的救命药!他当时就想:“如果有一天村里能有十滴水清凉油卖该有多好。”
       由于父亲是供销社的收购员,小学到初中阶段,阮鸿献就开始到供销社打工——拉开麻袋口让人把中药材放进去。这项工作每星期能挣到3毛钱,而当时阮鸿献每学期的学杂费是8毛钱。“我挣了钱就去交学费,几乎没有花过家里的钱。”在帮父亲装中药材时,求知欲极强的阮鸿献就不断地询问各种药材和农副产品的作用,并把这些知识都记在了心里。
       阮鸿献童年的最大心愿有两个:一是村子里要有药店;二是要把家乡的药材卖到外面缺少药材的地方。2001年,阮鸿献和几位创业伙伴在昆明开起了第一家一心堂药店,从此一心堂踏上了追梦之旅。
       在云南省民建一次考察活动中阮鸿献听到了一个故事:“贡山县巴坡镇有一所小学,建于独龙江边的陡岩上。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整个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壁立数百米的山崖下面,就是逶迤向前的独龙江,篮球一旦跳出墙外就不可能再找回来。有一次篮球跳出了墙外,所有的孩子只有哭泣,老师得知后竟无法安慰孩子,自己也哭了.....。”阮鸿献当即打电话给公司拓展部,要求公司立即到贡山县开店,拓展部表示马上安排分公司做市场评估,阮鸿献打断他:“我们决定到贡山开店,是因为我们应该在这里开店,不用进行市场评估了。”就这样贡山县的一心堂开业了,为这里人口数量仅为六千人左右的独龙族群众供给着药品。一心堂在云南很多边远落后地区以“微利”的方式坚持运营的门店,几乎不胜枚举。
       阮鸿献常跟一心堂管理人员强调,药店是把控药品质量防线的最后一道关口,要始终铭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原则,一心堂卖的是良心药,赚的是良心钱,那些“治不好病,却有可能治死人”的假冒伪劣、虚夸广告药品,无论它打了多少广告,“名气”有多大,也无论它在其他地方卖得有多火,一心堂都永远以顾客的生命健康为重,毫不留情地将其拒之门外,不该赚的钱一分不赚。
       就这样一心堂一步步朝着梦想指引的方向前行,不仅把药店开到了贫困地区,更开到了偏远的边境。与云南接壤的境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多低于国内,高质量的药品供应极度匮乏。在河口、马关、麻栗坡、屏边、江城、勐海、勐腊、打洛、孟连、镇康、瑞丽、畹町......,在云南所有的边境城市和重要口岸一心堂都开设了门店,在那里随时可以见到用人民币买药的“外国人”,他们多购买阿司匹林、头痛粉、黄连素、藿香正气水、牛黄解毒片等常用的低价药,一心堂为了满足这部分需求,常年向处于边境的一心堂门店持续供应低价优质的各类常用药。
       如今,阮鸿献定期在公司给员工讲课,每年还抽时间到大学和其他企业讲课。有人问他:“你怎么还一天忙忙碌碌的?”阮鸿献说,如果说只为了赚钱,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但我想,一个人成功不算成功,要让企业、社会都成功。我作为云南人,希望看到云南的经济腾飞,我愿意为此出一份力。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