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可能改变一个人
甚至一个家庭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癌症数据显示: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为36%,这意味着,每个人一生的癌症发生率都在三成以上。根据市疾控中心登记情况,东莞男女高发的癌症情况与全国情况差不多,但也有一些不同,这主要是与东莞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2017年东莞本地户籍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排在首位的都是肺癌。
“近十多年来,肿瘤发病率的确明显上升,一个病区的定编床位是50张,但长期会住到65人左右,而目前肿瘤内科有4个病区”,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贾筠介绍,在2017年,到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初治肿瘤患者有4258人,其中男性2179人,女性2079人,新增肿瘤病人逐年增长。
目前,东莞市核准登记有肿瘤科或中医肿瘤科专业的医疗机构共有21所。但从全市来看,收治肿瘤患者较多的主要还是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厚街医院、东华医院、康华医院等几家三甲综合医院。贾筠估计,全市每年新增肿瘤患者约8000人。
从肿瘤的具体种类来说,人民医院收治情况跟全市统计数据差不多。而近年来,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涨,贾筠分析,这与抽烟、空气质量、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此外,随着卫生习惯的养成和知识普及,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了一些。而肝癌、胃癌、胰腺癌、卵巢癌等由于较为隐蔽、难以早期发现,确诊时往往都是中晚期了,造成的死亡率也比较高。
从市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来看,东莞恶性肿瘤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年来,全市35岁以上男性、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至55岁以后差异随年龄增长进一步加大,男性上升速度快于女性,发病高峰集中在65~80岁。
“越来越年轻化”,对于这种趋势,贾筠感觉很忧虑。她说,现在也有很多实体肿瘤患者是40岁以下的,最小的16岁的肺癌也有见到。而在以前,在肿瘤科治疗的患者大多数都是60、70岁的老人。青壮年患上肿瘤,这对家庭造成的伤害更大。
虽然肿瘤发病率显著上升,但相应的治疗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治疗手段也有增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肿瘤科病床严重短缺,增加床位属当务之急。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大楼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今后,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介入治疗科、超声科、心电图检查室、门诊注射室等多个部门都集中在肿瘤中心大楼里,患者看门诊、检查、治疗、住院等都可以一站式完成,可为患者提供更为便利的医疗服务。
其他三甲医院也在增强肿瘤防治力量。今年3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签约,作为全市仅有的三个具备放射治疗资质的医疗单位之一,医院通过打造国内高水平肿瘤专科联盟,欲提升莞北地区肿瘤中心治疗水平。
许多癌症其实都会有
早期信号提醒你
就看你重视不重视
一旦疏忽
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
都可能是患癌的前兆
▼
1 、异常感觉:吞咽食物困难的感觉或者异物感。
2 、持续性消化不良,或者食欲减退。
3 、经常流鼻血,或者牙龈出血,或者皮肤容易出现瘀斑瘀点。
4 、不消肿块。
5 、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或者进行性的体重减低。
6 、大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便中带血或者粘液。
7 、无痛性血尿,或者排尿不畅。
8 、不规则阴道出血。
9 、持续性声音嘶哑,干咳,或者痰中带血。
10 、皮肤疣痣增大,或者短期内颜色改变,瘙痒、脱发、溃烂皮肤或者黏膜的溃疡久治不愈。
这5个坏习惯
都是癌症的元凶
1、爱喝功夫茶、烫口茶。
2、抽烟喝酒。
3、通宵熬夜。
4、只爱吃细粮,多食高脂肪食物 。
5、处于巨大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
虽然发病率日益升高,不过,只要是早期发现,80%的肿瘤是可以治愈的。
从接诊的患者来看,很多患者对身体的“预告”都没有及时到医院检查,这也导致了肿瘤在短时间内有了成长的空间。贾筠说,她接诊过一名患者,便血一年当痔疮治疗,期间自行服药,病情时好时坏,最后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是直肠肿瘤,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贾筠说,大部分肿瘤早期一般是没有症状的,很多人发现肿瘤时都是因为身体出现不适才检查出来,其实很多肿瘤早期发现,都可以临床治愈。而到了中晚期,肿瘤治疗难度大,花费大,死亡率高。因此,肿瘤防治关键在于“三早”,即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定期健康体检是预防的关键。”贾筠建议,可以针对有早期先兆、慢性病、癌症家族史、不良习惯等情况,定期追踪式重点检查,除胸片、B超常规体检手段外,还可以加入肿瘤标志物、钼靶、低剂量螺旋CT、胃镜、结肠镜等检查以早期发现肿瘤。此外,有肝炎等慢性疾病患者,可以适当将体检间隔时间缩短,定期进行针对性的检查。
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问诊
即便没有感觉不适
也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健康习惯
你的健康,我很在意
信息来源:东莞市卫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