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优秀护士特辑② | 林霞&吴夏青:用心书写白衣天职

5.12优秀护士事迹

为庆祝第107届“5.12”国际护士节,近日市卫计局评选出了玉环市2017年度“优秀护士”40人。其中,我院杨芳霞、叶会、姚雪燕、陈莹莹、戴斌、吴夏青、林霞、赵冰清、潘丽慧、蔡庆楠当选。本平台陆续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带领大家走进白衣天使的纷繁世界,阅读她们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 



呼吸科主管护师 林霞:

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

林霞,呼吸内科主管护师。工作17年来,她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把为病人服务当成自己的快乐,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辛劳,成为玉环护理工作者的佼佼者。


危难之际见真情


个子不高,有点瘦小,走起路来一路小跑。一袭洁净的衣帽,一双清澈的眼眸,一脸动人的微笑,这是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2001年,林霞毕业于温州医学院毕业,开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并喜欢这份职业。在艰难困苦面前,她总是冲锋在前。


2003年初春,非典突如其来。面对这场不知感染源的传染病,林霞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最前线,成为第一批进入非典病房的医务人员。


“那时工作的第三年,心里也蛮紧张。不过,很快忐忑不安被繁重的工作冲淡。”林霞说。


虽然有惊无险,但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林霞表现出医疗工作者的无畏精神让人深深的敬佩。15年过去,再谈非典疫情,给她留下的是深深埋在心底的对生命和情感的珍惜。



春风化雨解病痛


2009年,呼吸内科独立建科,林霞成为呼吸内科第一批“元老”,从此,与呼吸疾病患者同呼吸共命运。


呼吸科,住院患者多年长患者多、静脉输液多,工作强度和难度相对较大,医护人员长年连轴转,加班加点是常事。


林霞说,老人医学知识接受能力欠缺,思想上相对固执,常有自己的一套生活“经验”,护理宣传不易落实。比如:氧饱和度低,让他们吸氧,稍微好一点他们就不吸;一些肺性脑病的老人因二氧化碳高不配合无创辅助呼吸机治疗,导致意识改变、定向障碍,等等,给护理工作带来更多困难。


林霞勤观察善思考,经常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如春风化雨般,言谈举止尽是对患者的亲切关怀。了解老人对待病痛的态度,总结出一套“哄”老人的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配合治疗。82岁的陈阿婆是呼吸内科的老病号,说起林霞,她激动地说:“工作很细致,打针也不痛。我视力不好了,但手上的针一打,我就知道护士是不是她。”


“病人呼吸舒畅了,我们工作也就顺了。”她说,对病人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护。只要认真、尽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许只是一句简单的谢谢,但这就是对我最好的评价,是鼓励,也是鞭策!



打铁还需本身硬

工作17年来,过硬的操作技能、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林霞从事护理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她在专科护理操作方面得心应手。


林霞有一双灵巧的手、一颗细致的心,更有一种勇敢拼搏的精神。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扩展自己的理论和业务。


2017年9月开始,她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每月定期去台州市立医院学习中医护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她说,业务知识及技能水平高的护士会让病人终身受益,同时自己也受益终身。


林霞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她不仅自己拼命学习,还积极做好“传帮带”,负责科室带教工作。由于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带教老师”。


“护理工作平平淡淡,但看到病人康复,自己感觉也很开心。”林霞说,护理工作每天的成就和难忘就是送走治愈的病人。在病人的迎来往送间,林霞体味着人间百态,体会着护理工作的含义,闪耀着人生价值……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 吴夏青:

让病人“开口”不再难

吴夏青,外科主管护师,玉环第一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她就像一名护花使者,精心呵护每位造口患者身上宛如红玫瑰的伤口造口,用激情和爱心呵护着她的“玫瑰花园”。 



精心呵护“玫瑰花园”


2007年,吴夏青毕业后进入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已11年。熟悉她的人,知道她阳光、积极,还是个运动健将,有她在的地方,总萦绕着爽朗的笑声。2014年,吴夏青通过系统培训取得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资格,成为我市伤口造口专业护理第一人。


从杭州学习回来后,吴夏青立即将所学到的新技术运用到工作中,组建了医院第一支伤口造口小组,负责对全院难愈性伤口、压疮、造口患者的会诊及处理。


不少人惊讶她的选择,感叹伤口造口腥臭时,吴夏青就笑笑说:“病人身上的伤口造口,不就像‘盛开’的‘玫瑰’么?”


去年,一位76岁的老人偏瘫在家已近4年,长期卧床导致他骶尾部严重溃烂,深可见骨。溃烂久治不愈,老人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家人愁肠百结,将老人送到我院。


吴夏青小心地打开了伤口,散发出阵阵恶臭,连走廊里经过的人都可以闻到。但吴夏青不为所动,而是迅速取出镊子和剪刀,伏在老人身边,在相距不到10厘米的距离间为老人小心翼翼清理伤口。她多次不厌其烦地为老人换药,一个多月后,老人的伤口彻底痊愈。老人感激地说:“我终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医生也未必能对付的伤口,

她有办法


与普通护士不同的是,吴夏青还经常被邀请参加病人会诊,对付医生都未必能对付的伤口。


去年底,一位患者在大医院做了头部手术,回家调养还未拆线,手术切口就发生了感染无法愈合。


“有些伤口很长时间都没法愈合,医生也未必能对付,但我们有办法。”吴夏青运用“湿性愈合”疗法,加上新型敷料,隔天为患者换一次药。20天后,患者切口完全愈合。


吴夏青所说的办法是国外最新的“湿性愈合”疗法,她介绍说:“传统的干性愈合理念,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的坏境,必须开放伤口,保持伤口干燥,促进伤口结痂。可是事实上,有些伤口外部结痂了,内部还在化脓,还有炎症。而让伤口处于适当湿润的环境下,能加速肉芽的形成,大大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仅2017年,吴夏青就会诊护理了120多位伤口造口病人,遇病人不方便回院复查,她就上门服务。 



广泛传授专业护理知识

传授技艺,是现代工匠的精神。


很多患者接受造口手术后,心理上发生的问题有时比身体病痛更严重。还需要面对陌生造口带来的问题,如皮肤破溃、频渗漏等,这往往让患者手足无措,更有患者被造口伤口折磨得悲观绝望,就诊时眼泪直流。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生活,她耐心引导,开展造口阳光讲堂,或居家护理一对一培训,让患者和家属学习造口基础知如识、日常护理以及并发症的处理,选择合适的造口产品,帮助他们在生理、心理上摆脱阴影。 


工作中,吴夏青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技能特授给同事,帮助医院临床科室培养护理专职人员,从规范造口护理的资程、造口定位、术后观察、与病人交流等方面进行培训。在她的带领下,我院成立了伤口造口小组,目前已经拥有成员18人,伤口造口护理工作日益规范。


“我们护理的伤口,温暖的是人心。能为干万患者解决病痛,看到患者变得积极乐观,我也感受到了个人价值。”吴夏青说。


来源 | 党政办 黄月红

排版  | 陈真真

玉环市人民医院

微信:yhrmyy


投稿邮箱:

yhrmyyyb@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