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7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5招赶走坏情绪,多活10年


据统计,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病已达到200多种,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


如果您想不得病,就请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身体的报警信号


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


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腹泻,压力大的时候根本吃不下饭。司机、警察、记者、急诊科医生等患胃溃疡的比例最大。

  

其次是皮肤。对很多人来说,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痤疮,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第三就是内分泌系统。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冲击。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满心理矛盾、压抑,经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一着急就喉咙痛;紧张的人则会头痛、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不同情绪对应不同疾病

不同的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病。比如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



一、生气


“气死我了!”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健康角度来讲,闲气、怨气、闷气、赌气和怒气这五种气,不仅让人心情变差,还会在身体里留下“不良记录”。


生气时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手脚冰凉,天长日久,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脏器病变。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在生气的时候血压瞬间上升,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二、悲伤


“对心脏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悲伤。”心血管科专家告诉记者,“茶饭不思”、“借酒消愁”都是过于悲伤的表现。


此时,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会使动脉收缩,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当一个人悲伤时,往往呼吸急促甚至泣不成声,容易造成肺气的损伤。

 


三、恐惧


人在面临威胁,或者可能受伤时会本能地产生出一种情绪,这就是恐惧。它可能派生出很多种其他的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害怕、不安等。


调查显示,“害怕失去工作”是男人最恐惧的一件事情。如果一直处于恐惧状态下,就会心慌心跳、呼吸急促、头脑混乱甚至晕厥。

 

四、忧郁


性格内向、郁闷不畅、不善交往、遇事自解能力差……这是部分癌症病人的共同特点。


长期处于忧郁状态,会导致过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类胆固醇的产生,加快人体衰老进程。不少老年人由于退休后儿女不在身边,在孤独和忧郁的阴影包围下,很容易“老得快”。


如何缓解坏情绪?

那么,我们要如何缓解自己的坏性情绪?小编给大家介绍下面几种方法,亲测有效哦!



  • 哭出来


在伤心难过时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美国心理专家威费雷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从这个角度来讲,遇到该哭的事情忍住不哭也许就意味着慢性中毒。


  • 瑜伽打坐


紧张的工作、生活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因此,你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起床后做一会儿瑜伽或冥想、散步、听听轻音乐,还要记得做任何事前深呼吸3次。


  • 运动


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动,越不动注意力就越不易转移,情绪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可以通过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改变不良情绪。



  • 倾诉


俗话说“快乐,友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痛苦、友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心理,会增加心理负担。如找人倾吐烦恼,心情就会顿感舒畅。还可以找心理咨询员进行心理咨询,让他们帮助消解烦恼。


  • 闻香精油


这个方法在欧洲和日本比较流行。精油能透过嗅觉神经,刺激或平复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对舒缓神经紧张和缓解心理压力有比较好的效果。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wzylol002)


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刮痧拔罐艾灸图解

学习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保健方式,把健康传递到千万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本草纲目图解

读《本草纲目》,认识中医药,学习各类养生保健法,让中医惠及每一个家庭!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五运六气

这里是中医五运六气爱好者社区,每天分享各种养生知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中医,传承经典,请点击『阅读原文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