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医院再下两城!医药行业最大利润池,现身。
▍共享医院,又有两家即将落地
据《看医界》报道,又有两家Medical Mall(以下称:医疗商场)正在建设中,分别位于上海杨浦和徐汇区。其中,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附近的一家Medical Mall已经基本建成。
2017年9月,全国首家医疗商场,获浙江卫计委批准。同意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为入驻“全程国际 Medical Mall”建筑物的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共享服务试点。
浙江卫计委不再对入驻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和设施做硬性要求。
有人称之为“共享医院”,这个模式可以将开办诊所的投资额降低一半,甚至还可以协助处理诊所开办中最为头疼的执照、消防、安监等环节,在诸多审批中享受“搭车”优惠。
▍天时:高收入群体的医疗需求,潜力巨大
医疗商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专科门诊服务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混合体,即在医疗中添加零售业务,加入购物中心所提倡的“一站式购物”,演变成一站式、差异化的医疗体验。
医疗商场在国内快速布局,是看到了国内中高收入群体日益庞大,现有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其要求的矛盾点。从目前为这类群体量身打造的“医疗旅游”火爆,可以感受中高收入群体,对高质量医疗需求的潜力。
近期,政府对海南博鳌医疗的政策倾斜,如可以使用国内未上市的医疗器械、药品。也是看到了“医疗旅游”的切口,目标群体正是中高收入群体。
▍地利:政府鼓励社会办医,满足部分群体需求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社会办医一直在支持、鼓励。将其定位为公立医院的补充,提供差异化医疗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个人认为,让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一同挤在公立医院,其实双方都别扭。差异化的服务,是一个行业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
政府是乐于看到,有民营医疗机构为高收入群体提供服务,然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保障更多民众的医疗需求。
▍人和:跳出体制,医生创业潮
天时、地利有了,最关键的人,也有松动。
多点执业的政策讲了很多,但公立医院出于各种考虑,一直抓着医生不放。但是,根据近几年的的趋势,医生跳出公立医院自主创业,是个明显的潮流。
近三年来,中国的医生集团数量快速涌现,2017年底有据可查的医生集团数量为440家,而截至2018年3月,据相关机构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医生集团已经达到620多家。
公立医院用职称和编制捆绑医生的方法逐渐失灵。医生脱离体制对医院的威胁,很可能倒闭公立医院,对多点执业持更开放态度。
▍共享医院,全国多省落地
所以,医疗商场的应运而生,完成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的最后一块拼图。给医生的自主创业,一个选择、一个动力。
除杭州上海外,在武汉、北京等全国多地,共享式“医疗商场”建设百舸争流。据动脉网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已有8个地区建设了医疗商业综合体,投资逾41亿元,100%已投入使用。
(来源:动脉网)
▍未来医院,公立保基本,私立高收费
未来的医疗结构会是什么样,不妨根据政策画个蓝图。
分级诊疗和医联体,运用互联网把大小公立医院整体化运营,用医保支付,将其改造成的高效、集约化。在保基本的指挥棒下,会对大处方、医保浪费持之以恒的管控。
医药产业目标市场,公立医院依然会是首选,但想要增量,会很容易碰到政策天花板。
相比较来言,挖掘私立医疗机构的潜力,就没那么多限制。可能在未来10年内,大部分私立医疗机构的定位,还是要满足中高收入群体的需求。当然,这里所说的私立医疗机构,是把以欺骗为目标的一类民营医院,排除了。
合法的为高收入人群,提供高质量、高消费的医疗服务(自费),政策不会设限。
▍医药产业机会,在中高端私立医疗机构
参照下现在教育产业——公立学校保基本,私立学校设施越来越好、收费越来越高。会发现医疗走这条路的可能性,非常大。基于此判断,未来医药产业的目标增量市场,应该是中高端的私立医疗机构。
对风向把握最敏锐的地产企业,如万科、恒大、万达、绿城等30多家地产商,已经涉足了医疗业务——看到了这个深不见底的利润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