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是城阳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科主任,自1989年踏上工作岗位以来,至今已度过了29个春秋,在29年的临床工作中,王志新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着,她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我热爱我所从事的职业,我爱我的医院、我爱我的病人”,她用医者的使命,践行着不忘初心的信念。
美国医生特鲁多将医学概括为: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的职责除了治疗以外,更多的是帮助病人,温暖病人。作为一名医生,王志新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她并不沮丧,因为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带给她自豪感和幸福感。
医生经常面对死亡,但也经常能收获生命的奇迹,记得2017年的夏天,在最炎热的时候,老年医学科收治了一名热射病的病人,送入病房的时候,病人处于深昏迷状态,生命垂危,大小便失禁,整个担架车上、病人身上全是和着尿的粪便,戴着双层口罩,仍然被熏得要吐,送他来的工友除了哭,已经是不知所措。王志新带领科室人员一边紧急救治病人,一边迅速为病人擦洗,1个小时、2个小时、3个小时......病人体温的波动、每一个异常的心律、每一次呼吸节律的变化,都牵动着王志新的神经,连续30多小时高度紧张的守护在病人身边,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病人的命保住了, 1天、2天、3天......经过不懈的努力,病人慢慢的清醒了,最后痊愈出院,送走病人的那一刻,王志新和她的团队早已忘记了连日来的辛苦,心中充满了无以言表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临床工作中,急患者之所急、苦患者之所苦,医者父母心,心不如佛者不能为医、技不如仙者不能为医,唯有高尚之医德,方能悟化出精湛之医术,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德艺双馨才有能力治病救人。
老年科门诊的病人,不是担架车、轮椅推着来的,就是一个病人2、3个家属,搀的搀、扶的扶,为了能使患者及时得到诊治,门诊坐诊这一天,无论酷暑严寒,王志新总是早早的来到诊室,严谨认真、不厌其烦的仔细接待每一位求诊的患者,病人多的时候,没有时间上厕所,一上午也顾不上喝一口水,就是这样,中午仍会有看不完的病人,遇到这种情况,为了减少病人等候的时间,王志新上下午的门诊干脆就“接龙”起来,直到看完,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已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相对于门诊,病房更是王志新的主战场。不论年轻时多么干练,年老生病时行动不便、反应迟钝、耳聋眼花、大小便困难等谁也无法抗拒,但是许多老年患者并没有做好面对老年的准备,家属也没有,正像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所说: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所以衰老生病后,病人本身很痛苦又难以接受、家属既抱怨治疗又抱怨病人,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古人云:久病床前无孝子,在老年医学科更是形形色色的家属都有。作为一名医生,除了治疗患者的疾病,还要尊重患者,给患者尊严,遇到家属厌烦、解释病情不理解、照顾病人不仔细、护理病人不到位,家人工作特别忙的,王志新则耐心的用非专业的语言,形象地不厌其烦的解释和开导他们,并亲自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到“替儿女尽孝,为家庭分忧”,医生的工作开的是药、治的是病,但给的是情、救的是“心”。
王志新说,曾经的一次经历让她坚定了要克服一切困难开展延伸服务的决心。那是2014年的夏天,下班后王志新正准备开车回家,接到了一位病人家属刘先生的电话,刘先生的妻子因一氧化碳中毒成了植物人,已卧床6年多了,2年前曾因为肺炎、癫痫在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
那天早上,刘先生不小心把老伴尿管给拔出来了,一整天想尽一切办法,也无法解决患者排尿问题,看着患者逐渐隆起的腹部,刘先生只有向王志新求助。一天工作下来,王志新早已累的精疲力尽,而患者的家在河套,王志新住在市南区,一开始王志新告诉刘先生打120直接来医院,而刘先生用几乎哽咽的声音说:“王主任,你是一名好医生,住院的时候我特意留了您的电话,万不得已才找您的,您就帮帮我吧!”是啊,王志新是医生、病人需要我,她说服了自己开车过去,颠簸了近1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刘先生的家,看到病人的那一瞬间,王志新理解了家属的请求,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病人植物人状态、气管切开、满身褥疮,他们太需要医生的服务了。多种疾病缠身,长期卧床、需要鼻饲和导尿的病人,往返医院复诊和更换管路、特别是住的地方又那么远,的确是太困难了。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