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重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月23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 间:2018年5月23日
  地 点:委机关2号楼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成 义 宣传司新闻处副处长
  嘉 宾:刘华清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曹庆久 北大六院儿童病房主任
      杨晓慧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
      张 倩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研究员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月份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向大家介绍精神卫生、用眼卫生和营养健康的相关科普知识。
  今天请到四位嘉宾,他们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北大六院儿童病房主任曹庆久先生北京同眼科主任杨晓慧女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研究员张倩女士,专家将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首先,请刘华清主任介绍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有关知识。
  刘华清:
  各位记者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参加有关于精神心理卫生的发布,我主要介绍一下我的领域的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话题。我普通话说的不是那么标准,请大家原谅。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2017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国家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步,成人世界的各种关系过早地影响到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压力都成百倍的大于过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还会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儿童心理疾病并不是说到十七八岁成人以后就完全好了,如果不治疗,不及时干预,到成人世界里面还会带来,还会存在。所以,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社会都来呼吁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都是青少年的。我们的国家强大就来自于青少年的强壮,青少年心理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叛逆及依赖的冲突、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等,使他们的焦虑情绪较重。同时,由于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较浅,抗挫折能力较低,因而更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行为问题有: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应对方式问题和主观幸福感缺失等,严重者还会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不仅仅有个人因素,还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要预防和减少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家庭方面,家长要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对孩子有适度的期望,用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孩子和引导孩子。
  学校方面要积极引导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润物无声。要组织并引导孩子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认真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班级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如果发现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及早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和诊断。
  社会层面要利用并规范大众传播媒介,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减少社会上不良风气波及到学校,避免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积极利用各种传媒丰富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增长知识,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全社会都应当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培育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助力,为健康中国助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刘主任。下面请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杨晓慧介绍青少年用眼卫生有关知识。

  杨晓慧:
  各位媒体大家上午好。我是一名眼科医生,更关注孩子的眼健康,通过今天的新闻发布我们主要想给大家推出一个预防为主的眼健康理念,树立全民爱眼意识,共同关注青少年的眼健康,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用眼方法和知识,能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促进青少年常见眼病的社会性防治工作。
  提到青少年眼病大家首先会想到近视,近视的发生发展和环境、遗传这两大因素都有很大关系。目前,针对近视的预防,主要是从改变环境因素入手。近距离用眼被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首位影响因素,不但包含了近距离用眼的时间,还有近距离用眼的持续时间及我们阅读距离比较近,这些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青少年时期的视觉发育尚未完成,他们的学习工作又非常繁重,他们对电子产品使用的自控能力比较弱。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加强指导,尽量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以减少这种行为方式对他们视力的影响。此外,还要改善他们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写字时歪脑袋,还有握笔时指尖距笔尖太近,比如说在晃动的公交车上来进行阅读,这些都是不良的用眼习惯需要改正的。在阅读当中良好的采光、良好的照明也都是必须的。

  另一方面,近视的保护因素是户外活动,因为现在一些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如果每天户外活动2个小时或者每周户外活动10个小时,能够很有效的降低近视的发病率。所以,我们倡导青少年积极地进行户外活动,沐浴阳光,预防近视。
  对已经近视的孩子怎么办?已经近视的青少年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科学的验光和矫正,不要使用劣质的眼镜和质量不合格的眼镜。而近视的度数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大约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要进行一次屈光状态的重新检查。
  除了近视,斜视和弱视也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影响视觉发育的疾病,弱视能够导致视力下降,同时影响他的双眼视功能,斜视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导致弱视和视觉发育的异常。对于斜视和弱视的防治,在于孩子们要定期的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的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它不仅能够矫正眼位,改善我们的外观,同时还能够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的建立。
  第三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儿童的眼外伤。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力都比较强,而对眼睛保护意识也比较弱,自我保护和躲避伤害的能力也相应较弱。所以,儿童眼外伤比较容易发生,绝大部分是意外伤害和误伤。严重的眼外伤会造成视力残疾,所以对于孩子要加强安全教育,使他们能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远离这种伤害。同时对于一些眼外伤的急救措施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比如一些急性的酸碱烧伤,应立即大量清洗冲洗以后再转送医院,而不是直接送医院。近期由于激光笔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激光笔不适当的应用而造成的黄斑损害时有报道,这个应该引起学校和家庭的注意。
  大家都说青少年是祖国未来,作为一名眼科医生,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愿意和社会各界一起共同努力,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谢谢。
  主持人:
  下面请张倩研究员介绍儿童少年营养健康的有关知识。
  张倩:
  大家好。大家知道,儿童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获得营养均衡的食物,为体格和智力发育提供物质基础。这一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及时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儿童少年营养健康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影响,需要创建多层次的营养健康氛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6年5月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随后出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指导儿童少年做到均衡膳食,吃动平衡,促进健康。综合而言,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食物多样。儿童少年每天的食物要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豆类及其制品,食物品种达到每天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每天喝牛奶或酸奶达到300克以上,常吃豆制品,适量吃鱼、禽、蛋和瘦肉,适量吃坚果,且少盐少油,足量饮水。为满足身高迅速增长的需要,要多吃含钙丰富的奶及奶制品和大豆及其制品,同时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海鱼、蛋黄等,多进行户外活动,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为改善青春期生理性贫血,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肝等, 搭配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其次,吃好早餐。儿童少年要保证一日三餐,两餐间隔4~6小时,三餐定时定量,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适量,少吃含高盐、高脂肪或高糖的快餐,尤其是西式快餐。不仅要每天吃早餐,而且要吃好早餐。营养充足的早餐至少应包括以下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谷薯类,如馒头、米饭;肉蛋类,如鸡蛋、酱肉;奶豆类,如牛奶、豆浆;果蔬类,如苹果、黄瓜。要结合本地饮食习惯,丰富早餐品种,如芹菜牛肉馅的包子配豆浆,或者面包夹煎蛋黄瓜配牛奶,都是营养充足的早餐。
  再者,选对零食。零食是一日三餐以外吃的所有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合理的选择零食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的补充。儿童少年可以选择天然的、新鲜的、营养价值高、干净卫生的食物作零食,首选苹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再选酸奶、豆腐干等奶类、豆制品,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还可以选花生、瓜子等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而糖果、薯片、及膨化食品所含的糖、盐或脂肪很高,这些食物不宜做零食。更不要把“三无产品”、“五毛食品”或路边小食品作为零食。吃零食的量要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两餐之间可以少量吃。多数饮料含大量的添加糖,过量饮用容易发生龋齿或肥胖,建议儿童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把饮料当水喝。要鼓励他们喝足量的白开水,少量多次,每天达到800~1400毫升。

  第四,足量运动。充足的、规律的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提升学习效率,降低疾病风险。儿童少年先要保证运动时间,每天累计60分钟以上身体活动,每次10分钟以上。再要保证身体活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会感觉身体微微出汗,呼吸心跳加快,最好是户外活动;每周最好进行3次以上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还要提高的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爱好。做到运动强度、形式以及部位的多样化。另外,减少看手机、电脑和电视等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达到每天10个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最后,认识食物。让儿童少年走进大自然,认识食物,学习营养知识,促进身体健康。懂得食物要经过播种、除草、施肥,付出艰辛劳动,历时几个月才可能收获。要让他们走进厨房,参与食物采购、制备和烹调,培养基本生活技能,传承优秀饮食文化。教会儿童珍惜食物、保护环境,从“光盘行动”做起,不剩饭菜;在外就餐点菜要适量,不铺张浪费。教给他们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仔细看食品标签,不光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也要结合配料、营养成分表选择更加健康的食物。

  总之,通过食物多样选好早餐,选对零食,足量运动,及认识食物,让儿童少年达到吃动平衡、保持健康的目的。记得要定期测量他们的身高和体重,了解营养状况,科学认知体型,预防儿童少年的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
  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开始提问环节,按照惯例请大家围绕发布主题内容提问,提问前请介绍所在的媒体。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家庭报记者:
  请问张倩研究员,改善儿童营养健康这个问题,我感觉如果仅凭家长来做的话,可能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作出哪些努力促使全社会参与进来呢?
  张倩:
  首先,改善儿童营养和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位共同努力才可以做到。作为学校和社会而言,我们应该针对多人群开展多形式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家长、学校教职员工、食堂工作人员乃至全社会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其次要针对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特点给儿童提供营养均衡、品种丰富的饭菜。第三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改善措施,比如说给学生提供早餐或午餐,住宿生要保证一日三餐,提供营养强化的食品或者营养包,或者开展丰富多彩的身体活动。
  另外,我们强调儿童营养改善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学生营养状况的监测,了解学生营养状况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学生营养改善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做到优势互补、多方面共同配合改善营养状况。
  最后一点我强调一下,希望我们能够逐步建立健全学生营养改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作为学生营养改善的持久保障。作为学生营养改善来说,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营养校园”试点就是学生营养改善的很好示范。

  健康报记者:
  请问刘主任,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焦虑的现象,这是否属于一种精神疾病。这种焦虑情绪是否会传染?第二个问题,现在游戏已经从传统的电脑已经转移到手机上,游戏很多,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儿童来说是不是也是一种精神卫生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刘华清:
  谢谢你的提问,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会处于焦虑状态,焦虑有轻有重,轻度的焦虑让我们有适度的压力,面对生活、面对困难还可以变成动力。比如说每个人担心害怕地铁能赶上吗?飞机和火车能赶上吗?能不能按点走?这都是适度焦虑,这是正常化的,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有一些焦虑相对比较重,寝食难安,恐惧害怕,对未来、对现在都不可名状的担心害怕过分了,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了。更有甚者,有严重的焦虑表现,心慌气短,睡不好觉,整日忧心忡忡,甚至变得不开心,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可能就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帮助了。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样处理。自身的思考和进步,学习包括家庭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运动、跑步,和更多的家庭和智慧的长者交流,减轻自己的焦虑。世界卫生组织非常好的建议,各项的心理困难和痛苦,运动是最主要的辅助的处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处方,坚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锻炼,丰富多彩的集体项目的体育活动是非常重要。如果有严重的焦虑可以去专科医院的药物治疗,更快迅速缓解焦虑。很多人担心专科医院的药物副作用,其实它的利远大于弊。过度的焦虑改善了,睡眠、饮食、日常工作正常了,给家庭和孩子带来的利益还是非常多的,所以要选择专业化的服务。
  游戏成瘾的问题,全世界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科专家对游戏成瘾的问题,是否列入精神疾病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其实,很多游戏成瘾或者网络过度使用的孩子,本身家庭关系就有些问题,自己有身体或者精神问题。对于游戏过度使用,比如超过3小时、超过6小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以至于无法摆脱。一旦不让去玩游戏,就会有阶段症状,如身体不舒服、心慌气短、寝食难安、饮食不好,这都需要精神科
  专业化的帮助,就像酒精成瘾、其他物质成瘾一样,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请问杨主任,现在使用手机和IPAD的小朋友年龄越来越小,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其实也有一些电子化的教学设备,想问一下,频繁使用这些电子设备,对于幼儿来说是不是危害更大,应该有什么方法来预防?
  杨晓慧:
  手机和IPAD是一种近距离使用的产品,这种电子产品对于孩子的影响主要还是由于长期的近距离用眼造成的。小孩子0-3岁是他们屈光状态发育的关键时期,3-6岁也是正在发育的时期,如果他们长期近距离用眼的话,他们的调节能力就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在这里做一个科普,我们人的眼睛在看远处的时候是不需要调节的,在看近处的时候,我们要通过肌肉的收缩而调节才能够看清近处。对于小朋友来说,如果长时间的看近处,他的调节状态一直就处于紧张的状态,而导致视力的暂时下降,一般来说这种暂时的下降被称为“假性近视”,但是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够被改善,最终会造成持续性的视力下降,也就是真性近视。所以,孩子在看IPAD和手机的时候,时间的总量多、单次时间长和用眼距离近,都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另外,还有一些是因为环境光线比较弱。有些孩子怕父母管教,所以偷偷的在黑暗中看或者偷偷在被窝里看,这样背景光线比较弱,显得屏幕亮度相应增加。长期这样做,就会造成眼睛的结膜充血、干涩、流泪、分泌物增多,这些都是视疲劳的症状。还有一个是因为手机和IPAD的内容比较丰富,画面跳动比较快,速度也很快,小朋友在聚精会神的盯着看时,造成瞬目的活动减弱,因为我们的眼球是通过眨眼把泪液分布到眼球表面而起到滋润的作用,做眼保健操。大量证据说明户外活动能够降低近视发病率,所以说小朋友要在看完电子产品以后积极的走出窗外、走出校外,做沐浴阳光的活动。还有改善不良用眼习惯,比如学校促进孩子的读写要保证“三个一”,这些都是预防近视的一些保护措施。
  中国人口报记者:
  请问曹主任,现在家长对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十分关心,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在课堂上容易走神,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曹庆久:
  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我们要分情况,如果偶尔走神,对他学习没有太多影响,可能很多孩子都有,不用特别的关注,如果孩子走神很明显,影响他学习就要关注了。持续或者长时间的走神可能有几种原因。第一种原因,孩子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很多孩子都有偏科现象,这个孩子喜欢科学,那个孩子喜欢语文。还有的孩子由于不太喜欢那个老师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对于偏科或者不喜欢老师原因的注意力不集中就要改善我们的课堂设置,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生动,对孩子更加有吸引力,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使孩子注意力提高。
  第二种情况,很多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为他学的知识他都会了,现在孩子报的辅导班很多,很多辅导班的内容和学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学校老师讲内容的时候他已经会了,上课就没有兴趣了。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报辅导班的时候不要报和上课内容一样的辅导班,比如数学、语文,在学校讲课新鲜知识对于孩子更有吸引力。
  第三种情况,很多孩子某一方面能力比较弱,比如学数学就比较困难一些,因为学不会也会对学习没有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老师要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重点给予他辅导、给他一些练习,使他能够跟得上,跟得上他的注意力就更能够集中了。

  另一种孩子,上课的时候注意力特别分散,还有动作增多,上课坐姿不好,动来动去,和同学说话,不仅在学校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表现出作业做的慢、拖拉,做的比较粗心,平时做事也是丢三落四、虎头蛇尾的,并且他在多种场合都会有这种表现,这种情况在我们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俗称多动症,这种孩子也是我们在学校中发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很主要的原因,因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的患病率还是挺高的,大约5%左右,这种孩子主要是自控能力差导致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同龄孩子比比较弱。对于这种孩子,我们一定要进行积极的行为干预,如果影响学习、影响生活比较明显,必要时做一些药物干预。大体就是以上这些方面的原因。
  刘华清:
  容易走神的这个问题,确实和多动合并存在。有一个早年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家庭养育的实践。在走神和多动孩子的生活历史当中,尤其在早年的生活当中有过被分离、被抛弃的体验。一些家长工作很忙、很紧张,在孩子7个月、8个月、1岁,将孩子送到祖父母身边抚养,就很容易引起注意力和多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门诊当中经常可以感受到,这些孩子早年有过被迫分开,到5岁、6岁才回到父母身边上学,他用多动、注意力等不好的问题来吸引亲人的关注和重视,当亲人的关注和重视、打骂、批评、暴力对待的时候,孩子注意力和集中的问题更是个大问题。所以,在这方面新闻媒体的宣传要让0-6岁的孩子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有天然的联系,这样心理健康更好,会避免将来在青少年期出现更大更多的心理卫生问题。
  新民晚报记者:
  请问杨主任,现在很多孩子去医院配眼镜时,医生一般都会建议需要散瞳验光,但是很多家长对此有误解,就认为散瞳会使孩子视力模糊、畏光,然后影响孩子学习。我想问一下,为什么配眼镜前一定要散瞳?
  杨晓慧: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作为临床医生,我在门诊上经常会遇到家长告诉我说我们要考试了,我们要有学习班,这么长时间的散瞳,孩子为什么要这么散,直接去插片配眼镜不行吗。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医生还要建议孩子做散瞳。如果一个孩子的视力下降到医院的时候,医生首先要判定他的视力下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首先考虑的疾病就是去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是一个大的范围,它包含了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孩子长期的近距离用眼,调节能力非常强,处于一种高强度的状态,这种调节会对孩子的屈光状态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消除过度调节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为了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配一副合适的眼镜,我们都建议青少年在视力不良的时候进行散瞳验光,尤其对于那些不但视力不好,而且还有斜视、视力矫正不良、调节痉挛,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散瞳的。目前来说,散瞳验光也是国际上推荐的诊断屈光不正的一个金标准。
  在临床上散瞳常用的有两种药,一种是1%的阿托品凝胶,一种是0.5%的复方托吡卡胺,实际阿托品的散瞳作用比较强,能够非常完整的抑制调节的影响,但是它的药效持续3周左右,而0.5%的复方托吡卡胺的药效持续8到10小时,在药效持续中间由于药理的作用,导致睫状肌麻痹、瞳孔散大、孩子畏光,同时看近处看不清,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和写作业是受影响的,即使这种情况下,为了配副合适的眼镜散瞳验光是必须的。如果害怕影响他的学习,孩子可以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来进行散瞳。
  健康咨询报:
  请问张倩研究员,我们日常的采访里经常发现青少年在饮食结构上,比如摄入的蔬菜比较少、肉类比较多,想问青少年怎么吃肉才健康或者三餐吃肉比例或者每一餐吃肉克数有没有个建议?
  张倩:
  这是很多老百姓很关心的问题。很多老百姓都认为肉是比较有营养的,大家概念里的肉通常包括鱼肉、禽肉、猪牛羊等畜肉,总体说来各种肉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铁、锌,有些肉类含的饱和脂肪酸或者胆固醇的量相对比较高。总体来说,各种肉类的蛋白质含量差不多,但是各种肉类的脂肪含量和构成有一定差别,比如鱼类含的脂肪量比较少,而且多数是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心血管的健康比较有利。猪牛羊等畜肉含的脂肪量相对比较高,同时都是饱和脂肪酸。而禽类脂肪含量波动比较大,比如老母鸡的脂肪含量就很高,而鸽子肉的脂肪含量就很少。国外有研究表示,这种饱和脂肪酸的过多摄入,对心血管的健康或者是肥胖的发生是一种危险因素。所以,我们推荐儿童青少年适当多吃鱼类,优选鱼类,其次是各种禽类,猪牛羊等畜肉是最后的选择。另外,畜肉我们推荐牛羊肉多吃一点。

  关于你说的量的问题。《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指出,不同年龄段的肉类摄入量不大一样,6-10岁的儿童禽畜肉每天吃40克左右,鱼类等水产类每天也应该吃40克左右。对于稍微大一点的10-13岁儿童这两类都应该分别达到每天50克左右。对于14-17岁,进入青春期的儿童,量要稍微大一点,比如禽畜肉每天累计50-75克左右,鱼等水产每天也是50-75克。另外,关于蛋类,蛋类的营养价值和肉类是差不多的,而且蛋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同时蛋黄中含有一定的胆碱、磷脂,这些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都是很有利的,儿童青少年每天可以吃一个左右的鸡蛋,希望儿童青少年保持适量的肉类摄入促进他们的健康。
  南方都市报记者:
  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注意到一些学校用智慧课堂系统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这种是否有助于发现多动症的学生健康心理问题?第二,请问杨主任,有些青少年如果佩戴隐形眼镜,是否需要经过医生的处方?
  曹庆久:
  有些学校用智能系统监控学生,不知道目的是什么,监控学生学习还是监控注意力之类的,这种监控系统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心理方面的反应,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要求有隐私权,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要求得到别人的信任,所以如果装监控系统监测孩子注意力的问题,如果说他注意力不集中了老师可能会发现,这样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注意它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影响。
  如果客观上说,装系统可能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注意力状况。可以看到哪些学生在课堂上有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这种孩子我们需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但也有一些孩子学习一段时间会有一些活动,有一些走神,这都是正常的。我们知道正常人的注意力在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集中情况下,会有一段时间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它是我们保持持续学习、持续听讲的动力,如果只是这种情况不用特别担心这个孩子有问题。如果经过监控之后发现他整堂课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一节40分钟他有30分钟都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是要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最关键是安装的目的是什么。
  杨晓慧:
  孩子的近视矫正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框架眼镜,就像我戴的这样,这也是我们首先向青少年推荐的,但是有些孩子不愿意戴,有些孩子不能够戴框架眼镜,比如两只眼的屈光状态超过300以后,两个眼形成的物象在大脑中会形成混淆,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接受框架眼镜,这时候再考虑角膜的接触镜。角膜接触镜,实际它的验配有严格的适应症,并不是说我愿意到眼镜店配一副就戴上去,而角膜的接触镜又分为软镜和硬镜。每个眼镜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要戴这种接触镜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检查,相应的各个方面的指数综合在一起判定是不是适合佩戴这种眼镜,佩戴接触镜因为是扣在角膜上的,所以对孩子的卫生条件要求比较高,也要求孩子到医院复诊的时间更加频繁。 
  主持人:
  时间关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