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得了癌症,是一个人最大的不幸。
孩子得癌症,就至少是七个人的不幸。
一时间,小朋友的父母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有网友指责其“重男轻女”,但是真相真如网友说的那样吗?
近期陆续的报道为我们拨开了迷雾:
水滴筹发布的官方声明显示:公开的信息系统数据表明王凤雅家属实际筹款为35689元。这说明网上所传筹得捐款15万,并不属实。警方的调查也显示:筹来的款大部分都用在孩子的治疗上了。
至于公众质疑其父母并没有给女童积极治疗,江小卫在这里就不做判断和评价。但关于夺走孩子生命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我们有必要了解,或许将来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什么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每15000个新生儿中会有1个罹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平均发病年龄在2岁左右。
视网膜母细胞瘤长在视网膜上,来源是视网膜母细胞。这种胎儿的原始细胞,本来可以分化发育成成熟的视网膜细胞,从而拥有感受光线、形成视力的能力,但由于一个重要的基因突变,导致视网膜母细胞失去了分化成视网膜细胞的能力,成为迅速分裂增殖、不受控制的癌细胞。
这个病在早期是很难被家长发现的,往往是在照相打光的时候,会发现孩子一个瞳孔有异常的黄白色反光,与另一只黑色瞳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专业上的说法叫做“黑朦猫眼”,的确像极了黑夜中的猫眼。
视网膜母细胞瘤会遗传吗?
大约 60% 的患者为单眼非遗传型,40% 的患者是由患病或携带患病基因的父母遗传导致,或者正常父母的生殖细胞突变所致。
有家族史的儿童患病风险会增加,出生后应尽快定期检查。
这种基因异常也会增加发生第二种原发性肿瘤的风险,需要终生密切观察。
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吗?
整体来说少见,目前权威的统计数据来自美国,美国 15 岁以下儿童中 RB 的年发病率为 4.1 / 100 万。
该病的中位诊断年龄为 2 岁,大约 95% 的病例在 5 岁以下被诊断出来,而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相近。
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需要做什么检查?
需要在全麻下进行眼部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化验,基本能确诊。
其他辅助检查还包括眼超声检查、MRI 等。
视网膜母细胞瘤怎么治疗?
标准的治疗方法包括:眼球剜除术、外照射放疗、放射性敷贴(碘 - 125 近距离治疗)、冷冻疗法、激光消融和化疗,需要根据病情选择。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治疗后最初 1 年内,至少每 3 个月进行一次眼科随访。
如果随访期间患者病情稳定,可逐渐减少至每 4 个月一次,随后每 6 个月一次,再然后每年检查一次。
长期幸存者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筛查和影像学检查,密切观察是否发生第二种恶性肿瘤。
怎么预防视网膜母细胞瘤?
需要预防的人,主要是有患病风险增高的儿童,比如有家族史的婴幼儿。
这样的孩子,出生后应尽快进行眼科评估,随后每 3~4 个月进行一次筛查,直到 3~4 岁,此后每 6 个月筛查一次,直到 5~6 岁。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效果怎么样?
目前我国缺乏相关统计数据,在美国,患儿的总体 5 年生存率为 94%(诊断后 5 年无复发的患儿视为治愈)。
大部分报道显示,血行转移的患者的 1 年至 18 个月生存率为约 50%。
肿瘤转移的患者一般在确诊后 1 年内发现,结局往往不太好。
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众多类型中的一类典型,这种情况即使采用化疗和放疗等积极治疗,几乎仍是普遍致命的,它是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在诊断后最初 5 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果有下列情况,患儿的生存情况较差:
诊断延迟超过 6 个月;
眼内手术史,这可能无意中导致眼内肿瘤种植、甚至眼外播散;
白内障;
使用外照射,这可能导致发生第二恶性肿瘤;
肿瘤已侵犯脉络膜、视神经或眼眶,肿瘤转移风险会增加。
对于进行眼球剜除术的患者,有研究显示眼眶肿瘤复发率为 4.2%,97% 是在术后 1 年内诊断的。
所以,患者治疗后必须在术后 2 年内密切监测,及时发现有无复发。
雅雅
愿你在天堂
一切安好!
综合丁香医生、果壳网、中国妇女报整理
主 管
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 办
江西省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中心)
编辑/叶正园
统筹/黄迅前
审核/万德芝
目前69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你还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