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对待医疗辐射,6月5日,我院开展“世界环境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辐射安全科普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我院志愿者为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发放“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宣传单”“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宣传手册”,并耐心为大家讲解医疗辐射的安全性、医疗辐射的防护基础知识等科普内容。
我院影像中心主任张建介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离辐射无处不在,如宇宙射线、空气中放射性氡、天然建筑材料等,医疗辐射只占其中一部分。常规医疗放射检查中,人体单次检查接受的辐射剂量并不高,大多在安全范围内。因此,患者不必过分担忧,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对于如何做好医疗辐射防护,张建主任建议,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时,注意观察机房门外的警示标志,如果警示灯亮时,请勿进入机房内,以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减少在机房门口及周围停留,尽量避免陪同患者进入检查室检查,特殊情况需要陪检时,可以向医护人员索要防护铅衣,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危害;孕妇及18岁以下的青少年应尽量避免进行相关检查。
通过开展辐射安全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医疗辐射的正确认识,消除了大家不必要的恐慌。本次活动共发放相关宣传资料200余份,问卷调查50人。
辐射安全防护知识科普
一、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指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粒子辐射等)的统称。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辐射,这些辐射照射有的是天然的,也有的是人工的。
天然辐射照射也叫天然本底照射,是指人类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源的照射,主要有三个来源:(1)人体内部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钾-40;(2)岩石、土壤和水体中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其中以放射性氡的影响最大;(3)宇宙射线,一般来说,地势越高,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越强。
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包括医疗照射、核动力生产及其他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产生的核辐射。在人工辐射中,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医疗照射,医疗照射是人类受到人工照射的主要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照射,而来自其他活动的大约只有1%。
我们日常生活中受到辐射照射的常见情况见下表:
辐射来源 |
辐射剂量 |
我国陆地γ辐射 |
0.55毫希/年 |
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 |
3.7毫希/年 |
宇宙射线(地面) |
0.26毫希/年 |
砖房 |
0.41毫希/年 |
食物 |
0.2毫希/年 |
土壤、空气 |
0.5毫希/年 |
北京至欧洲乘飞机往返一次 |
0.04毫希/次 |
胸部X射线摄影 |
0.14毫希/次 |
核电站周围 |
0.01毫希/年 |
吸烟20支/天 |
1毫希/年 |
生活中处处有放射性,人类无时不在受到辐射和照射。人们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围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这些微量的放射性对人体并不构成损害,我们祖祖辈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繁衍的。
二、辐射小贴士
(一)安检仪
在地铁、火车站、机场、甚至是游乐场入口,过安检已经成为都市生活中一件习以为常的小事,行李安检仪的辐射剂量约为医用X光成像仪的1%,并且由于行李安检仪四面都用一定厚度的铅帘屏蔽,因此,即使是经常旅行的人也不会受到太大的辐射。事实上,即便是安检工作人员,辐射对他们的健康也没有影响。且扫描结束后,行李上也不会残留任何放射性物质,被扫描过的食品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此外,金属探测器是经常与安检仪共同出场的好搭档,常见有金属安检门及手持金属探测器,它们主要是依靠微弱的电磁场进行工作,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就算是孕妇也可以放心大胆的通过。
但是大家也要注意,不能因为嫌传送带走得缓慢,伸手进入安检机的帘子内去取尚未完成安检的包包,这样做是很不妥当的,我们在过安检时,应等待行李完全从安检机内送出后,再伸手去取。若遇到传送带卡住,或者行李卡在安检机内,请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二)空气中的放射性氡
氡是一种可以在房基下的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自由运动的气体,也是人类受到天然照射的最主要来源,氡可以通过泥土地板、混凝土地板上的裂缝,通过墙、地沟、接合面以及空心砖墙中的缝或孔进入房间聚集,当建筑材料中含有较高水平的放射性核素时,例如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或粉煤灰时,建筑材料就有可能成为室内氡气的主要来源。
降低室内氡气的方法主要有自然通风、强制通风、密封裂缝以及采用环保型的建材和装修材料等,因室外氡浓度较低,经常打开窗户和门进行自然通风,可使室内氡浓度降低90%以上,在自然通风不理想的情况下,可对室内空气实施强制通风,让新鲜空气不断地吹进住宅里,降低氡浓度,特别是对于地下室等空间更有必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另外,采用某些材料,如涂料或油漆等,将氡的主要渗透点阻塞起来,也可以起到有效地降低室内氡的作用。
(三)通信基站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通信不可或缺,人们希望通讯信号更强、上网更快。然而,当通信基站密度加大,在住宅小区附近修建时,不少人就对基站产生的辐射心存疑虑。
1、基站是什么辐射?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非电离辐射是指量子能量极低、不会使物质产生电离的辐射,俗称电磁辐射。电离辐射能破坏物质结构,而电磁辐射则不会(移动通信基站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打个简单的比方,电离辐射如同用子弹射击苹果,子弹的强大动能可以击穿苹果,而电磁辐射如同使用乒乓球,不会对苹果形成损伤。
2、基站为啥一般建在小区附近?
如果建筑物阻挡,信号就会衰减严重。为了改善通信质量,就需要加大密度,有效覆盖。人们希望手机信号强、上网速度快。然而在城市里,因建筑物阻挡,导致移动通信基站信号衰减,室内信号强度变弱,网络覆盖质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人口密集的城区,需要加大基站密度、均匀布局,实现有效覆盖。居民小区是用户集中、通信需求旺盛且建筑物阻挡严重的区域,为保证通信质量,基站建设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有时不得不建在距离用户较近的位置。
3、基站辐射强度到底有多大?
从国际上看,我国电磁辐射的辐射标准较许多发达国家还要严格。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只要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影响的。环境保护部对单个项目移动通信基站的环评要求更严,仅为国家标准的1/5。
从全国各地环保部门对基站的监测情况来看,辐射指标都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基站的辐射微乎其微,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从环保意义上来说,市民大可放心地生活。
(四)碘盐防辐射?谣言!
核事故发生后,一般会伴随着放射性的碘-131等释放出来,被人体吸收后,会沉积在甲状腺,对甲状腺造成辐射损伤。为了减少人体对碘-131的吸收,可在事故后服用一定量的碘片,使甲状腺吸收足够量的稳定性碘,达到碘浓度的饱和,从而不再吸收或尽量少吸收放射性碘,或使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尽快排出体外,达到防止放射性碘进入人体造成的放射性损伤。
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酸钾(KIO3),在人体胃肠道和血液中转换成碘离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30毫克/千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而碘片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钾(KI),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的摄入极限。因此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而且过量摄入盐还会导致多种疾病。
核辐射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服碘对内照射没有作用。从应急响应来说,有隐蔽、服碘两种防护方式,虽然盐中含有碘的成分,但是量不足以达到可以防护的目的;另外,服碘剂量不当也可能造成不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