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大咖说】杨阳:用做药的标准,做江正品“蓬溪姜糕”


      历史文化

       蓬溪姜糕,是川派食疗养生的殿堂级糕点名作,由清同治年间兼通岐黄养生及烹饪之术的川中糕点名师江正品创制,传承至今已历150多年。

       蓬溪处在温湿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加之地处四川中部的嘉陵江与涪江之间的丘陵区,境内水系发达、空气湿度大,独有的地理气候条件,使这里产出的小黄姜姜黄素含量更高,药效更强。江正品兼通医理,知晓小黄姜和蜂蜜的卓越康养效果,创制出这一具有康养之能的全球首款姜制品糕点。

       清光绪十年,曾诛宦官安德海的清末名臣、四川总督丁宝桢携“蓬溪姜糕”进京,而他对烹饪颇有研究,曾创四川名菜宫保鸡丁。因姜糕具有的康养之效,深得这位“美食家”的喜爱,后将这一食之珍品敬献于西太后,成为“御糕”

丁宝桢政绩卓越,慈禧太后为他亲笔题词“国之宝桢”

                                        禧后贡品,名扬天下

       清光绪十年(1884)秋,紫禁城内,慈禧太后的五十寿诞,张灯结彩莺歌燕舞。养心殿内,锦衣华服、珠玉簇拥的慈禧高居其上,正接受皇亲国戚、百官群臣的跪拜朝贺。殿堂之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珍异宝琳琅满目,美味珍馐异香扑鼻。

       在堆积如山的众多贺礼中,四川总督丁宝桢带来的礼物显得十分“寒碜”,那是数盒看似普通无奇的蜀中糕点。看着这位整饬吏治、体恤民情、督川十年,素有清誉的封疆大吏,西太后不满之余也泛上一丝好奇,这不远千里供奉而来的,到底是怎么样的滛池仙品?

       拆封。其形“洁如脂玉,软似秋云”。

       入口。其味“有油不腻,有糖不伤”。

       西太后大悦,问:“此为何物,产于何地,为何如此酥软甜香?”

       君臣凝神,一殿肃静,静听丁宝桢娓娓道来……

       丁宝桢笑而答曰:“此为姜糕,产于川北道潼川府之蓬溪县,以姜汁、糯米、蜜糖、麻油四物合制而成。因糯米养胃温中,蜂蜜养阴益寿,麻油润肠保肝,姜汁散寒祛病等功效,故具极高康养之能,实为糕中四物汤。”

《神农本草》 记录姜糕的主要材料功效

       慈禧大加称赞,封为“玉糕”,并作为皇家御用之糕点,须年年贡,岁岁来朝,从此蓬溪姜糕扬名天下。

       糕中皇后,人神共喜之品

       养心殿上的悠悠馨香,西太后的御赐命名,让蓬溪姜糕一夜扬名天下闻。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士子学童、妇孺老幼,无不趋之若鹜,皆欲大快朵颐。

       让美食家们啧啧称奇的是,在全国诸多名优糕点中,以姜为主导者,唯蓬溪姜糕一家独有。而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的完美结合,更让蓬溪姜糕登上了“糕中皇后”之宝座!

       清光绪年间,后任四川总督的赵尔丰莅蓬,品赞姜糕曰:“人神共喜之品”。

       光绪三十年(1904),宣慰使张表方(即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张澜)来蓬,盛赞姜糕为“蓬莱佳点”。

       民国时,著名画家、作家丰子恺至蓬溪举办画展,专程携蓬溪姜糕返京侍奉姑母,更体现了江正品蓬溪姜糕所传承的孝寿文化。

“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丰子恺《过年》

       蓬溪姜糕,在此后百余年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始终以其优质的选料、独特的工艺、精美的制作、康养的功能而饮誉巴蜀,畅销全国。既能入庙堂高阁,也能进寻常巷陌,成为人们迎宾待客、馈赠亲友之佳肴名点。

       研制姜糕的江正品,由此走出巴蜀,走向全国,名满天下,享誉百年!

       “江正品”重振蓬溪姜糕的百年雄风

       蓬勃而兴的姜糕市场,极大地促进了蓬溪糕点业的飞速发展。清光绪年间,翰林院庶吉士、蓬溪知县周学铭在其总纂的《蓬溪续志·物宜篇》中这样描述道:“城肆鬻姜糕,为他处所无”。

       一座不到500户人的小县城,竟有30余户以制售蓬溪姜糕为生。此时的蓬溪,可谓满城飘香,闻者垂涎!

       然而,好景不长。二十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彻底覆没,数十年的军阀混战让整个中国战火连绵,狼烟一片,民不聊生,百业凋敝。


       在经历了清末的一段荣耀辉煌后,蓬溪姜糕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在动乱的时局和艰困的条件下沉浮、没落。尤其到了民国后期,因社会混乱、经济衰退、苛捐繁重、物价飞涨等诸多原因,蓬溪姜糕业更为衰颓,半数以上的店铺倒闭停业,所剩商户也多苟延残喘、朝不保夕,姜糕之品质、产量均随之跌入低谷,唯有一家百年老字号在蛰伏中坚持,在逆境中奋争,在混沌浊世中努力保有着“玉糕”的洁质纯本——这就是以蓬溪姜糕创始人命名的百年“江正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焕然一新的神州大地百废待兴,包括传统工艺、民间食品在内的百行百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在蓬溪,全县第一家专制糖果糕点的大型作坊建立,统一了姜糕的制作、规格、商标;不久,改建成为国营蓬溪县糖果厂,扩大姜糕生产规模,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产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中国经济打开了一扇阳光明媚的改革开放之窗。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蓬溪县糖果厂重振旗鼓,扩厂房、添设备、改技术、增产量,逐渐恢复了蓬溪姜糕之昔日盛势——

       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大庆时,蓬溪姜糕在绵阳地区民用工业品展销评比中荣获“良好产品”称号;1983年,蓬溪姜糕在绵阳地区糖果糕点展销会上被评为“名特优质产品”,同时列入《中国糕点·川式糕点》目录,盛誉再现国人面前。

       1982年,蓬溪姜糕外销量达45万封;1983年外销量增至72万封,年增幅达60%,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产品覆盖北京、上海、河北、湖北、青海、新疆、贵州、云南等全国10余个省、直辖市及近100个大中城市……

       素、洁、香、软的蓬溪姜糕,再次走进了万户千家,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争相竞购的上佳美食,昔日的皇家贡品,幽香着寻常巷陌,芬芳着百姓生活。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快速、持久、健康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饮食业也呈现出多元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依旧沿袭传统生产工艺的蓬溪姜糕,其作坊式、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已严重制约了产品的品质、规模和影响,已无法适应人们日益增高的消费需求,再加上各种西式糕点的猛烈冲击,诸多原因的叠加令传统的蓬溪姜糕再次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况愈下,甚至渐渐被人所遗忘!

       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中,“江正品”严格遵循精料、精工的祖训,在制作工艺上不断创新,以李时珍补益用药之法,结合主食五谷之自然特点,又创出了以“甘、淡、平”三字诀为精髓的制糕准则。

“江正品”蓬溪姜糕老技师胡文华,古法制作,再现禧后“玉糕”

       江正品蓬溪姜糕,打破常规,独辟蹊径,重用姜汁为君,辅以蜂蜜为臣,佐以麻油、糯米,使以灵泉山脉的灵泉水,并培育添加高峰山的特有益生菌,使其扶阳助寿、养正和中、风味独特、老少咸宜。一百多年来政商各界高官名流多有题咏赞颂,可谓食疗药膳上品,养生糕点匠作,光大慈孝仁风,开创轻奢食尚。

       “素食之妙品,病家之餮食,旅游之佳肴,馈赠之珍物,侍亲、供祖、朝佛之上馔。”执着百年的“江正品”,在哀鸿一片的饮食业中,重振蓬溪姜糕的百年雄风,以至善美味,传中华美德!




地址:遂宁市金桥新区创业路9号
蜀ICP备17029048号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