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国家卫健委就“保护视力相关科普知识”召开专题发布会

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6月4日上午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保护视力相关科普知识。邀请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就“科学防控近视,关爱孩子眼健康”方面介绍工作,并对《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3个指南做出解读。

0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了“科学防控近视,关爱孩子眼健康”的基本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有关提问。

焦雅辉介绍,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趋势明显,已成为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自2016年开始,“全国爱眼日”的主题都聚焦于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前两年的主题分别为“呵护眼睛,从小做起”、“‘目’浴阳光,预防近视”,意在强调养成爱眼习惯、坚持适度户外活动和科学防控近视这三个重点环节,通过开展爱眼护眼活动、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教育、体育等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

2016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五项要求,包括纳入教育、卫生发展相关规划,组建省级专家队伍,开展综合防控试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考核目标,探索建立视觉健康档案等等。


二是指导创建良好用眼卫生环境。

对学校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与黑板配备、学生使用电脑、一日学习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改善教室用眼环境,指导学生用眼行为,为预防学生近视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开展学生近视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

从2016年开始,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在部分城市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重点加强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的监测。今年,还将扩大监测范围,开展专项调查,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四是做好屈光不正的筛查和科学矫正。

《“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开展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筛查和科学矫正,减少因未矫正屈光不正导致的视觉损伤。近日,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编写的《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已经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印发,一方面指导医疗机构和眼科医务人员提高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用眼意识。


五是开展视力健康保护的宣传教育。

1996年,原卫生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确定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每年根据眼健康现状和社会关注程度,将爱眼日主题聚焦在特定眼病或特殊人群,例如白内障、沙眼、儿童青少年近视、老年人眼保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低视力康复等等,通过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眼健康知识,增强公众眼病防治的意识。


焦雅辉说,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生命全周期。国家对眼健康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得到有效遏制:


在“十二五”中央财政“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引导下,我国目前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已超过2000,而这个数字2000年的时候为370,2010年的时候为800,这个数据越高说明白内障的治疗率是在提高的。我国活动性沙眼、沙眼性倒睫患病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致盲性沙眼流行区的标准,证明沙眼在我国已经不再是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推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工作的“关口前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分泌科和眼科之间构建分级诊疗的服务模式;眼科整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

目前我国学生的近视眼防控主要问题是什么?近年来移动设备和电子设备的使用有没有对我国当前青少年的用眼卫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下一步怎么跟教育部门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焦雅辉


近视不仅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近视问题还会带来一些并发症,也是致盲的因素之一。


近视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有就是一些不正确的用眼习惯,比如孩子读写姿势不正确,户外的活动减少。关于电子产品,大家在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家长特别是年轻家长把手机或者平板给孩子看一些视频、玩一些游戏,包括大人走路的时候也在低头看手机。


这些电子产品不仅仅影响视力,有的也严重影响人身安全。这些电子产品在丰富业余生活,在便利生活同时也确实给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危害之一就是影响孩子的视力问题。


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专门针对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印发一个文件,有针对性提出一些近视防控的措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主战场是在学校,但是这项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一项职责,这项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还有卫生部门以及学生“五位一体”采取综合防控的措施。现在很多的学校已经在做了,包括恢复眼保健操,适当的减负,减少学生课业的压力,另外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包括增加体育课的课时设计。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也包括对家长,要提高学生和家长爱眼护眼的意识。


从卫生部门来讲,医疗机构主动加强同教育部门的配合和协调,其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专业技术的服务,一方面社区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到六岁的孩子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进行眼健康和视力筛查,把这项工作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范围,另外专科的医疗机构同学校、校医和学校加强联系,也有很多学校聘请眼科专业医务人员到学校给学生、给家长开展眼健康的保健健康知识讲座,并且在每年爱眼日期间还要联合举办一些主题活动,提高对于爱眼的意识和理念。


这三年以来我们都是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爱眼日的专题活动。户外的活动也是减少近视一个很有效的方式,眼肌的调节最有效像近距离看一定的书以外,眼睛看看远处或者是经常有意识锻炼眼肌的调节,像乒乓球、羽毛球等。我们也联合国家体育总局来丰富孩子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同时请孩子喜欢的体育运动明星做健康教育,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孩子对运动的热爱和喜爱。


近视防控最重要还是学生要提高保护眼睛、爱护眼睛的意识,这个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没有这个意识的话,学校、家长、社会做再多的工作都是事倍功半。所以除了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以外,更重要还要有家庭的意识和环境。父母如果天天看平板,天天看手机,对孩子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呼吁家长关心关爱孩子的视力健康。


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协和医院视光学组负责人龙琴教授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与国际上相比我们的近视发展程度在各个年龄阶段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另外现在不少人治疗近视都用激光手术,想问一下专家激光手术也运行很多年,成功率怎么样。对想要实行激光手术的患者有什么样的建议?

北京协和医院视光学组负责人龙琴教授

 



总的来说国家现在的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其中近视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阶段,这也是我们国家把青少年眼健康防护提到非常重要日程上来的重要理由。


与国际相比,我们国家的各年龄段的近视发病率呈现趋势为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据有不完全统计,小学生发病率约30%,中学初中可能60%、到高中约80%,大学约90%,但目前,我们尚且缺乏一个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可总体发病率呈现一个发病早、进展快、程度高的趋势。这个也是眼科医师们非常担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屈光矫正手术,近视矫正手术建议18周岁之后,度数完全稳定两年以上的人群选择。并且,术前需经过严格的筛查与评估。只针对该手术的话,其效果是非常好的,是一个成熟的手术,大家不用担心,很多方式能帮近视患者达到一个满意的视力。


此外,对于低中度近视术后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对于高度近视来说,情况也就不一样了。很多人误以为做近视手术就不是近视眼了,这是不对的。做近视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摘眼镜,这个眼镜原来戴在眼睛外面,但是做完手术以后类似于在角膜上戴上眼镜,所以达到不用戴眼镜的目的,但还是一个近视眼,只是眼镜戴的位置不同。所以手术前为高度近视,术后还是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仍然需要定期检查眼底,防止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发生。


家庭医生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目前治疗和预防近视有哪些误区,想请专家给予一个解读和指导。

北京协和医院视光学组负责人龙琴教授

 



青少年现在的近视防控有一个误区,家长有时过于焦虑,发现孩子近视后四处求医,各种各样的治疗全都加上,我是不太推荐的,家长需科学合理防控。同时,要鼓励孩子发挥自身能动性,加强自己对于近视防控及不良后果的意识。青少年已经具备了选择自己爱看爱玩的东西的意识,加强他们对于近视的认识,鼓励他们更多选择对自己眼睛有益的事物、活动等,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过度放松,家长认为孩子配完眼镜,只需每年增长度数后更换眼镜即可,不需要去做眼底散瞳检查,甚至对散瞳有些恐惧。但事实上散瞳是没有伤害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散瞳可以检查周边的眼底,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尽早治疗,极大范围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百姓健康频道:

我国在预防和诊治眼部疾病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挑战和困难?

北京协和医院视光学组负责人龙琴教授

 



青少年的干眼症也越来越常见,和孩子压力大、睡眠不足等等问题都有一定关系。成人对于干眼症的意识较强常能得到及时的诊治,但青少年则多表现为眨眼、眼疲劳、怕光等表现,家长可能误以为是结膜炎等其他的问题。但实际上如果是干眼症,结膜炎眼药水可以加重干眼症。这是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困难。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介绍了《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有关提问

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编写的《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印发。


“中国的近视眼患病是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王宁利介绍,指南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词是“近距离负荷”和“户外活动”。提倡从学龄前和幼儿园开始进行户外活动,时间不能低于一小时。已近视的人需要科学用眼、科学学习、参加户外活动、均衡的营养膳食、坚持做高质量的眼保健操等。


关于弱视,王宁利指出,《弱视诊治指南》中特别公布了一个数据:3岁到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0.5,6岁以上的儿童下限为0.7,儿童的视力到7岁以后下限才能达到1.0,不能拿1.0的视力去要求7岁以下儿童,否则弱视治疗就会有过度治疗的趋势。此外,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是弱视发生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弱视以后,除了消除弱视的危险因素,医疗部门、医疗机构应按照儿童的年龄、视力和既往治疗的依从性决定决定其治疗方法。


斜视的孩子也会发生弱视弱视如果单眼控制不好也会发生斜视。王宁利介绍,斜视除了影响我们的美观之外,最重要的是影响双眼视功能。这主要是因为两个眼睛是同步运动,如果偏离了,发生斜视了,对整个双眼视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


中国妇女报:

眼保健操起到了作用,孩子照样还是近视,好多家长有困惑这个。是不是户外活动太少,所以减弱了眼保健操的威力?怎么看这个问题。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 王宁利


如果有一种技术就把近视眼防控了,近视眼防控就不是很难了。


要知道在目前的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怎么适度用眼获取信息,科学的用眼获取信息,不要超负荷,不要超过度,这个是科学防控最重要的。


眼保健操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不是说做眼保健操就百分之百不近视,做了眼保健操,但仍用不正确的姿势在阅读,做着眼保健操,但从来不搞户外活动是肯定不行的。


几年前在网络上讨论说无效的眼保健操害了中国多少多少人,我们花了五年时间对眼保健操做了科学的评估,研究认为眼保健操确实可以缓解调节视疲劳,在正确眼保健操的帮助下,在近视眼防控方面确实有作用。


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技术上,对眼睛近距离视负荷没有严格控制是不行的,眼保健操还是要鼓励孩子做。


家庭医生报记者:

目前治疗和预防近视有哪些误区,想请专家给予一个解读和指导。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 王宁利


一定要让青少年自己真正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昨天我们做健康教育的节目,请了六个小孩在那写一首唐诗,这个唐诗写完了把整个写字的过程记录了,没有一个儿童是正确的用眼和正确写字。正确的坐姿、写姿应该是什么呢?一寸一拳一尺。


关于误区,多吃补品,是不是防控近视眼?回答是不是的。你吃的太多,小孩肥胖症出来了,还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大量的补品也是没有用的。对于抗氧化剂的眼保健产品,像蓝莓、叶黄素这一类的,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老年人,抗氧化对视力保护是有一定作用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只要三餐是营养均衡的,就没有必要吃补品了。


第二个,治疗近视眼有一些技术。已经近视了,治疗后视力能恢复到正常。目前除了手术矫正让你恢复视力以外,还没有一些非手术技术可使近视恢复到正常。


佩戴角膜塑形镜被证明能够延缓近视进展,给大家做一个推荐,但其中要注意,角膜塑形镜是一定要到国家质量控制的机构去验配,这是需要强调的。


18岁以后做手术就可矫正近视,手术做了和戴眼镜一样,只不过是把眼镜戴到眼睛里面了,近视眼还是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还是可能伴随一些眼底并发症,这个一定要告诉大家。


百姓健康频道:

我国在预防和诊治眼部疾病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挑战和困难?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 王宁利


近视是最大的一个青少年眼病,这里边存在很大的一个挑战,不是说有没有好的防治的政策,也不是说有没有好的防治的技术,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这些落在实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课间操,课间的10分钟,真正用上了吗?可以这么去统计,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都没用上,没发挥作用。刚才说了科学用眼,都懂。眼睛健康和全身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能不能给它减负呢?政府减负了、学校减负了,但家长还是舍不得减负。所以就是说真正在落实方面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来源:健康中国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