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结肠息肉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答
问
结肠息肉可能与哪些危险因素有关?
答
与年龄、遗传、吸烟、肠道感染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有文献显示,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者息肉的发生率较低,但家族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病史是该病的高危人群。
问
结肠息肉有家族遗传么?
答
结肠息肉病中部分类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FAP)、Gardner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Cowden 综合征等,若是明确上述疾病则需要建议亲属完善肠镜检查。
问
答
结肠息肉分为:腺瘤性、错构瘤性、增生性、炎性息肉及其他类型。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类型的结肠息肉癌变率相差很多。腺瘤型息肉是最需引起重视的一种病理类型,大部分结肠癌来源于腺瘤癌变。绒毛状、混合型和管状腺瘤癌变率分别为29.73%、11.11%和4.86%。同时,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左半结肠息肉癌变率高于右半结肠。因此,定期肠镜检查发现癌变率高和早期癌变的结直肠息肉,是改善结直肠癌预后的有效途径。由于其他类型的息肉也有个别癌变的报告,因此建议所有结肠息肉均应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
问
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就可以治疗么?
答
不可以。结肠息肉分为多种病理类型,初次发现病变时,必须先完善活检,这有利于了解病变的性质,因为有些息肉需要尽快治疗,有些息肉可以缓治或观察,患者有决定权;息肉的大小不等,侵润的深度不一,切除的难易程度和手术的风险不同,需要与患者认真沟通后决定;有些病变还需要完善超声肠镜,了解病变侵犯的层次,再来制定息肉的治疗方案。
问
若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如何选择内镜下治疗的最佳时机?
答
根据结肠的病理及大小建议患者:如为腺瘤性息肉或>1.5cm则建议患者尽快行内镜下治疗,若为炎性、增生性息肉或<1.5cm的结肠息肉可建议患者择期治疗或随访。
问
治疗结肠息肉需要住院吗?
答
做结肠息肉需要住院治疗。因为在术前要对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如完善抽血相关检查,了解凝血功能,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了解心脏的情况,除外危急的心脏问题,另外完善胸片、肺功能了解肺的情况。而在术后则需要进行补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后腹痛、便血等症情况,住院期间可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处理。
问
结直肠息肉治疗后多长时间需要复查?
答
结肠息肉手术切除后,如果病理检查结果为腺瘤性息肉,一般是建议三个月左右复查,如果复查没有问题,可以逐步延长复查的时间;如果病理为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则可建议患者半年至一年复查肠镜。
问
结肠息肉容易复发吗?
答
在临床工作中,患者每次行结肠镜检查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其原因包括肠道准备欠佳、肠道痉挛明显、结肠袋背侧的病变不容易发现,故而在复诊的时候可能再次发现结肠息肉。另外,经过一段时间后,一些小的病变长大了,或者是患者再次新发了一些结肠息肉。密切随访可以减少漏诊率,并且每次内镜下治疗可以确保息肉越治越少。
问
结肠息肉可以预防吗?
答
结肠息肉目前没有安全有效的预防药物,预防应做到以下两点:
1、定期检查:尤其对于结肠息肉切除后的患者,息肉切除后极易复发,应定期检查,术后第一年再发生息肉的危险性是正常同龄人的16倍,直到4-6年后才与一般人群相似,复发瘤切除后,再次复发者仍占1/3,尤其是直径大于2cm息肉的复发率更高。对于那些长期便秘、腹泻、有家族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也不容忽视,需警惕结肠息肉的症状如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异常。
2、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补充叶酸和钙、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食物,有助于预防结肠息肉;不吸烟、不喝酒;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多吃绿色有机食品,可以降低患结肠息肉的风险。
编辑/刘爱澜
排版/王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