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陈士林研究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历经多年对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过多年的技术推广、生产经验总结和不断完善,形成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6月11日,由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并主持召开了“无公害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总结验收会”,会上审议并通过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这一操作规程的发布,将为中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经验参考。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迅猛发展,野生药材资源不断减少,人工栽培成为解决中药资源短缺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硫磺熏蒸过度等不规范操作,导致药材品质低劣,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加,严重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和健康,中药材的安全性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中药材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体系,是促进中药材生产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方向。
陈士林研究团队针对中药材无序生产及农残、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通过近20年的研究,建立了五位一体的中药材无公害生产体系,形成并起草了《无公害人参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无公害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由中国中药协会颁布并实施。
据了解,研究团队在该项目中完成了中药材基原物种120余个基因组图谱构建,包括人参、丹参、紫芝、紫苏等物种全基因组,被美国US TODAY和美国基因组网站专题报道。建立了基因组学水平的中药材分子辅助育种体系,构建了抗性品种选育平台,突破了传统选育表型一致而遗传不稳定的局限,实现精细育种。同时,对200多个中药基原物种进行了产地生态适宜性数值分析,在贵州道真、威宁、四川筠连等30多个贫困县开展了无公害中药材种植规划。
在这项首次制定的中药材无公害生产通用规程中,建立了150种常用大宗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建立了基于无公害管理规范、基因鉴定、指纹图谱和农残标准的中药材全程质量追溯系统,为无公害药材实现安全有效稳定和可控提供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认为,应继续加大对中药材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的支持,继续加强该项目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据了解,该体系目前已在盛实百草公司、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等200余个企业推广基地通过GAP或GACP认证,近十年累计推广数百万亩,销售收入上百亿元,产生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中药材生产进入“无公害时代”。该研究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联合起草的中国中药协会团体标准《无公害人参药材及饮片农药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最大残留限量》也于当天发布。
《中国现代中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邮编:10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