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初心,但所有的故事都会有答案。
网上有人问过这么一个问题:《西游记》里面,你最讨厌谁?
结果唐僧位居前列,说他胆小懦弱,还无数次冤枉舍命救他的孙悟空......
可当我翻阅过史料后发现,我们对唐玄奘的误会太大了。
他不但不软弱愚蠢,还为了西行取经的心愿,赌上性命,毕生奋斗。
路途虽苦,只要有信念,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他违抗唐太宗命令,孤身偷渡出国5万里,在沙漠上差点被通缉、被暗杀、被渴死、被软禁,在鬼门关几进几出;凭一己之力,在辩论大会上让3000个印度僧侣心服口服。
这一切,源于他13岁时就有的信念:要将佛法,完完整整地传承下去,造福人类。
我们都有自己的信念,只是有人的信念上蒙了尘,有人坚守了一生。而坚守一生的人,即是圣贤。
01
玄奘原名陈祎,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
父母早逝后,家境困顿,二哥剃度出家,年仅10岁的陈祎,随兄长来到洛阳净土寺旁听佛经。
陈祎13岁那年,隋炀帝号令度僧,通过考试选择27人出家为僧。
在举行考试的那一天,陈袆年龄太小,无法参加选拔,正在门前徘徊,被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看见。
郑善果问,你为何要出家?
陈袆脱口而出:“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意思是想将佛法完整传承、普度众生。
郑善果本就觉得他气质不凡,又佩服他的浩壮志气,就破例让他参加了考试,最终被破格录取。
从此,玄奘周游四方,向众多大德高僧学习,渐渐闻名蜀中。
可玄奘却发现,人们平常诵读的经书,有很多都译著不善,难以理解。
甚至对一些基本的理论,大家都分歧很大。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攸关信仰的重大问题。
义理不清,戒律不严,心中的敬畏便会失守,人的行为便会渐渐失去约束,是非对错的界限也会变得模糊。
若是这样,自己又谈何继承佛法,普度众生的理想?
迷茫间,25岁那年,天竺(印度)禅师波颇来到长安,玄奘闻之大喜,前往请教。
波颇闻言合十,缓缓道:那烂陀寺的戒贤大师,将告诉你答案。
那烂陀寺,就在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是世界最权威的佛学圣地。
玄奘心中一震。
既然印度高僧能不远万里来到华夏,我为何不能西行求法?
他当即上书唐太宗,请求到天竺取经。
可当时边关战事正酣,管制森严,上书遭到无情拒绝。
但玄奘心意已决。
2年后的某日,准备已久的玄奘混在逃难的百姓中,从长安偷渡出境,头也不回地孤身踏上西行之路。
常思想,敢尝试,人生的可能性,便自然展开。
02
这路途虽无妖精作怪,但也危机四伏。
因为偷渡,玄奘一度被通缉,但冥冥之中总能脱险。
譬如凉州的惠威禅师和弟子,半夜帮玄奘用麻绳翻墙逃跑;瓜州地方官李昌,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不惜撕毁逮捕令,放玄奘上路。
后来玄奘遇到一个名叫石磐陀的胡人。
石磐陀原是强盗,但对玄奘的壮举十分敬仰,于是发誓要帮他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劳累不已,心生动摇。
走到何时才到头?
万一玄奘被擒,把他供出来,岂不是惹来杀身之祸?
思忖之下,恶念顿生。
夜晚,石磐陀抽出刀,悄悄向玄奘逼近。
来回折返,却迟迟下不了手。
玄奘心知他动了杀机,但依旧闭目不视。
见此情景,石磐陀徘徊良久,最终还刀入鞘。
第二天,石磐陀承认罪行,劝玄奘返回。
玄奘不肯,石磐陀气结,把刀架在玄奘脖上威胁他。
玄奘淡淡地说:我当初既然发愿西行,即使死在路上,我也不会东退一步。话毕,将路人赠送的一匹骏马送给石磐陀,自己带着瘦老赤马,继续上路。
那些为了最初的誓言,心甘情愿一条路走到黑的人,鬼神不撼,何况凡人?茫茫八百里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风沙四起,犹如妖魔。
但真正的鬼神,是严酷的环境,孱弱的肉身。
有次迷路,玄奘正想取出水囊喝水,精疲力竭,一失手竟将水囊打翻在沙地上。
回头看马,行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所有衣食钱财,一朝散尽。
玄奘调转马头,想回去做些补给,走了十几里,又猛然停下。
“我起先发愿,不到天竺誓不东归,现在为何又返回?我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可东归一步生。”四天五夜后,终于饥渴交加,昏死在沙地上。
第五天半夜,玄奘忽然被一阵凉风吹醒,跌跌撞撞地又起身上路。
途中,老马自己调了头,怎么也叫不回,玄奘跟着走了几里,居然见到了一片绿洲。在无数个艰险的日夜,玄奘都在心中默念: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
当肉体虚弱到极致,唯独下精神力支撑一切。
最初的信念有令人惊讶的力量,忘了它,会失去坐标,找不到凭依。
记住它,命运会帮你渡过危难的险滩,登上重生的岸。03
走出了荒凉的戈壁沙漠,玄奘途径高昌国。
高昌国王麴文泰听闻玄奘路过,急忙传旨,派人马连夜请玄奘过来。
午夜,玄奘终于风尘仆仆赶到,国王亲自举着火把迎接他,又不顾玄奘路途劳累,拉着他聊了一晚上。国王对玄奘十分崇敬,他发誓以弟子身份供养玄奘一辈子,让全国民众都成为他的弟子,每日沐浴执香,洗耳恭听玄奘讲经;为了留住他,甚至要把公主嫁给玄奘。
玄奘不为所动,一一推辞。
国王不高兴了:师父面前有两条路,要么留下,要么回大唐。
玄奘毫不犹豫地说:你可以留下我的骸骨,但留不下我的神识。
我此生使命只有一个,就是远赴印度,求法取经,然后回国弘扬于百姓之中。
国王下令增加供养,每餐亲自端饭侍奉玄奘,玄奘决意绝食,到了第四天,气息奄奄,命悬一线。国王震惊,心下大恸,说:师父去吧,弟子不阻拦了。
面对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与安逸的生活,面对唾手可得的至高荣誉仍旧选择一往无前,不迷途,是因为"信念"就在那里,它是我们对自己避不开的诚实。
04
经过漫长的旅程,玄奘终于在31岁到达印度,拜在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
短短5年间,身为外国人的玄奘,便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被印度信众尊称为“三藏法师”。
有一个印度僧人不服气,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50条疑难经义,说:如果有人能够破解其中一条,我就把自己的头砍下来!
众僧求助于玄奘,玄奘一连三日不出寺院。
僧人以为玄奘胆怯,冷嘲热讽。
玄奘听闻,走出门外,当场讲解经义,根本没有一条能难得住他。
僧人羞愧不已,正想自刎,玄奘制止道:“你舍命求学,实在难得,说过的话何必当真呢?”僧人拜倒在地,拜玄奘为师。
这时,玄奘的名望已经传遍了整个印度。
641年,戒日王举办了一个全印度的宗教学术辩论大会。
各个教派的智者全部参加,总共有周边国家18个国王、3000个佛教学者和2000个外道人士,观看玄奘讲经,并针对他的观点进行辩论。面对泱泱信众,玄奘从容讲论,任由提问。
据说,大会持续了十八天,可各个宗派的高僧、大德竟没有一人敢发出挑战。
从此玄奘名震中亚,被尊为“大乘天”、“解脱天”。
无数寺院都想用优厚待遇留下玄奘。
但如同在高昌国一样,功成名就的玄奘依旧没有忘记初心──他要将毕生所学带回大唐,解决那里人们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
643年,44岁的玄奘带着满腹的学识和657部佛经,在印度全国上下信众的送别下,启程回归故国。
对心怀理想的人来说,实现梦想,不是为了争一时高低胜负,而是为了真理,为了当初出发的理由。
05
2年后,玄奘回到了长安。
这时唐太宗听说玄奘回国,马上召见他。
谈起当年“偷渡”一事,玄奘不免有些惶恐,幸在太宗没有追究。
玄奘趁机向太宗请求回洛阳少林寺,从事翻译经书的工作。
岂料太宗拒绝了,反而劝他还俗,担任高官。
事实上,太宗本人并不热衷佛教,只是当时唐朝正处在经略西域的关键时期,他非常需要像玄奘这种精通西域文化的人才辅助自己。
但玄奘在皇帝三番四次的劝说或命令面前、在万人之上的荣誉地位面前,没有动摇半分。
太宗拗不过,最终也敬重了他的志向。
在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国立翻译院,招募全国以及东亚诸国的学员共同参与译经的工作。
译经讲法之余,玄奘还和弟子一起编撰《大唐西域记》,将他在异国的所见所闻全部记录下来。
当时的玄奘,每日有无数人慕名拜访。
唯独在夜晚,才能见缝插针地一点一点完成。
晚年,玄奘为了回避世俗纷扰,几次迁居,终于将600多卷的巨著《大般若经》翻译出来。
这本经书卷帙浩繁,内容浩如烟海,徒弟多次请求删节,但玄奘始终严谨,不删一字。
664年,62岁的玄奘意识到大限将至,在译出《咒五首》1卷之后,从此绝笔。
同年二月五日夜半,一代圣贤在平静的夜色中圆寂。
大唐玄奘肖像图
玄奘足足用了10多年,将1335卷梵语经文全部译成汉语,影响力遍布中亚、越南、日本......有人说,玄奘是除了孔子之外,最近乎于圣贤的人。
为求理想,视死如归,富贵盛名,弃如敝履,一心一意,弘扬佛法。
三千年间,煌煌青史之上,如此强健到极致的精神,如此纯粹之人,超不过十指之数。
也许佛法离我们很远,然而,不被世俗迷,不惧红尘乱,守得住初心,才是玄奘大师真正教会我们每一个人的道理。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初心,也许前路迷茫,苦难重重,但所有的故事都会有答案。
在最终答案到来之前,只要耐得住性子,守得稳信念,终将能等得到前方的光明。
来源:物道(ID: wudaoone)延读-----
端午节习俗与禁忌,不可不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全年四大节之一。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那么,今日与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别称,透过别称让你更加了解端午节,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最容易滋生病菌,酝酿各种邪气,使人生病。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设置端午节,是在提醒大家注意养生防病,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1、吃粽子
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说来,粽子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功效。
同时也要强调一下,粽子清香糯滑,黏度高、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的人尤其注意控制食量。
2、挂艾叶菖蒲
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3、佩戴香包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驱瘟、襟头点缀。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物质,这些挥发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中草药还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很好的作用。
4、端午禁忌
古人通过内观发现,农历五月时节乃天地交泰、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是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称为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九毒日最不能做什么,最要命的就是不能房事
(一)、阳刃之日,毒气攻身。
此日为五月初五,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实际上的羊刃日,这个农历的五月,阳刃为凶,本来就是所谓的“毒月”,共有“九毒日”,而端午又是“九毒”之首,故称为“毒日”。而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何况这个时节,也是毒虫坏虫肆虐猖獗的时候;故这一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或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二)、祭祀之日,阴气伤身。
端午节的一个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尽的诗人屈原,有的地方还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这天要包很多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给死人上坟一样,而剩下的则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实际上也是一种祭祀供品。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故此日也象清明节一样,人为制造出很强的阴气,而这些阴气,与阳气一样,也会伤害心理与身体比较弱质的人;如抑郁寡欢,心情不好,身体痛苦等等。故端午节这天,是诸事不宜的,更不适合上任、搬家、动工、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也不适合参加娱乐活动等,而归宁父母,与家人团聚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九毒之日,严禁房事。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而端午为九毒首日,毒气攻身,邪气旺盛,又传说为天地交泰之日,非常不适合男女交欢,故古训严禁房事,这个并不是迷信,而是非常自然的科学道理。因为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而古人是非常聪明的,为了防止有些人贪恋性欲,不能自持,而犯了禁忌,故把这天,定为“归宁日”。什么是“归宁”?归宁就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夫妻分开,这样就从客观上,消除了不慎房事的条件,也保障了当事人的身体健康。接下来还有九个毒日,基本涵盖了整个农历的五月,故有些地方,便讲究在整个五月禁止房事,以避邪毒。
总结以上禁忌,可以简单归纳为三条:
1、端午节毒气伤人,需要插艾桃、挂菖莆、喝洒雄黄酒等,以驱毒避邪。
2、端午节祭祀悲伤,需要结伴郊游,或与家人团聚,以调节身心健康。
3、端午节邪毒伤身,需要严禁房事,女子归宁父母,是最好的避灾方法。
版权声明:“CFDA大健康社区”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669808666,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669808666。)
精品养生公众号推荐
因不可抗因素(比如转载无法核实真伪的文章等),公众号可能会被封号,
请扫描加CFDA大健康社区备用公众号
以便欣赏更好精品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