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由来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芳谱》中说:“暑期之此尚未极也。”因为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
三伏天就是所谓的“伏天儿”,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若暑邪不除,夏日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到了秋季。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黄帝内经》言“……夏伤于暑,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2018年伏天的时间
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这段时间,俗称“伏夏”,有初伏、二伏、三伏。今年有四伏,初伏为7月17日,二伏为7月27日,润二伏为8月6日,末伏为8月16日。
初伏贴: 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第一次:7月27日--8月05日
中伏第二次:8月06日--8月15日
末伏贴: 8月16日--8月25日
冬病夏治
夏季“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之时,同气相求,人体阳气隆盛,皮肤松弛,腠理开泄,毛孔开张,经络开放,血流畅通,此时在体表穴位进行药物贴敷,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气血随着经络到达病变部位以驱散体内寒积,故为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候采取穴位贴敷、针灸、中药内服等方法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动人体的积极性,提高机体排邪能力,使得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对某些冬天易发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对于这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日常的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冬病包括哪些疾病?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火力不壮。
常见的症状包括: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特别寒冷,内寒外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想在冬天治寒症,就好比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还有一些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过食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冷饮,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雪上加霜。
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到达一年四季中的高峰,尤其在三伏天,皮肤毛孔开放,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所,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最佳,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小儿哮喘、小儿咳嗽、小儿体虚等。
对于脾肾虚寒性疾病,比如慢性肠炎、虚寒腹泻、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等,选择“夏治”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其次,对于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腰腿痛、颈椎病、腰椎病、偏头痛等易于反复发作的疾病在三伏天里给予针灸拔罐等治疗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属于广义的 “冬病夏治”的范畴
三伏贴是否也需辨证论治
三伏贴不需要辨证,贴上就有正面效果?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了,中医治病的精华在于辨证论治,有效就说明有偏性。中医的效如桴鼓是建立在准确辨证,以偏纠偏的基础上。有热证还用热药,阳气不足再做开泄之法,必然会加重疾病。
经中医辩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三伏贴主要是针对夏天较轻冬天较重的虚寒性疾病,如慢性咽炎、鼻炎、哮喘、咳嗽、反复感冒、风湿性关节炎、脾胃病等较有效,这些患者平时喜暖畏寒、不敢吃凉的。如果是实火、湿热、阴虚火旺等患者,则效果不大,甚至还可能有副作用。
三伏贴借助天势,改善体质
中医学观点认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趁机祛除体内久伏之寒邪,减轻在冬季因寒冷而容易发作的病情,也是“冬病夏治”、以热制寒的最佳时机。可促进机体康复,又可固补耗损阳气,从而实现有病治疗、无病固本的目的。
三伏贴适应病症
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慢性疼痛疾病。
消化系病症: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
肺系病症: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病症防治。
泌尿系病症: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遗尿、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等。
其他病症:体虚、失眠及中老年及小儿各种常见病、慢性病等。
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三伏贴药方?
其实辨证的原则和内服药基本类似,只是三伏贴的药方大都会配合辛香走窜能透达皮部的中药。有相应基础的朋友可以参考《理瀹骈文》,没有中医基础的还是建议大家咨询专业的中医大夫。
如果大家只是为了生发阳气,身体没有明确的阴阳不和,脏腑失调。那可以用这个方子,每年老师都会给一些小朋友贴敷,可升达阳气以达到提高体质的作用。对于成人而言只要没有明确的阳亢症状也都可以使用,因为非常的和缓。方药及制作过程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基础配方】白芥子100g、延胡索100g,甘遂50g、细辛50g
【哮喘】贴肺俞、风门等穴位,用原方。
【暖胃】贴至阳,脾胃俞,中脘,脐。基础方加肉桂50g、花椒50 g、艾叶50g
【引火下行】贴足心; 若温肾, 贴肾俞,命门。基础方加吴茱萸50g、 肉桂50g
【关节腰腿痛】基础方加威灵仙50g、 徐长卿100g、 川芎50g、 骨碎补80g、 马钱子50g
1、将药反复打粉、过筛3次。如图药粉越细越好:
2、用姜汁调和好后,搅拌成团状,用医用胶布贴到穴位上。
贴敷时间及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贴敷时间为夏季农历三伏天时期,非阴雨天的上午敷贴效果最佳,可以激发体内阳气。
每次贴敷时间:成人 4-6小时;儿童1-2小时,每年3-4次,至少连续3年,病程长、病情重者可适当增加次数及疗程。
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温、热、痒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
贴敷后,如果有明显的温热感或者痒,立即将药物揭除。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痒或保护皮肤的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如果局部有小水泡,可不予处理,水泡较大者,及时来院就诊,切勿自行处理。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现象。
贴三伏贴后的正常反应
1.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3.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一般三伏贴要避开阴雨及大风天气,最好选择阳光明媚,温度较高的日子贴敷。
三伏贴的禁忌
人群禁忌
三伏贴要禁止患有肺炎以及多种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阴虚体质;湿热体质;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等人群使用。
饮食禁忌
三伏贴使用过程中要忌食烟酒、生冷、刺激、油腻、海鲜食物,做到饮食清淡,以免诱发过敏或影响敷贴效果。
护理禁忌
三伏贴使用之后,取下敷贴剂要禁止用手去搓、抓、挠敷贴的部位,也避免使用洗浴用品、止痒药物等等,以免进一步刺激肌肤。
疾病禁忌
三伏贴不是万能的,如果是患有热性疾病,比如咳喘伴有发烧、黄痰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咳血的患者等,使用三伏贴会使体内阳气更盛而加重病情。
时间禁忌
成人可贴4~6小时,小儿2~4小时,若感疼痛或烧灼不适可提前取下,小儿时间适当缩短。贴药后减少活动以免药物脱落,取下药贴时,请用温水湿敷后轻轻揭下。
冬病夏治去哪里?
“冬病夏治”去哪里?
来咱内乡县灌涨镇卫生院中医堂准没错!
地址:
内乡县灌涨镇卫生院院内中医堂
初伏贴: 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第一次:7月27日--8月05日
中伏第二次:8月06日--8月15日
末伏贴: 8月16日--8月25日
咨询电话:
闫铁平:15993155170
贾玉平:18211807526
江海洋:18272780126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通用,仅适宜那些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的人群。所以在选择治疗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目前是属于疾病状态,还是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如果是疾病发作期,则最好让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贴敷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像一些慢性病患者,如果还正在服药的话,在敷药期间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
不是所有有以上病症的患者都适合“冬病夏治”,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就不适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