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卡片
刘青林
男,中共党员
1977年11月生
丽水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在疆期间任新和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医生
回想自己援疆的初衷,那是2014年的8月,新和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刘美碧在我们丽水市人民医院进修。手术室里我们相识了,聊起了大美新疆,她说:“新疆很美,但我们新和县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医护人员匮乏,迫切需要你们去支援。”
我被她的话感动了,望着她期待的眼神,回答她:“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去援疆。”
2017年2月22日,我实现了我的诺言——成为浙江省401名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中的一员,统一从杭州出发,乘坐飞机抵达新疆阿克苏。
从阿克苏抵达我们对口支援地新和,还需要三个小时的车程。车子驶出阿克苏城区,一路上大都是荒滩戈壁,第一次让我感到震惊,震惊新疆的大、这里的荒凉、人烟稀少。抵达新和,指挥部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干净舒适的房间,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为我们第二天投入到医院临床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
上班第一天,新和县人民医院就任命我们八名援疆医生分别担任各自科室的主任、第一负责人。我作为援疆医疗组组长,在新和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分管医疗外系和科教研工作。
上班的第一个月,通过调研发现,医院最突出的问题是执业医生严重缺少,医护人员年轻化、职称低、技术水平低、服务意识不强,同时担负着极繁忙的医疗任务。因此,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压力相对严峻。
我们八名援疆医生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为工作抓手,引领科室团队共同探讨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科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众人所长,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科室建立管理框架、制定科室制度管理计划和目标,并做好持续改进工作。随着科室服务水平的提高,我们得到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认可。
我所在的眼科共2名医生,均是25岁。一名汉族医生叫马超,一名维吾尔族医生叫古丽妮莎·巴拉提,两人都是我的传帮带对象,也是我的翻译。
得知眼科来了一名浙江丽水援疆专家,当地患者纷纷过来看病,每天诊室排满了人,其中多数是维吾尔族同胞。虽然语言不通,但从他们从信任的目光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我的期望。
为了更好与维吾尔族病人沟通,我利用空余时间,虚心向徒弟和同事学习维吾尔语,一段时间后,我能用维吾尔语与病人简单交流了。
新和海拔1000多米,长期慢性的紫外线照射加速了晶状体混浊的发生和白内障的形成,因此白内障患者多且病情复杂。由于医院超声乳化仪及手术器械设备相对落后,每台白内障手术都要全身心投入。但看到患者术后开心的笑容和握着我的手不停说着“热合买提”,我觉得自己援疆是正确的选择。
在做好顶岗工作的同时,我也积极开展新技术,多项填补了阿克苏地区的空白,如斜视矫正术、“眼睑恶性肿瘤切除+硬腭黏膜移植+皮瓣转移术”等。
医学传帮带是医疗援疆的重要内容。在前两期眼科援疆专家的帮扶下,马超已初步掌握了显微镜的技巧,我逐步放手,向他传授内眼手术中的细节技巧,目前他已能独立完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古丽妮莎·巴拉提也掌握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及眼科常规小操作。看到他们进步,看到他们休息时间加班,看到他们带病上班,看到他们独立完成手术后的兴奋,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新和,我有两位维吾尔族亲戚,我每月都去串门,给他们送去面粉、大米、食用油及日常生活用品,还帮忙摘棉花、摘核桃等。同时,也给他们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5年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等。此外,为了服务更多老百姓,每月,我们八名援疆医生都利用空余时间,积极下乡义诊并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我们八名援疆医生工作已满一年多,不因辛苦而懈怠,不因没有“新鲜感”而懒散。工作上相互支持、多学科协作。生活上结伴上街购物,丰富娱乐活动。手术或开会导致下班延迟,彼此帮忙留饭。夜间急诊,相互陪护。指挥部平时常会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包饺子等比赛,既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增强了援疆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指挥部大家庭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体验酸甜苦辣,可以沉浸异域风光中,可以感动在那些彼此的关心、照顾中。虽然我们离家万里,饱受思念亲人和恶劣环境之苦,但有指挥部、受援单位、后方单位领导和科室领导对援疆医疗工作的大力支持,并给我们及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使我们内心觉得是温暖的、幸福的。
援疆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精神。新疆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在这里,留下了无悔的汗水和踏实的脚步;在这里,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和磨砺了意志;在这里,感谢领导、同事、家人的关心和帮助。新和,我来过,我自豪。
文:刘青林
责任编辑:乌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