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乡村医生的大爱 | “菏泽好医生”候选人张宗涛

曹县桃源镇大寨南张庄卫生室乡村执业医师张宗涛,1989年卫校毕业后一直在村里行医。近30年来他四处奔波,走村串户,不计日夜,不避风雨,用医术救治乡亲,用医德温暖人心,用坚守践行初心,方圆十里八村的人们提起他,都会忍不住说一句:“宗涛这个人真不孬。”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是对他最大的赞赏,而这朴实的赞赏背后,又蕴含了他多年来默默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


当初高考落榜的张宗涛,在彷徨痛苦中并没有想过要当医生,不想在家种一辈子地的他,打过工、烧过窑、跑过运输、做过小买卖……如同那时候很多农村人的经历一样,很多次尝试,很多次失败,人生的路怎么走,他自己也很苦恼。这时,身为赤脚医生的父亲发话了,说闯荡了这几年,你有没有想过像我一样看病行医?他说不想,病号一叫就得走,没日没夜又不能挣钱。


父亲说:“你知道咱老家话为什么把医生叫‘先生’吗?”他说不知道。父亲说:“老家话里的‘先生’,就是你们上学读书时课本上所学的那个‘先生’,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荣誉,乡亲们之所以称医生为‘先生’,就是因为看病这个职业是为了救人,不是为了赚钱。”听了父亲一席话,思考了一夜的他,最终决定上卫校学医。学成归来,跟随父亲在村里当起了乡村医生,父亲那个背了几十年的作为赤脚医生典型标志的“红药箱”,又背到了他的身上。



刚回到村里的他,一开始乡亲们并不信任他,常常出现有人来看病,一看父亲不在,就说:“算了,等你父亲回来再说吧。”甚至有的外村人来找,一看他在话都不说扭头就走。乡亲们的举动刺激了他,也鞭策了他,他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尤其在看儿科病上逐渐摸索到了一套经验,有了自己的拿手活。


慢慢地,乡亲们喜欢找张宗涛看病了,有时候他不在家,来就诊的人会惋惜地说一句:“噫,宗涛咋不在呀?”再后来乡亲们就经常开玩笑说:“恁爷俩可好了,小张先生的生意把老张先生给顶了。”现在,随着条件的改善,那个“红药箱”虽然不背了,但作为乡亲们健康守护者的责任,他一直扛在肩上。



在农村行医,光医术高不行,还得为人好,不摆架子,这样乡亲们才认可。当乡村医生,甭管你是端着饭碗还是深更半夜在睡觉,只有做到啥时候乡亲们一叫就得走,大家才觉得你可以信赖。说实话,方圆几十里乡村医生并不少,水平比他高的也大有人在。但他从医至今,来看病的人始终不减少,就是因为他做到了“一来就看、一叫就走”,从不耽误患者的时间。


张宗涛弟弟和儿子都在外地当兵,工作原因每次回家都往返匆匆,一家人一年到头很难凑齐,有时候好容易团聚了,可一顿团圆饭没吃成过,每次都是吃着吃着就被患者叫走了,等他回来后,一家人早吃完了。他经常说:“对生病的人来讲,时间就是生命,作为医生你可以因为吃饭睡觉让他等上三五分钟或半个小时,但万一这三五分钟耽误了事,有可能就是别人一辈子或者一条命的事。”



1998年深冬的一个夜里,村民张广田胃里不舒服只身一人来就诊,限于自身诊所条件他虽不能立即确诊,但职业敏感性使他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胃炎,必须马上入院救治,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于是,他急忙让家人叫上患者的弟弟,两个人用地板车拉着患者一路小跑送到了乡医院,乡医院医生一看也救治不了,便建议转院到上级医院。


从大寨乡医院到那将近100里地的路程,张宗涛考虑到时间紧,张广田家里孩子又小,为了不让患者家属受惊吓,便决定先不告诉她,让他弟弟在医院里陪护着,自己跑回村里找了辆农用三轮车,铺上自家的被子从医院拉着患者一路便往菏泽急赶,等到时患者已经开始出现休克症状了,后经急救确诊为急性糜烂性胃炎。主治大夫说:“幸亏送的及时,再晚了真的休克了就真的麻烦了。”




原来的南张庄村一带是个贫困圈,周围村民们除了依靠种地,基本上没什么收入。那时的乡亲们看病,大多都不当场结算,而是记账,一年收一次,有的是主动送,也有的得上门要,就这样也有的人为了几毛钱几块钱能欠上两三年。张宗涛给乡亲们看病,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用贵的药,怕增加乡亲们的负担。一年到头要账时,有些孤寡老人那里他干脆就不去要了,有些困难户他就少要点。


张宗涛对象有时候想不开也埋怨他,说这样干下去早晚会把老本赔光。他说:“我不是不想要,但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些真穷的,我没办法问他要啊,我也不能不给他看啊。”时至今日,乡亲们虽然富了一些,但那些小来小去的花费,如块儿八毛的,他还是能不收就不收了。就这样一年年下来,损失了多少钱他不知道,但他的付出,乡亲们都知道:“宗涛这个人真不孬。”



2001年9月,在村民的推荐下,张宗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县卫计局和当地卫生院的领导指导下,他积极投身农村医疗事业,在为乡亲们消除病痛的同时,扎实做好村民医疗保险建档、预防接种建卡、婚育普查登记等工作,利用发朋友圈、张贴宣传标语、入户当面宣讲等形式,宣讲党的优惠政策,普及医疗预防常识,引导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在精准扶贫中,他利用自己的医学特长,突出重点人群的免费健康查体,实行主动送医送药上门,以一个党员的自觉,使党的扶贫政策化为利民的实际举措。

“宁愿架上药生尘,不愿人间君得疾”,这是张宗涛上卫校时偶尔看到的一句话,当时他就记在了心里,誓言要把它作为学医的初心;成为党员后,走进新时代,他把入党的初心与自己行医的初心有效结合起来,把自己方寸之心的坚守,一步步化成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乡村精心呵护健康环境,为实现家乡振兴贡献一个普通党员的微薄之力。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