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养殖户采用了传统放牧养鹅的方式,但放牧流动性较大,一方面使得鹅群接触病原的几率增大,另一方面鹅群受到应激的程度也随之增大,很容易会导致浆膜炎的发生。
1 流行特点
鹅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鹅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鹅、雏鸭、火鸡,多发生于2~7 周龄,其特征是引起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由于本病传染性很强,死亡率高,鹅群一旦发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1~3 天,有时可达1 星期。最急性病例通常看不到任何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急性病例多见于2 周龄的雏鹅,病程一般为1~3 天。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离群,不愿走动,甚至伏卧不起,垂翅、衰弱、昏睡、咳嗽、打喷嚏。病鹅眼、鼻分泌物增多,眼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使眼眶周围的羽毛粘连,甚至脱落,鼻内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凝结后堵塞鼻孔,使患鹅表现呼吸困难。少数病例可见鼻窦明显肿大,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鹅腹胀。部分患鹅缩颈或以嘴抵地,濒死时神经症状明显,如头颈震颤,摇头或点头,出现角弓反张,尾部摇摆,抽搐而死。
3 病理变化
本病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的炎症为主。心包膜被覆淡黄色或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黄色絮状物和淡黄色渗出液。肝肿大,肝包膜增厚,呈灰白色,易剥离,有的肝有出血斑点,胞浆液增多,呈淡黄色。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胆囊明显增大,胆汁增多,脾肿大。鹅胰腺有出血点,肾脏出血,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沉积,十二指肠黏膜出血,内有大量白色或绿色稀粪,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慢性病例常见胫跖关节及跗关节肿胀,切开见关节液增多。
4 鉴别诊断
大肠杆菌病,病鹅常以肝脏肿大、出血和脑壳出血,以及坏死灶为特征。本病以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镜检时,大肠杆菌较大,大小不一致,而本病原呈卵圆形小杆菌,比较均一。本病原不能在麦康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巴氏杆菌能引起各种日龄的鹅发病,青年鹅和成年鹅发病率比幼年鹅高,而本病原仅引起7 周龄以内的鹅发病,7 周龄以上者很少发病。巴氏杆菌病以肝脏呈灰白色坏死灶和心冠脂肪出血为特征,而本病以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
5 防治措施
减少鹅群应激,适当调整鹅群的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鹅棚内的温度、湿度,尤其是在春天多雨、夏天炎热和冬天寒冷的季节,做好雏鹅的保暖、防湿和通风工作。将雏鹅转舍、舍内迁至舍外以及下塘饲养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减少运输和驱赶等应激因素对鹅群的影响。确保营养全面,喂以优质全价的饲料,添加禽用多种维生素,保证能满足其生长需要量,以增强雏鹅的体质。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不同批次、日龄的鹅不能混养在一起。
当雏鹅出现上述情况时,可选用富乐旺,肝肾舒,金赛维进行治疗,若情况严重可加上希普欣效果更好。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