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我市召开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行动现场推进会

  7月4日,全市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行动现场推进会在市海慈医疗集团召开。各区市、西海岸新区卫生计生局、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局长、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人、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成员单位以及“国医馆”项目单位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会议。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锡祥出席了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本次会议是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振兴中医药事业,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中心、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门诊“杏林苑”、中医药健康教育基地中医药特色体验区、中医药文化长廊。市海慈医疗集团、市胸科医院、李沧区卫生计生局等6家单位做了经验交流。会议学习了《习近平谈中医药的系列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使命新任务》。

  杨锡祥主任充分肯定了近年来青岛中医药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积极探索。他指出,近年来我市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市政府建立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1+2+x”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协调联动机制。我委以此为契机,实施中医药“十百千万”工程,引进高端中医药资源,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研究院已经建成,柔性引进了包括10位国医大师在内的80位知名中医药专家,建立了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门诊“杏林苑”,召开了“国医大师论坛”。实施中医药综合改革,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选择10个中医门诊优势病种纳入统筹支付范围并按病种结算或日间病房管理,入选国家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联系城市;开展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入选国家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鼓励区市先行先试,遴选了3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创新中医药扶持政策,在国内率先实施中医专家存案制度,率先实行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制度,率先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列入区、市党委政府人口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率先开展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全域调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新建中医医院12所、中医医养结合医院4所;备案中医诊所32个,建成了146个国医馆、152个中医专病(专技)特色门诊、4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4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成立了由37家单位组成的中医药发展集团。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青岛市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行动计划》,擘画了未来我市中医药大发展、大规划、大格局。我市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



  杨锡祥主任要求,应清醒认识中医药振兴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一是服务体系与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能力不均衡等问题。二是中医药政策落实不力,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三是发展方式与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四是中医药人才不足,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尤为匮乏。杨主任强调,要抓住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特色,放大医改惠民的效果,认真贯彻落实《青岛市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振兴国医行动计划》,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实施振兴国医行动,开创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局面:


一要在“改”字上下功夫,加快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要做好医改、公改以及中医药综合改革的各项规定任务,主动与财政、人社、发改等部门做好对接,细化对中医药的倾斜政策,形成差别化的中医药政策保障机制。要健全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区、市都要设置中医药管理局,在各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中医监督科、中医防病科,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各区、市、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试验主题,创造性地争取新政策,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一把手要亲自抓中医药工作,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中医药工作,解决一个中医药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探索丰富中医药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不断取得新经验、新成果。


二要在“引”字上下功夫,深化“十百千万”工程。

  要借力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改善用人环境,大力引进中医药高端人才、学科及团队,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合作项目尽快落地。要乘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胜利召开的东风,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在上合组织国家建立“海外中医药中心”。要为基层卫生机构争取用人指标,完善激励机制,引进“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中医药人才,夯实中医药发展根基。要鼓励社会办中医,吸引优质社会资源进入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培养引进品牌化、连锁化服务机构,推出中医药健康服务连锁(联盟)品牌机构,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中医药发展新局面。


三要在“防”字上下功夫,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


  要牢固树立“大中医”、“大健康”理念,扩大中医药服务范围,拉伸中医药服务链条,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更加多元和更高质量的需求,实施治未病中心与养生馆建设项目,促进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健康发展;实施“中医药+”战略,加强与当地旅游、老龄、民政、体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资源,打造中医药旅游产品,遴选打造中医药养生旅游点(线),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和医养结合机构,推广中医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要在“强”字上下功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要实施“一科一策”工作法,引导组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中医康复示范基地,打造中医药学科高地;要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建设中西医协同创新研究平台,组建中医疑难病诊疗中心;除市内三区外,各区、市要重点建好1所中医医院,使之成为区域中医药服务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达到二级甲等水平。要在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国医馆,确保到2020年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战略目标。切实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传承好、发展好,助力健康青岛、卫生强市,早日将我市建成国际健康养生宜居名城。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