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消化内镜中心顺利施行食管息肉内镜下EMR术

随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无痛内镜的常规开展,其无痛苦、微创、安全等优势,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周边地区的病人前来就诊。

712日下午,消化内镜中心迎来了一位藏族病人,男性,35岁,胃镜显示食管距门齿30CM有一0.8cm息肉,打算行内镜下摘除。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通常生长于结直肠、胃部等消化道黏膜,但生长于食管较为少见。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表现多见炎性息肉腺瘤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消化内镜在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EMR技术将小于2cm,来源于黏膜层的息肉完整切除。EMR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简称,是在息肉电切术和黏膜注射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操作是通过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或生理盐水使得病变组织抬高, 使粘膜层与肌层分离,然后行高频电刀切除。利用此项技术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 ,减少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除了能够获得完整标本作病理检查进行确诊外, 还扩大了以往内镜下切除病变的适应症。

由于日喀则市医院过去未做过此类手术,内镜护士也未受过相关培训,虽然EMR在内镜领域属于比较简单的手术,但在手术之前的几天,内镜中心的护士卓嘎和央金还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EMR术所用的注射针、圈套器、金属夹等器械耗材均来自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捐赠。她们将电切机打开,反复模拟操作,耗材器械也从库房取出,其中大部分说明书是英语撰写的,她们克服了各种困难,仔细阅读说明书,向相关医生请教,做到胸有成竹。患者的病灶生长于食管,距离咽喉部较近,患者极易发生呛咳和误吸,因此病人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消化内镜的李群英主任、拉巴普赤主任和索朗曲珍医生提前做好内镜室的各项准备工作,和麻醉医生反复协商沟通,做好应急预案,以使患者万无一失。

手术由援藏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任重主任操作,麻醉师麻醉成功后,任主任胃镜进入患者食管,在距门齿30cm食管中下段找到病灶后在卓嘎的配合下,黏膜下注射、圈套病灶、高频电切、金属夹夹闭创面,一气呵成,顺利切除病灶,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手术结束后患者回到病房后一般观察二到三天,如无异常,即可出院了。

相信内镜下EMR术的成功开展成为良好的开端,随着无痛内镜以及相关各项目的开展,人员培训的到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一定会得到快速长足的发展,从而造福于更多的当地藏汉民众。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