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灾大难面前他站成了一面旗帜
——驻咀头乡尹沟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向军抗洪抢险纪实
半个月的昼夜坚守,他站成了一面旗帜,彰显了当代“武医人”的风采。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熬得红肿的眼,磨出血痕的肩。在帮扶村连续暴雨来袭的时候,他的足迹踏遍每家每户:当洪水险情出现的时候,他的身影突击向前。是义务、是赤子之心让他义无反顾;是责任、是在部队磨砺出来的特有风格和雷厉风行让他奋勇当先、无私无畏。他用坚毅、善良和果敢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群众在大灾大难面前真正的“主心骨”。他就是武山县人民医院后勤部主任、驻帮扶村咀头乡尹沟村第一书记王向军。
今年进入7月份以来,武山县强降雨持续不断,多乡镇大范围的持续降雨引发道路路基塌方、边坡垮塌、水沟淤塞、涵洞受损,咀头乡尹沟村部分群众房屋倒塌,全村断电、交通中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武山县人民医院后勤部主任、驻尹沟村第一书记王向军同志与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立即行动,迅速投身一线最危险、最需要的地方,第一时间带领广大群众全面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在抢险救灾中所体现出来的使命与担当、责任与爱心,无不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对党对人民的赤子忠心。
7月5日晚,当一直关注汛情汛报的王向军同志接收到县气象局再次发出的暴雨橙色警报时,作为驻尹沟村帮扶点第一书记的他,随即汇报咀头乡党委、政府和武山县人民医院领导,并迅速投入到该村所辖的五个自然村进行抢险排险的战斗中。他不顾跑前跑后的疲劳,踩着双脚的烂泥,一步一滑逐家逐户摸底、排查险情,组织群众开展抢险救灾,从他那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沾满黄泥的胶鞋、满脸的疲倦印证了他对人民群众的爱。
由于连日来的强降雨,致使部分农户的房屋受到极大威胁,特别是山体滑坡造成各自然村通村道路的严重遇阻。面对严重灾情,王向军同志在强降雨之前,就已经提前做好了一切预警工作,力争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他顾不得疲劳,逐家逐户、苦口婆心做思想动员工作,讲解自我防范知识,帮助靠近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30多户村民,提前转移防灾安全地,组织15名防汛应急救援队深入各自然村全面清查危房、危路段、淤泥坝等主要关口,及时召开村级“两委”班子和防汛应急救援会议,时刻以“临战”的思想,绷紧防汛救灾弦。
为有效预防连日来强降雨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7月7日,王向军同志又组织武山县人民医院的10多名党员干部、15名尹沟村防汛应急救援队员,再次对各村危旧房屋、滑坡山体、垮塌路段、危旧墙体等进行全面排查,在险情险段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划定安全警戒线。他以自然村为单位,安排专人在各自然村随时排查险情,在有可能出现坍塌的险村险段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不让一户群众面临险情威胁。在抢险救灾的最前沿,他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吃住在村,同驻村干部及村组干部排查灾情,与受灾群众一道开展道路抢修、清理淤泥、防范次生灾害发生。面对群众情绪低落的现状,他鼓励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增强战胜天灾的信心和勇气。
7月10日晚,武山县域内再次遭遇强降雨天气。面对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王向军同志一边第一时间汇报医院领导,一边在村委会紧急主持召开应急抢险工作会议,安排防洪自救工作,并主动申请医院领导,为尹沟村送去400条装沙固堤编织袋、15把照明手电筒、15件(双)雨衣雨靴及15把铁锨、300多支照明蜡烛等应急抢险救灾必备用品。
为进一步巩固抗洪减灾成果,加大、加快村民灾后重建步伐,7月14日,王向军同志和医院领导,再次前往帮扶村尹沟村梨树湾、支家山、许家屲三村组,在为梨树湾、支家山、许家屲三村组每家每户送去两个垃圾桶、为组建的村民防汛抢险应急小分队送去15顶安全帽、5把手提照明灯的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就雨涝灾情、灾后重建、道路抢修、夏粮收作、改种复种指导、淤地坝排洪等,进行全面督导。在得知许家屲村部分村民因农路中断以致夏粮无法及时入仓的情况下,他急为群众所急、想为群众所想,及时请示医院领导,联系修路机械,为许家屲村开修滑坡农路、指导村民生产自救,其雷厉风行的帮扶作风和真心解民困、解民愁的责任担当精神,受到当地群众一致赞扬。
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王向军同志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份内的责任,在大灾面前、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用实际行动,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在防汛抗洪的紧要关头,他身体力行,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行动,不仅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而且谱写了新时期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抗洪救灾的壮丽乐章!(通讯员 李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