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健康淄博呼唤“第一村医”工作基地 ——来自淄博市205名第一村医的调查与思考(中)

  自2017年11月27日,我市启动“第一村医”工程以来,“第一村医”带着党的热切关怀奔赴农民兄弟的床前炕头、田间地头,用沾满偏远农村泥土的双脚,打通了“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第一村医”工作基地和“健康委员”构想,这项全国首创强化基层、健康扶贫的惠民新举措,实现了由单一健康帮扶到扶贫制度红利的全面升级,打造出了基层健康扶贫工程的最真实样本。

  据此,淄博日报特推出《来自淄博市205名“第一村医”的调查与思考》系列报道,深度解读“第一村医”的顶层设计、惠民力量,以飨读者。


来自淄博市205名

第一村医的调查与思考(中)




  一针到底,205名“第一村医”带着政策春暖深入205个村庄,打通了健康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穿起基层卫生千线万点。如何让“第一村医”扎根村庄,成为村民永久的健康呵护神?

第一村医

  变飞鸽牌“第一村医”协作组,为永久牌“第一村医”工作基地的课题,摆在了淄博卫计人面前。

  据了解,“第一村医”协作组,就是“第一村医”牵头,以区县为单位就近组建的全科医生团队。近日,淄博市派驻高新区的“第一村医”走进魏庄村进行联合义诊,这10名“第一村医”分别来自淄博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医院,分别擅长内科、外科、儿科、产科等多个专业,他们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诊疗水平送健康上门,深受村民欢迎。

  “这是我们组织的第8次联合义诊,这样的义诊效果非常好,我们来自不同的医院,学科也不一样,大家联合在一起,互相协助沟通,既能用专业为百姓们提供诊疗服务,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探讨病例,可谓是一举多赢。”采访中,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第一村医”孟林燕告诉记者。

  “第一村医”协作组让农村有了“流动医院”。除了定期联合义诊,“第一村医”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时进行诊疗信息沟通。遇到疑难杂症,205名“第一村医”随时通过工作交流微信群咨询专业同行,让身边的同行、医院的同事甚至与本院有协作关系的上级医院专家,都成为村民的健康顾问。“第一村医”当先锋、派出医院当后盾、身边专家齐上阵的惠民大格局逐渐形成。
  在村民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获益的同时,“第一村医”本人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思路也得到开拓与提升。“面对农村特殊的疾病环境、身心状态,我的临床诊治范畴从消化内科一步跨越至全科,还囊括了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健康教育的学习和宣传,这让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求知与分享的欲望,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人是一个整体,只有把全科医学整体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相结合,对不同就医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医疗服务,才能真正用好医学这柄利器,造福民众,造福社会。”临淄区人民医院“第一村医”房丽军告诉记者。

  在这样互为促进、共惠共赢的态势中,205名“第一村医”逐渐扎根山村,以“一托三”模式让600多个村庄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而“第一村医”协作组则以“流动医院”的形式,活跃在乡村之间,营造了本村有名医、邻村常互动,全镇齐义诊、城乡互联通的诊疗局势。
  与此同时,他们还突出专科互助、小组互助,加强远程医疗协作、上下级医疗机构帮扶,积极建立卫生人才向下流动通道、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和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三个通道”,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和大医院普通门诊患者“两个下沉”,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的局面,促进淄博基层卫生服务百花齐放的格局。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通过对“第一村医”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作了这样的评价:“淄博市卫计委派出‘第一村医’,打通了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这是国家扶贫战略最有效的着力点。‘第一村医’协作组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惠民,以‘第一村医’为村民就医管家,以市、县各大医院名医为主导,以乡镇医院为基地,或方圆5公里左右建立一个‘第一村医’工作基地,村民有啥就医要求,到‘第一村医’那里登记,市、县医院根据村民反映的就医需求定期派名医到‘第一村医’工作基地就诊,适合在乡镇医院治疗的就在乡镇医院治疗,不适合的视情到县、市或更高级别医院救治,这样长期贯彻下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健康扶贫才得以真正实现。农民的健康问题才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来源:淄博日报

编辑、发布:侯庆东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