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来,生物制药公司在交易行为方面就一直存在着一项趋势,即:他们不断地想要提高自己在治疗领域所取得的技术优势,却又对合作者进行百般挑剔。
与此同时,有些公司也被迫不得不去追赶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脚步,例如T细胞免疫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伴随诊断技术,虽然有时这些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对提高这些公司的经营风险。
然而在这一生物制药领域中,供需法则在商业交易行为中一直发挥着作用,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以下这些点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对这一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
发展阶段的供需关系
与往年趋势相一致的是,投资人对于卖方市场中的研发后期产品均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然而,在实际的交易中,卖方更希望能够将投资用于推动临床前的研究成果进入Ⅰ期或Ⅱ期临床。这一转变从2018年与2017年买卖双方的供需变化可以得出,卖方供应相对于买方需求从临床前(+ 35%)资产转移到Ⅰ期临床(- 15%)和Ⅱ期临床(- 24%)资产。这一现象的产生很可能是由现成的融资资本推动的。这些资本的存在能够允许投资者去更多触及那些发展趋势良好且投资回报强劲的项目。而对于买家来说,通过投资临床前资产,也可以用更为廉价的价格充实自己的研发管线。
不同临床阶段的交易供需差
治疗领域的供需关系
与预期相一致的是,肿瘤治疗仍然是买家和卖家最感兴趣的领域。然而,这一领域的供需差已经从2017年的2%提升到了2018年的15%,这一市场已经开始向着投机市场进行着演化。
数据显示有21%的投资人表示出了对于肿瘤领域的兴趣,而有36%的卖家表示拥有肿瘤相关的资产供应。这一现象也表明,在肿瘤领域的资产溢价未来很有可能下降,因为这些资产的差异化程度并不高。
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的存在供过于求的领域包括抗生素领域和中枢神经系统/精神疾病领域。而对于卖方来说,这意味着他们不但需要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区分,还必须留意商品的核心机制,例如目标患者人群、故事价值的核心证据等。
不同疾病领域的交易预期
不同疾病领域的交易供需差
2018年预期供求失衡最严重的治疗领域和研究发展阶段
需求方(卖方市场) |
供应方(买方市场) |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疼痛领域除外)(临床前) |
1.肿瘤(Ⅰ期临床) |
2.胃肠道疾病(上市后) |
2.肿瘤(临床前) |
T3.心血管疾病(临床前) |
3.胃肠道疾病(Ⅲ期临床) |
T3.内分泌/代谢疾病(Ⅲ期临床) |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疼痛除外)(上市) |
T3.血液病(临床前) |
5.肿瘤(Ⅲ期临床) |
T3.眼科学(上市后) |
6.感染性疾病(抗病毒)(前临床) |
7.血液病(Ⅰ期临床) |
T7.感染领域(抗生素)(前临床) |
T8.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疼痛除外)(Ⅲ期临床) |
T7.内分泌/代谢疾病(Ⅰ期临床) |
T8.皮肤病(上市后) |
T9.肿瘤(Ⅲ期临床) |
T8.血液病(Ⅱ期临床) |
T9.中枢系统-神经病学(Ⅱ期临床) |
T8.炎症(临床前) |
T9.中枢系统-神经病学(上市后) |
T9.女性健康(Ⅲ期临床) |
最热门的授权领域
CAR-T细胞疗法和CRISPR/Cas9仍然是2018年最热门的许可领域之一,但自2017年以来,人们对免疫肿瘤学和微生物学的兴趣显著增加。2018年的十大热门领域(按顺序排列)如下:
1. 肿瘤免疫
2. CAR-T细胞治疗
3. CRISPR/Cas9
4. 微生物菌群
5. 肿瘤疫苗
6. 罕见病
7. 其它基因疗法
8. 抗体偶联药物
9. 个性化药物/伴随诊断
10. 实验胚胎学
虽然未来大型公司合并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是新兴公司的增长以及新的融资方式的出现都为小公司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根据研究显示,未来的小公司需要更多地关注到产品的差异化和内在价值,从而才能吸引到挑剔的投资者的关注,并需要警惕交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