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医的目的就是为群众看病治病”。张春林出生在农一师二团,他父亲是一个军垦老战士,在战争年代负过伤,在屯垦戍边、建设新疆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当时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罹患了多种疾病。张春林说:“我在记事时,就多次看到父亲晕倒在工作岗位上。母亲带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去医院探望住院的父亲时,父亲痛苦的面容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想起那些场景,就像一幕幕电影在眼前闪过。这些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人生选择,那就是长大以后,当一名医生,给像父亲一样的病人治病,减轻他们的痛苦。”
他上高中时,就喜欢背诵古代诗词歌赋和古文,为学习中医打下了基础。1983年7月,他在填报高考志愿中,报考了新疆中医学院,顺利考上新疆中医学院。
在离开家的头一天,连队广播室播发张春林考上大学的消息,全连队的叔叔、阿姨们,给他送行,叮嘱道:“到大学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毕业回来后,在我们生病时,让我们不要再受很大的痛苦。”
四年的大学生活,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初衷,牢记父母及叔叔阿姨的嘱托,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将来毕业后,一定治好父亲的病,治好叔叔阿姨们看病,治好天下所有病人的病。
张春林说,大学期间,我们学习了《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十几们中医课程。中医学深奥的理论,是一个需要经过通读、理解、背诵、熟记、再进一步理解、升华的过程。每一门课程,需要经过反复的学习,才能掌握。此外,还要学习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西医知识。知识量十分大。
张春林不畏艰苦,寒暑易节,坚持课堂、图书馆、宿舍成一线,做读书笔记,积累资料,记写的学习笔记有二十多本,抄写的资料近十万字。三点一线的程序性的学习生活,没有让他感到枯燥乏味,因为他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张春林说,学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刻苦学习,博闻强记,倒背如流医学经典,才能打好基础。
四年的大学生活,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校选择几名评学兼优的学生留校工作,张春林被中医学院选中留校。同学和老师都表示祝贺。但他想到父亲痛苦的面容,想到南疆缺医少药的现状,最后向学校领导表示,“我学医的目的,是为给更多的群众看病治病,南疆地区缺医少药,我愿意到那里工作。”他放弃了留校的机会,打起背包来到了温宿县人民医院工作。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学时背诵的杜甫的诗,教育了他忧民的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名句为他树立了责任意识。
学医为了解除天下百姓的痛苦,学医是为了体现人生价值,张春林不恋大城市,主动请缨到基层医院工作,在当年是需要勇气和责任精神的。正是因为他有这个勇气和精神,他扎根温宿县人民医院三十五年,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图/文 唐胜凯、党办)
执行主编:唐胜凯 责任编审:康丽娟 技术编辑: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