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血
贫血的种类非常多,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在这些品种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广泛且容易被忽略。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各地约有20% - 40%不等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铁缺乏,尤以发展中国家多见,发生率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已成为仅次于结核病的全球患病率最高、耗资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WHO早在2006年曾统计:男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10%,女性20%,孕妇达40%,儿童高达52%,减肥女性每三个人有俩缺铁。这是一个全球性人群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宝宝6个月后,母乳中的铁就无法满足孩子的生长需求了。这段时间,婴儿缺铁现象非常普遍。
孕产妇贫血
1.储备铁不足:有很多孕妇由于非妊娠时月经过多,食物中铁摄入不足,受妊娠和哺乳等因素的影响,体内的储备铁已明显不足。
2.铁摄入不够:肉食中含的铁元素较多,蔬菜含量不多且不易吸收。很多孕妇不能保证每日都吃够多的含铁肉类,而且孕早期的恶心、呕吐、进食不好、胃肠功能紊乱,都可能影响肠道铁的吸收,这样就会导致铁的摄取量不够。
3.需铁量增加:随孕周增加,血液容量增加,血液相对稀释;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对铁的需要量增加,母亲铁营养相对不足,而致贫血。铁缺乏是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
4.产后失血多:分娩出血、产后调养不足等引发产后贫血。
危害:
1.孕妇贫血:①气色差、易疲倦、头晕头痛、抵抗力差、产程延长、严重可引发心脏衰竭。②贫血会造成子宫内缺氧,造成胎盘灌流及供氧不足,而发生胎儿生产前子宫内死亡风险,或者胎儿于生产时产生窘迫,而发生出生时窒息或生产时死亡风险;易发生早产或娩出低出生体重的婴儿。③贫血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2.产妇贫血,产后恢复慢,母乳不足,产后身体弱等。
儿童贫血
1.先天储存铁不足:胎儿在母亲妊娠最后的3个月里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3~4个月需要。可是早产、双胎、胎儿失血以及母体患有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存铁不足。
2.铁摄入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较低,单纯用乳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贫血。
3.生长发育快: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3~5个月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1岁时为初生时体重的3倍,若是早产儿则体重增加更快。由于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迅速增加,这个时候容易发生缺铁,引起贫血,这也是造成小儿贫血的原因之一。
4.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本身铁含量低,吸收率低,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的吸收,同时,慢性腹泻不仅导致铁吸收不良,丢失铁的量也会增加。
5.铁的丢失过多:一般情况下,婴儿每日排泄铁比成人来得多,由于皮肤损失的铁也是相对较多,倘若出现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肠出血,就会导致小儿失铁更多。除了这些以外,有的疾病比方说慢性腹泻、肠套叠、肠、息肉等都可能增加铁的消耗,这也是导致小儿贫血的原因。
危害:
(一)身体影响
1、缺铁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2、缺铁使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使宝宝消化能力减弱。
3、贫血可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宝宝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
4、贫血使宝宝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肌肉软弱无力。
(二)心理影响
1、影响宝宝智力。宝宝贫血使摄氧能力下降,脑组织缺氧,宝宝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等都会受到影响。贫血对智力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2、影响宝宝情绪。由于缺氧,脑细胞代谢异常,宝宝经常表现为爱发脾气,爱哭烦燥不安。
3、影响社会适应能力。体弱多病的宝宝与人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少,容易引起性格孤僻、自卑。
老年人贫血
1、造血原料不足:由于老年人牙齿咀嚼不力、胃肠消化欠佳,造成营养不良,造血所需的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原材料就会缺乏。
2、生血因子减少:胃老化,胃分泌的内因子不足,影响维生素B12吸收;老人睾丸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素随之下降,导致血红蛋白不足,都会导致贫血。
3、血液破坏加速:免疫器官衰退,免疫功能失调,失去自我识别能力,往往把自身正常的血细胞当成异己,加以破坏,结果造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潜伏隐匿出血: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及胃肠息肉、癌瘤的隐匿性失血;肾病的隐性血尿;老年女性的子宫、宫颈病变的少量失血等都可能是引起老年人贫血的原因。
5、抑制因素增加:老人接受的环境污染增加,特别是老人病多,用药亦多,而不少药物都有抑制造血的副作用。
6、造血功能衰退:人的血液成分不断更新,血细胞更新换代的任务主要靠骨髓的造血功能来完成。人的造血功能也随着人的老化在衰退,骨髓中能造血的红骨髓逐渐退化为不能造血的黄骨髓,到80岁时仅为壮年期的30%。
危害:贫血不仅会导致老年人衰老,还会加重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
戳原文,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