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每天从早到晚最基本、最常做的工作就是到病房的床旁进行查房,每天接触次数最多的人就是自已分管的患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不管心情好坏,每天早中晚都要查看自己的病人。很多时候吃饭都有烦的时候,但我查房看自己的病人却从未烦过,每次在床旁面对自己的患者,我打心底里就心存善意,言语间自然流露出关爱患者的真情实感,是对所有患者,不分年龄的,不分性别的,不分民族的。我经常在想,医生真心对患者好,患者是能用心感受到的,每次到床边查房时,我也能真切感受到患者对我的信任和感激。有一次,我在普通病房的大房间查房,相邻病床的几个女患者(有我分管的病人,也有别的医生分管的病人)异口同声的对我说:“陈医生,看着你我们心里就踏实,我们信任你……!”。当时,我心里好温暖!我相信,这是患者们的真心话!作为一名医生,不求别的,有患者的这一句话就足够了,对我来说,这一句话胜过一切!
几乎每个患者都会有这样的潜意识,就是“我不懂医,可是我懂得人”,患者在判断从医生那里得到的信息,决定自己的反应时,往往是以他们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为基础的。如果患者高度信任医生,他们就会对医生言听计从,反之亦然。所以患者在选择就诊的医院时,决定性因素是医生和医院的诚信,其次才是医生的知识技能。医患沟通也不例外,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就在于医生要取得患者的信任。
人类生活离不开人际沟通。然而,人类很早就意识到,要准确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都十分困难!医者绝不可能有各种疾病的亲身体验,因此,当病人向医者诉说他的痛苦、陈述他的感受时,不一定都能被医者理解、唤起医者的共鸣;同样,当医者表达诊疗意见、提出配合要求时,也不一定能全被病人领会、赢得病人的合作。医患沟通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医患交流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所以需要贯穿于医学教育全程,落实在医疗服务实践中,是因为医者的医患交流水平直接和间接地关联着医疗质量、效率和效益,影响到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沟通无处不在,沟通从心开始”,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在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结合平时工作体会,我试着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作出准确解释。“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我经常在心里对自已说,做我病人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