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执业医师李丽娟,2010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专业,毕业前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同年9月进入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精神病封闭病房从事医疗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她从日常工作中积累了经验教训,也不断探索新的知识。8年如一日,她从一个好奇、不知所措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对患者诊治有能力,有耐心、有责任心的主治医生。
李丽娟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指南、操作规范掌握熟练,且对特殊患者的诊疗有独到见解,日常工作中平均每天管床25个左右。工作从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她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自工作以来从不迟到,在上班时间,时刻保持警惕,用所学到的知识及积累的实践经验为患者保驾护航。
精神科重症病房的患者病情向来较重,多为行为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患者。有时新患者又打又骂,病房的工作人员,从主任、护士长到普通医生护士,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挨打、挨骂,这不是矛盾冲突,而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从一开始的气愤、委屈到现在慢慢习惯了,能淡然处之,也能更好地识别及规避风险。
2012年,李丽娟参加《齐拉西酮治疗不同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市级科研一项。从事精神科工作8年,曾4次被科室同事推选参加先进、优秀评选。在2015年及2016年分别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工作者”。2016年,山东省举办了精神科岗位技术竞赛,她通过努力学习,在院内初赛脱颖而出,并在菏泽市级复赛中获“青年岗位能手”、“菏泽市巾帼建功标兵”,“菏泽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二级大赛优秀选手”三项称号,并最终在山东省级决赛中获个人“三等奖”,被授予“山东省精神卫生岗位技术能手”称号,团体赛中跟另外3名同志代表菏泽地区取得第四名的成绩,获得“团体三等奖”。
李丽娟一直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的志愿医疗服务活动,为帮助社区居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健康管理能力,多次参与外出义诊。走进社区,结合工作中的典型病历案例,利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语言为大家讲解抑郁症、身心疾病、家庭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
李丽娟积极研究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及培训,先后参加专业学习“绘画治疗”“精神分析”“心理危机干预”等多项培训。另外在院内疑难病例讨论演讲比赛及感染知识比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选手称号。2016年,医院承办基层医生精神科执业培训工作,她在病房多次担任带教,尽可能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及经验教授给学员,为基层精神卫生工作做出贡献。
2017年,李丽娟参与科研《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焦虑及心理渴求的临床研究》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年9月,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进修精神科,先后在儿童精神病房及重症精神病房学习。进修期间,她多次参加“认知行为治疗”、“正念认知治疗”、“内观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精神分析中德班”等培训。利用休息时间,回顾以往治疗疑难点,查阅文献,总结经验,并在《上海医药》杂志发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引起阵发性室上速个案报道》一篇,希望为从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古语有“医者父母心”,让患者痛苦而来,微笑而归一直是李丽娟服务和工作的宗旨。她认为患者就诊,是信任她,把健康乃至生命交给了作为医生的她,她坚信应该不能只看到“病”,还要看到这个“人”,患者的病跟他的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需要安慰和理解。而医生的安慰对患者来说有时比家人更重要。她经常跟患者聊疾病以外的很多东西,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家庭结构,跟患者走的近一点,让他们在冰冷的病房里能感受到温暖。
李丽娟见到患者或者家属,她都想竭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帮助,真心希望对他们的困境略尽绵力。她从患者开始,投身到工作中,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对事业的爱、家庭的爱和无私奉献精神贯穿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像碰到进出门推轮椅的患者,主动撩一下门帘,这个小动作很平常,她并无意得到别人的感谢,但他们似乎给了她更多。
曾经有一次,李丽娟遇到一个生活困窘、年迈体弱的老太太带着不到2岁的小孙女,在炎热的夏天跟着急诊车把严重精神失常的患者送来住院,却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为人父母,她实在不忍心看到这么小的孩子跟着折腾1天,回不了家,吃不上饭,她追上他们给他们100元钱,虽然不能改变他们的困难处境,但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那位老人并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但她知道这个同志是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员。
李丽娟对待患者热情,对待同事也一样。无需医院规定、无需道德准则的约束,和同事就像一家人,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督促。业务中他们经常沟通,共享外出学习的心得,在疑难病例中共同协作。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们有着理论无法媲美的实践经验,遇到疑难,她虚心请教他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后跟前辈们交流学术,讨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