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模式的规范化推广,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
记者 | 田庄
来源 | 中国县域卫生
近日,国家卫健委印发通知,决定于2018-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通过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发挥试点医院的带动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国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试点工作内容与要求
在通知附件《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年)》中提到,此次试点范围是“在具有肿瘤诊疗相关专科的三级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首先选择消化系统肿瘤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病种范围”。
其中,试点医院重点要将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快速康复理念融入肿瘤的诊疗,通过建立肿瘤MDT标准化操作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教,提高肿瘤诊疗水平和效率。为病人提供科学、适宜的治疗方案,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建立肿瘤MDT标准化操作流程。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MDT工作制度和相应的MDT(如:门诊MDT、住院病房MDT、远程MDT等)标准化操作流程,保证肿瘤MDT效率和质量。
二是提高肿瘤MDT诊疗水平。严格执行相关肿瘤诊疗规范、专家共识和指南要求,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肿瘤MDT规范化诊疗水平。
三是提高肿瘤MDT管理质量。成立肿瘤MDT工作委员会,建立肿瘤MDT监督管理机制,对全院肿瘤MDT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定期对医院MDT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反馈,持续提高MDT质量。
四是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教。组织开展肿瘤防治知识的系列宣教活动,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全媒体渠道,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MDT重要性的认识,推动肿瘤MDT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MDT要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事实上,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并不是什么革命性创新,它只是对医学专科发展到极致后的一次拨乱反正。
例如,现代肿瘤医学发展至今100多年,从最早的外科手术到介入式(微创)手术,从化疗药、靶向药再到免疫肿瘤(I-O)治疗药物,从西医药到现代中医药治疗。
而据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发布的《中国肿瘤患者服务升级研究报告》显示,医院各科室内缺乏顺畅的转诊体系。在诊断阶段,25%受访者反映,在医院内部不同科室之间的转诊不顺畅。在治疗阶段,33%的受访者反映,需要自己去不同科室/地方重复排队挂号。72%的受访者呼吁,医院内部不同科室之间做好协调,让肿瘤患者更快进入下一步治疗。
以肺癌为例,患者通常需要在呼吸科、胸外科查出肺部异常,在影像科通过影像学检查、在病理科通过病理学检验确诊肺癌,随后在肿瘤科(或更细化的化疗科、放疗科、介入科、中医科)进行某一种或多种疗法的治疗。
在肿瘤医学的亚学科不断分化的时代,如何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协调机制?如何降低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的决策成本?MDT应运而生。
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定义,MDT是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至少来自两个以上学科固定的专家构成工作组,通过定时、定址的会议,有计划、合理的为病人提出最科学的诊疗建议的工作模式。
例如,为开好每周一次的消化道肿瘤院级MDT讨论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要安排专职工作人员:MDT举行前,要汇总诊疗数据;MDT举行中,要上台讲解案例,并回应参会主任医师的提问;MDT举行后,要对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随访。这些工作,都由一位轮值的协调员完成。协调员既可以是住院医师、中青年骨干,也可以是外院派来交流的访问学者。
尽管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允许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参会,甚至欢迎合作医院(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通过远程视频接入,但MDT讨论会的决策人员,至少需要具有副高职称,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学科骨干为辅。
面对学派林立的医学“大拿”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李洁认为,一个理想的MDT需要足够开放、平等,参与医生不分工作年限、行政级别、职称等级,都应该获得发言机会,既总结成功经验,也总结失败教训。甚至,对于同事们、前辈们“不太合理”的治疗方案也要直接纠正。最终,只要是为了患者获益最大化,谁有理,就听谁的。按照价值医疗的理念,这一切都是为了“一长一高”——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
对于疑难病患者而言,有这样经历的不在少数:他们辗转于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前后试了多种方法,费时费钱不说,病情仍然是个谜,最佳治疗时机也被耽误了。
有肿瘤临床专家表示,我国肿瘤患者目前普遍的诊疗模式是,谁第一个抓到谁看,外科抓到外科看,内科抓到内科看,中医抓到中医看。患者在这样的治疗模式下,有可能接受重复检查、过度治疗、非恰当治疗、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对此,医疗界在反思。不少县级医院近年来已经开始尝试组建肿瘤MDT诊疗中心,希望让当地居民患者“足不出县便可获得高质量的肿瘤诊治”。
例如,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在去年10月17日成立了肿瘤MDT诊疗中心。该肿瘤MDT诊疗中心汇集了医院肿瘤内科、胸外科、乳腺外科、呼吸科、感染科、放射科及病理科等专家成员,针对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整合各专科专家的意见,为患者制定出明确的诊治调整方案,为下一步治疗打下基础。
在安吉县人民医院肿瘤MDT诊疗中心成立会议上,大家对1例乳腺与肺癌双原发肿瘤病例进行案例讨论分析。
又如,在2017年1月,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启动了MDT诊疗中心,为疑难疾病患者搭建高效、便利的就诊平台。来自东平县老湖镇的窦大爷就是MDT联合会诊的受益者之一。
一年前,窦大伯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憋喘,持续加重。2017年8月17日,窦大伯来到县人民医院就诊,CT显示左肺下叶占位,需进一步检查,收住该院普内一科进一步治疗。之后,经查气管镜确诊左肺小细胞肺癌,胸部CT、颅脑CT发现为左肺小细胞肺癌并脑、淋巴结、一侧肾上腺多发转移。经多次化疗后病情持续进展。
到了下一步治疗的十字路口,家属了解病情后一筹莫展,窦大伯也对自己的病情表现出焦虑情绪。主管医生为了尽快给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出了进行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考虑到北京住院路途远、照顾不方便,且农保报销比率减少等现实情况,窦大伯和家人听取了医生的建议,申请了肺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
很快,一个由肿瘤科、放疗科、胸外科、影像科组成的肺肿瘤专家团队为窦大伯进行了MDT。在进行MDT当天,现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据了解,东平县人民医院MDT诊疗中心先后共开设6个学科的联合门诊,分别为胃肠肿瘤、肺肿瘤、颅脑疾病、甲状腺疾病、妇科肿瘤、疑难疾病。截至目前,MDT会诊中心共接到申请会诊100余人次,已开展MDT会诊30例。其中,胃肠肿瘤11例、心肺疾病4例、颅脑疾病4例、甲状腺疾病1例、妇科肿瘤4例、疑难疾病6例。
专家建议多方共建保障机制
MDT模式的规范化推广,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
据了解,2017年底,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开辟专门章节,要求“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
此前的5月,经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批准,中国医师协会MDT专业委员会启动了“星火计划”,在更多医疗机构探索MDT可推广的模式,计划用2年时间,建立至少50家“肿瘤MDT培训基地”和一定数量的“MDT实践基地”。
有专家呼吁,随着线上线下、院内院外MDT模式的大规模推广,需要多方共建保障机制。
一是试点医疗机构意识到,MDT能带来患者疗效提升、医疗成本节约等好处,需要为各科室、各医生参与MDT制定激励机制,比如将MDT与医生的绩效工资、工作津贴、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
二是财政、物价部门需要尽快制定统一、透明MDT收费机制,或者将MDT纳入医事服务费,或者允许患者自愿申请的高端MDT服务纳入特需服务收费。
三是加快推进MDT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通过对部分出院患者的长期跟踪,评估各地区、各医院试点MDT之后的患者真实获益,为上述激励机制和收费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精选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