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市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全市首例希氏束起搏手术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在郑州大学第一医院邱春光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全市首例希氏束起搏手术。该项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院心血管介入治疗水平已进入高尖领域。

希氏束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细胞,也是心脏传导系统中的一员,它相当于左右心室间的“高速通道”,把心肌细胞连接成一个整体,让心肌细胞同步“跳动”,从而实现心脏的正常跳动。希氏束起搏是国内外心脏起搏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被誉为“真正意义的生理性起搏”,但由于希氏束分布范围仅数毫米,即使开胸也很难准确地找到它,医生要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仅通过微小创口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定位在此,手术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极高要求,也是起搏器植入中操作最困难的手术之一

该患者为77岁女性,10年前因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VVI永久起搏器植入术。9年前开始反复因心衰而入院治疗。本次患者由于心衰再次入院,经查患者单腔起搏器临近耗竭,心内科团队经过认真的病情分析讨论,确定为患者行希氏束起搏改善心功能。经过紧张的术前准备,手术圆满成功,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

心脏彩超:左室舒末内径:74mm,

左房:51*87*65mm,右房:80*56mm,EF:33%

患者术前心电图为起搏心律

术中标测到的希氏束电位

 3830电极固定,单极起搏,在起搏刺激信号和QRS之间有等电位线,且心内电图的起搏信号-心室激动间期基本等同于希氏束-心室激动间期

希氏束双极起搏

手术进行中

手术正位影像图希氏束区起搏电极导线尖端位于希氏束区,三尖瓣环上缘附近LAO下影像

RAO下影像

术后希氏束起搏心电图

患者术中记录的自身心律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卫玲介绍,传统的起搏位点均位于右心室心室肌,起搏器植入后会人为造成医源性双室失同步,从而会导致部分患者在植入后出现心功能下降,甚至心衰等不良后果。希氏束起搏这一生理性起搏模式,减少了起搏器植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对于部分心功能差、CRT无反应的患者起到纠正心衰的作用,但其长期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随访与观察。

图/文   心血管内科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