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健康生活】@各位妈妈,宝宝发烧温度不同,对应不同的处理方法,你真的会吗?

宝宝生病

小孩发烧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事,

特别是现在正处于换季时节,

就更加高发。

那么孩子发烧该怎么处理?

物理降温可行吗?

吃退烧药是否有副作用?


很多家长在这些方面有很多困惑。今天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首先根据孩子的体温及表现形式,进行治疗判断:


低热

37.5—38 ℃

中等热度

38.1—39 ℃

高热

39.1—41 ℃

超高热

41 ℃以上

通常以肛门测温法为标准。


有一点需要注意,不同的位置温度略有相差,目前国际上都以肛温为标准,但由于每个妈妈操作方式不同,可遵循肛温>口温>腋温>额温的规则,进行适度调整。



低热:采用物理降温


即:肛门测量的体温不超过38℃,孩子精神好,可以如常玩耍。


推荐方式:


1.减少衣服、少盖被子、适当开空调

效果:虽然不能退烧,但可以让孩子感到舒适一点。


2.温毛巾擦洗(头面部、颈部、手臂、小腿等处)、退热贴

效果:短时间内可降低体温,但一段时间后(1小时内),体温会逐渐回升。


不推荐方式:


1.泡澡

效果:降温的效果差,持续时间短,容易造成孩子不适。


2.酒精擦浴全身

效果:酒精擦浴完全不适合宝宝。因为酒精会通过皮肤吸收,给宝宝带来中毒隐患,应该禁止。




中等热度:适量服用退烧药


即38.5°C以上时一般以退烧药作为首选。


推荐用药:


1.对乙酰氨基酚:代表药是泰诺林、扑热息痛、必理通、小儿百服宁等。

WHO推荐3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药。


推荐剂量:

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是10-15 mg/kg/次(总量<600 mg),4-6 h间隔,一天最多4次。


2.布洛芬:代表药是美林和芬必得。

对于39 ℃以上的高热退烧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好。


推荐剂量:

布洛芬推荐剂量5-10 mg/kg/次,6 h一次,一天最多4次。美国允许≥6个月儿童使用。



不推荐用药:


1.尼美舒利(属于抗炎药)

全球已发生多起与尼美舒利有关的重度肝脏损害的不良反应报道,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2.安乃近(曾经的“退烧之王”)

不良反应又多又严重,包括引发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伤、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禁用此药。


另外,常用的含有安乃近成分的复合制剂还有重感灵片,也不应使用。


3.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两种成分经常一起出现在同一种药中)

同样也是副作用大得可怕,目前市场上含有这两种成分的退烧药有氨非咖、克感敏、优散痛、去痛片/索密痛、散利痛、安痛定等,都是儿童禁用药!


4.阿司匹林

医学研究表明,若儿童服用阿司匹林,有引起“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的危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主张,发热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高热及以下情况:立即就医


  • 持续发烧(2岁以下的孩子持续超过24小时,2岁及2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


  • 体温反复超过40℃;


  • 精神不佳,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症状;


  • 有高热惊厥史,表现为抽搐,失去意识。


需要及时就医,就医时,要和医生说清楚发热情形。


A.发病时间、间隔时间和恶化时间,用准确的时间量度来表达,如“发烧5个小时”,而非模糊性的“从昨天就开始发烧了”。


B.体温:如果在家已经测过体温,那么共测过几次,最高多少。宝宝有无抽搐、身上有没有出疹子等其他症状也要向医生说明。


C.状态:精神状态和平时是否不同(是否嗜睡、哭闹、烦躁),大便和平时是否不同(大便的次数、形态),是否咳嗽(次数、痰液状态),饮食是否有变化等。


D.过敏史:是否对某些食物及药物有过敏的情况。



同时孩子发烧一般会有下述的顺序,因此三阶段处理方法,家长可作为参考,但不能概括每个孩子的发烧过程喔!


发冷


发冷是发烧的前期,宝宝会全身打冷颤,手脚冰冷,甚至有畏寒的情形。


处理:为宝宝添加衣服,并让他多喝些温水,帮助体温上来,以减轻宝宝的痛苦。


发热


宝宝体温攀升,这时皮肤摸起来很烫,此时不应添加更多衣服,容易让宝宝体温更高,身体会更加不适!


处理:这时家长们应保持室内通风,并让宝宝多摄取些温开水,为宝宝脱去身上多余的衣物。


出汗


当宝宝因受到感染而发烧时,体温会自动升高以保护人体,等到感染情况稳定时,人体不需要再派出抗体与白血球来对抗细菌,这时为了降低体温,把热量带走,所以会排汗以降低体温。


处理:当宝宝出汗时,表示身体正在散热,家长们应该帮宝宝擦去身上的汗水,以免出汗太多把衣物浸湿,容易受凉。

来源:小薇健康

精彩回顾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