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必看!19种清热解毒中成药的对比分析!


第一类:片剂


1.牛黄解毒片(胶囊)


【主要成份】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一次3片,一日2~3次;丸剂,一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事项】小儿酌减。孕妇忌用。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慎用。不宜与四环素族并用,亦不宜与磷酸盐、硫酸盐类药物同服。


2.穿心莲片


【主要成份】穿心莲。辅料为淀粉、糊精、硬脂酸镁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邪毒内盛,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片(大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3.清火片


【主要成份】大青叶、大黄、石膏薄荷脑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无实热者及孕妇慎用。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4.清火栀麦片


【主要成份】穿心莲、栀子、麦冬。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发热、牙痛、目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忌烟、酒及辛辣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5.清热消炎宁片(胶囊)


【主要成份】九节茶。

【性 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黑褐色的粉末;味微苦、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流行性感冒,咽喉炎,肺炎,菌痢,急性胃肠炎,阑尾炎,烧伤,疮疡脓肿,蜂窝织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发高烧体温超过38.5℃的患者,请上医院就诊。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6.维C银翘片


【主要成份】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淡竹叶、牛蒡子、芦根、桔梗、甘草、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薄荷油。辅料为淀粉、倍他环糊精、硬脂酸镁、蔗糖、滑石粉、明胶、柠檬黄、亮蓝、虫白蜡。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可见困倦、嗜睡、口渴、虚弱感;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粒细胞减少;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7.蒲地蓝


【主要成份】蒲公英、黄芩、苦地丁、板蓝根。辅料为: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及薄膜衣料。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咽炎、扁桃腺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8片,一日4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用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热性药物。孕妇及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8.三黄片


【主要成份】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小儿酌减。

【不良反应】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热,停药后消失。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溶血性贫血患者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禁用。忌烟、酒及辛辣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第二类:丸剂


9.牛黄消炎丸


【主要成份】牛黄、珍珠母、蟾酥、青黛、天花粉、雄黄、大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疔痈,疮疖。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粒,一日3次,小儿酌减;外用研末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10.牛黄清胃丸


【主要成份】人工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栀子、玄参、番泻叶、黄芩、甘草、桔梗、黄柏、连翘、牵牛子(炒)、枳实(沙烫)、冰片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11.上清丸


【主要成份】黄连、黄芩、栀子(姜炙)、熟大黄、连翘、蒺藜(去刺盐炙)、薄荷、蝉蜕、赤芍等21味。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明目止痛。用于上焦火盛引起的:暴发火眼,红肿痛痒,热泪昏花,云翳遮睛,头痛目眩,烦躁口渴,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12.六神丸


【主要成份】蟾酥、麝香、牛黄、雄黄、珍珠、冰片等。

【功能主治】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次,温开水吞服;一岁每服1粒,二岁每服2粒,三岁每服3~4粒,四岁至八岁每服5~6粒,九岁至十岁每服8~9粒,成年每服10粒。另可外敷在皮肤红肿处,取丸十数粒,用冷开水或米醋少许,盛食匙中化散,数搽四周,每日数次常保潮润,直至肿退为止。如红肿已将出脓或已穿烂,切勿再敷。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运动员慎用。


13.防风通圣丸


【主要成份】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栀子、连翘、黄芩、芒硝、桔梗、甘草等17味。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等,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第三类:口服液、颗粒


14.清热解毒口服液


【主要成份】石膏、金银花、玄参、地黄、连翘、栀子、甜地丁、黄芩、龙胆、板蓝根、知母、麦冬。辅料为蔗糖、糖精钠、桔子香精、谷氨酸钠、苯甲酸钠。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目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等症;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15.抗病毒口服液


【主要成份】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霍香、连翘等。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早饭前和午、晚饭后各服一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临床证状较重、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应加服其他治疗药物。


16.双黄连口服液


【主要成份】金银花、黄芩、连翘;辅料为蔗糖。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2支),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风寒感冒者不适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17.清开灵口服液

(胶囊、软胶囊、颗粒、滴丸、片)


【主要成份】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营、金银花。辅料为蔗糖、倍他环糊精、薄荷脑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发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毫升,一日2次;儿童酌减。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风寒感冒者不适用。久病体虚患者如出现腹泻时慎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18.板蓝根颗粒


【主要成份】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半~1袋(5~10g),一日3~4次。

【注意事项】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19.一清胶囊


【主要成份】黄连、大黄、黄芩、黄连、淀粉、滑石粉、硬脂酸镁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咽炎、扁桃体、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其他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温馨提醒:

清热解毒中成药药性多苦寒,长期服用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痛、腹胀、腹泻等,所以不能久服,尤其脾胃虚寒(吃东西容易拉肚子)的人需慎用。牛黄消炎丸、六神丸等处方药,需凭处方购买。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此外,还要注意:


含牛黄、石膏的清热解毒中成药忌与四环素类、新霉素合用。如:牛黄解毒片、牛黄消炎丸、防风通圣丸等。


含蟾酥的清热解毒中成药忌与洋地黄类药物合用。如:六神丸、牛黄消炎丸等。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来源:药店人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