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卫健委连发三个文件,“医+药”全渠道模式稳了?

“医+药”的全渠道模式正随着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落地,发展的阻碍或将进一步扫除。


9月11日,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官网转发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8〕25号)文件,三份文件分别为《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三个文件对“什么是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准入条件、互联网医院能提供哪些服务”等业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虽然业界关注的互联网医院只能提供复诊的规定没有任何松绑,不过电子处方却有“宽松”的迹象。这对于包括药店、医药电商等药品终端来说,特别是发轫于医药电商的“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无疑是新的启航点。


“医+药”有了新指引


无论是我们现在致力推进的医药新零售,还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医疗发展路径,“医+药”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的发展模式,都成为了各方的选择。七乐康创始人石振洋认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模式是多样的,而大生态体系也成为这个行业的必然结果。


不过在医药零售方面,在借力互联网医疗方面国内和国外的路径却有所不一样。


在国内,部分医药电商企业凭借线上技术优势和运维经验,率先发力“医+药”全渠道模式。像健客、七乐康、1药网等知名的电商企业,除了不断创新线上业务外,也进一步布局线下药店和医院。而在国外,全美最大的医药零售商Walgreens全渠道零售模式,是国内的同行在谈及医药新零售时津津乐道的例子之一。


造就这样的差异,除了国情不同外,政策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017年5月27日,美国德州废除了只能医患线下接触后才可以进行远程医疗服务的规定,成为美国最后一个废除此项规定的州,至此远程医疗已经在全美铺设开来。


在我国,虽然上述文件依然强调互联网医院只能提供复诊服务,但相对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法律法规原本空白的情况,这些文件的出台,无疑是为处于探索期的互联网医疗指明了方向。


一直以来,互联网医疗风险的源头之一就是源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缺少,随着系列规范文件的出台,接下来将会出台技术规范,包括医疗大数据的采集、保存、应用、转让等一系列难题都会逐步解决。


从美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内的互联网医疗的红海远未到来。在健客、1药网、平安好医生、微医、医联等企业的不断尝试下,随着政策和市场逐渐明朗,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路径也就不难找到了。


电子处方松绑


如果从医药零售企业的角度来看,拥抱互联网医疗其中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能够获得更多处方外流的红利。


随着医药分开、降低药占比等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处方外流已经成为了医药零售市场新的蓝海。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也让医药零售企业在这片蓝海有了更多的可能。


事实上,从政策层面来看,电子处方不断在“松绑”。日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一条是“允许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药师在线审核处方及配送药品”。不仅如此,该通知还提到,到2020年,三级医院要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化诊疗服务环节全覆盖。这足以看出此次政策层面对于在线慢病处方的“松绑”力度。


此前,包括乌镇互联网医院、上海医药云健康、微医、广东省网络医院等互联网医疗企业,以及健客、1药网、七乐康等原医药电商企业纷纷在电子处方方面不断发力。在众多处方外流模式中,“梧州模式”尤为引人关注。这种模式虽然不是借助于互联网医院获取处方,而是通过处方外流分享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获得了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和鼓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处方外流的关键还是主管部门的态度和支持力度。


所以,尽管电子处方开始松绑,但国家仍未明确可开具线上处方的具体病种,依然存在不少不确定性。根据“20种常见疾病目录”以及“慢性病病种目录”,例如肺炎、胃炎等疾病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互联网医院所涉及的“非核心医疗环节”,那么这一类涉及到核心医疗环节的用药,是否可以直接由执业医师在线开具?开具的形式、场景是否有所规定?这一系列问题,在未来监管层面仍然需要完善。


文件已经明确的是,开具线上处方的所处机构必须是“实体医院”,所开具人必须属于“执业医师”,所有在线诊断、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处方经药师审核合格后方可生效。此外,在线处方的松绑并不代表网售处方药的放开,一些医疗行为仍然处于红线范围之外。


谁会买单


有观点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医疗更多是从挂号、远程医疗等方向入手,远没有摸到医疗行业的痛点,所以没有人愿意买单。只有它能够真正改变医疗行业,提升医疗行业技术水平,扩大医疗行业的服务范围,才能迎来互联网医疗的春天。


事实上,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目前互联网医疗带来便利并没有更多的体现,不过这并不影响其的“市场价值”,为它买单的并不少。


在医药新零售时代,融合、赋能等成为行业最热的关键词。这里的融合除了线上线下的融合,还有跨界融合等,而融合是为了更好地赋能。


9月8日,微医通重磅发布了全新一代AI健康终端——F1S,同时还与四川电信共同签署“翼护四川-健康宽带”战略合作,双方计划今年在四川落地打造2000个健康社区,为50万户家庭提供便捷就医服务。9月7日,平安好医生宣布与华润三九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更早的时候,平台叮当快药与医联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打造一条从寻医、诊疗到购药、配送的完整医疗服务链,开启以用户为中心,覆盖“医、诊、药”服务闭环的全新商业体系。上述“梧州模式”的处方共享平台系统也是由百洋医药提供的“赋能工具”。


可见,目前互联网医疗买单者更多是企业、机构等用户,这种情况与美国类似。广州大学法学院教师肖平辉表示,在美国,互联网平台体现出来的价值更多是“管道”的作用。说白了,就是一个互联网技术工具。


当然,互联网医疗为企业赋能也带来了良好效益。比如广东省互联网医院,它不仅仅为合作的连锁药店带来了新的服务方式,还带来了不少新的处方并转化成销售。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