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强调技术,不评价医术,重视的是态度,用一个有温度的生命去感悟另一个生命。
记者|安晓双
讲述|中国石油中心医院院长助理 李春
丁丁是一个8岁的女孩,因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住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儿科。
刚到医院的时候,丁丁头发凌乱、眼神涣散,穿的衣服有些脏兮兮的,对医护人员也不理不睬。
护士长问丁丁:“你叫什么名字?”
丁丁说:“我叫糖尿病。”
护士长说:“你不是叫丁丁吗?怎么叫糖尿病?”
丁丁说:“我妈说我有糖尿病,一辈子都治不好。”
护士长又问:“你喜欢糖尿病吗?”
丁丁瞪了护士长一眼说:“我不喜欢。你喜欢啊?”
护士长说:“我也不喜欢,我们可以商量着把糖尿病赶走。”
丁丁的眼神一下就亮了:“真的呀?”
护长说:“真的!”
当天下午,护士长就拿了一张纸去跟丁丁聊天。护士长告诉丁丁,会得糖尿病的原因,是她体内有一个不听话的血糖。
护士长对丁丁说,在她少吃饭、不吃糖、多走路、打针的时候,血糖是听话的;在她吃得多、吃糖、光睡觉不走路也不打针的时候,血糖就是不听话的。
聊完天的第二天,丁丁的行为居然就发生了变化。她把偷藏的糖果、糕点交给了妈妈,饭后开始围着儿科的环形走廊转圈儿。
后来,护士长又了解到丁丁有一个梦想——想当老师。
护士长对丁丁说:“你不仅未来可以当老师,你现在也可以当老师,也可以教会不听话的血糖听话。”
于是,护士长跟丁丁有一个约定:如果前一天的血糖是正常的,护士长就会奖励她两个小贴片,一张奖励给丁丁这个好老师,另一张奖励给听话的血糖。
这个行为是在护士站全体护士的见证下进行的。
丁丁的行为继续发生变化,她从以前拒绝测血糖变成主动找护士阿姨测血糖。
随着血糖值正常天数的增加,护士长跟丁丁又有了一个新约定:如果每周的血糖都是正常的,就奖励她一支红蓝铅笔。当丁丁拿到3支红蓝铅笔后,她出院了。
一个月后,护士长电话随访。
丁丁妈妈说丁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丁丁已经收拾好书包,准备开学就去上学了;丁丁也爱美了,开始学着梳小辫儿,要穿干净整洁的衣服。她不仅能管控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开始管理父母的行为。
丁丁妈妈边说边哭:“谢谢护士长,如果不是遇到你,丁丁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根据中国石油中心医院院长助理李春在《叙事医学》杂志首发式上的演讲内容整理。)
微评
用一个有温度的生命
去感悟另一个生命
疾病是一个故事,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患者,衍生出不同的故事。通过医者讲述的方式,让医护人员更敬畏生命,关爱患者。这里,不强调技术,不评价医术,重视的是态度,用一个有温度的生命去感悟另一个生命。
从病人角度来讲,他们更期望医生能理解他们,他们有故事要讲,有情绪要宣泄,有心理负担要解脱,倾诉的过程也是治疗。
当一个医生能够听到患者内心需要的时候,他就一定能明白什么叫尊重、什么是关怀。医护人员的角色有时是倾听者、陪伴者、见证者。很多时候,或许无法改变生病的结局,但却可以陪着患者,改变他在面对疾病和死亡过程中的态度。
一个好的医生要学习做一个好的聆听者,放下拯救者的架子,耐心、平等地聆听,只有有效地聆听,才能进入的心里,给予患者更多的尊重、支持、理解、共情。而这些行为会使得被疾病困扰的患者获得尊严与恢复健康的希望,更获得寻找自身潜力的力量。
治疗过程,对于病患的心理安慰,有时其作用大过治疗的药物。这也许就是特鲁多医生所说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者的倾听,护理的共情,患者的痛苦,需要更多的人看见。叙事医学中的人文智慧,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医学的温度,增强医患共情,促进社会友好。
精选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