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医疗纠纷“扼杀”在摇篮中,中日友好医院的实战经验不可不学。
记者|安晓双(整理)
来源|中国县域卫生
近些年来,很多医疗机构的医疗工作量持续增加,忙中出乱、忙中出错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加之医疗风险客观存在,容易发生患者安全事件,最终引发医疗纠纷。如何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成为众多医院管理者思考的重点。
国家卫健委在9月7日新闻发布会上,推介了中日友好医院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方面的经验。
中日友好医院认为,医疗纠纷的本质还是患者安全出了问题,因此要预防医疗纠纷,就要从保障患者安全着手。
加强医患沟通,强化患者安全管理
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承担国家应急救援队、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等任务,2017年门诊量近300万人次,出院病人数近9万人次,手术量近5万人次。
中日友好医院十分重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首先,重视医患沟通和病情风险告知。为此,中日友好医院自2014年就开展重大手术知情告知见证工作。在手术前科室通知医务处参加术前谈话,患方相关直系家属到场,共同听取患者病情、替代医疗方案、手术方式、手术风险、术前准备情况以及预案、费用等等情况,患方有疑问可当场提问医师进行回答,加深了医患之间的理解。参与见证的500余个病例,大多数患者诊疗效果良好,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纠纷防范效果显著。
其次,加强医疗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每年发生跌倒、坠床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影响了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因此从患者住院开始就需要做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标注风险级别,做好宣教提醒和防范。
围手术期也是患者安全容易出问题的高风险环节之一,很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围手术期管理不到位导致。为此,中日友好医院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并与患者和家属做好充分沟通和风险告知,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同时,为避免差错,严格执行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手术安全核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另外,加强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与管理,及时发现隐患,提前介入处理,将医疗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防患于未然,中日友好医院非常重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与管理。
一方面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上报,另一方面上报安全隐患后,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介入处理,尽快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发生患者伤害事件。同时,督促整改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与通报,典型案例全院分享,建立持续改进和学习型的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文化,保障患者安全。
与此同时,注重医疗风险防范和患者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对医疗纠纷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按照频率高低依次排序,看看医院哪些问题比较突出,重点分析,加强警示。每年对新员工、住院医、进修医、护士、研究生等开展达20余场培训。对部分高风险科室开展一对一精准培训,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和患者安全保障意识。
最后,加强院内急救体系建设,提高突发急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向世界先进的医院学习,加强院内急救体系建设。
面对医疗纠纷,依法依规,多途径解决
医疗纠纷发生后,一定要认真处理,处理不好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冲突,扰乱医院秩序,影响社会安定,甚至引发重大舆论、信任危机,给医院、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医疗纠纷的处理也显得非常重要。
中日友好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解决办法。
首先,中日友好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患者安全工作。院长亲自批示投诉、信访案件,每月查看投诉/纠纷记录,将投诉和纠纷纳入季度奖进行考核。医院的医疗委员会要进行医疗纠纷内部讨论、分析、定责。另外,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部分案件律师及时参与医疗纠纷处理,依法依规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其次,建立多元化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畅通纠纷处理渠道。除了院内协商、医调委调解、法院诉讼外,另外法院还委托医调委、其他第三方调解机构参与诉前调解,加强诉调衔接。
第三,重视平安医院建设。平时建立医疗纠纷处理台账,掌握每件纠纷的处理进展情况,重点案件重点跟进,与患方保持密切沟通,防止发生不稳定事件。加强医院重点区域安防能力建设,门诊护士站及诊室、住院护士站安装一键报警装置,保证保安3分钟之内到场。
第四,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医疗纠纷,建立公正文化。医院建立公正文化,对于鲁莽行为、个人严重不负责任等行为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建立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的公正文化,而且强化科主任、医疗组长的管理责任。
最后,重视医疗纠纷问题整改,避免重复发生,做好闭环管理。每件赔偿医疗纠纷都要求科室提交整改措施,并追踪评价整改效果;重大医疗纠纷提交医疗委员会讨论,分析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及责任人。
精选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