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英国患癌奶奶说,“在医生万分缺乏的地方,他们真的能改变人们的生活。”
来源|寻匠之美
“我喜欢挑战,
所以我接受了这个挑战,
如果全力以赴,它仍然失败了,
至少我努力尝试过。”
英国奶奶的爱心商店
半个多世纪前,
一个英国小姑娘不会想到,
45年间她会辗转16个国家,
救助成千上万名病患,
并最终“砸锅卖铁”在成都开一家小店,
默默帮助700个残障、贫困家庭,
给他们的人生带去希望与尊严。
照片中面带微笑
银发素裹的老人就是瑞秋(Rachel)
她生于英国南部的一个小城镇,
从小的兴趣爱好就是运动和爬山。
“如果不出意外,
或许我会成为一名运动员。”
然而一次生物课,
让她的人生走向彻底扭转。
课上在解剖一只牛眼的时候,
她突然想起自己读过的一本书中,
关于众多医生在非洲行医的记载:
“那儿平均10万人,才有一名医生,
在医生万分缺乏的地方,
他们真的能改变人们的生活。”
瑞秋一家的全家福,左二为瑞秋
这句话对年幼的瑞秋触动极大,
加之慈爱的母亲
经常带她去看望老人
以及生活十分艰难的人,
善良的种子从小在她心中播下。
“我觉得这(帮助别人),
远比花时间在运动上更有价值。”
于是乎瑞秋毅然决然选择读医学,
并在毕业后义无反顾去了
医疗条件极度落后的尼泊尔。
“我不需要留在英国工作,
其他人也会做同样的事。
而我在别的国家做的这些事,
会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谁知尼泊尔不仅医疗条件落后,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更是相当于“0”
最夸张的一次,
一位病人找她看病,
去的时候路上花了一个月,
看完病回家又花了一个月。
而有些人还等不到见她一面···
如此一来,
看病的时间成本实在耗不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看病的同时,
瑞秋做起了乡村医生的培训。
这一做就是45年,45年间她辗转16个贫困国家的偏远地区,投身于医疗卫生和医疗教育。
在不丹的时候,她甚至为那里的医务人员用心编写了一本《基础医疗手册——诊断与治疗》,书中密密麻麻的记录与补充,成为医务人员手里的“救命书”。
1989年,
瑞秋第一次访问中国,
作为长江之源医疗组长,
乘坐气垫船远征
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
为那里的人们提供医疗服务。
此后又有8年半时间,
她跟当地卫生局合作,
志愿培养了7批乡村医生。
然而也正是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瑞秋发现:很多骨折或腿部感染的人,直接选择了截肢。
因为家里负担不起,截肢会更省钱。
还有一些残疾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无法胜任工作,却也拼命想偿还住院欠下的债务。
治病却治不了穷,
况且还有不少人因病返穷,
这可怎么办?
瑞秋想到了技能培训,
通过教习缝纫、木雕、绘画、养蜂等技能,
让他们掌握一门手艺,
获得在家工作的机会。
然而这一举措,
却很快遭遇了挑战:
找不到市场出售他们的东西···
2008年汶川大地震,瑞秋全然不顾自身危险,跑到灾区当志愿者,为灾民提供急救和物资。
在这一过程中,她接触到越来越多残障或生活困难的人们,能够制作非常精致的手工艺品,同样很难找到适合这些产品的市场。
情急之下,
瑞秋自己出钱收购这些手工艺品,
她从不还价,
因为她心里清楚:
很大程度上来说,
这就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
可这样一直下去也不是办法,
怎么能让这些困难的人们
制作的精致手工艺品卖出去?
瑞秋寻思着在成都开一家店。
然而“砸锅卖铁”筹了几十万,
准备谋划开店的时候,
很多人跑出来劝她:
“你之前从未做过生意,
别去做,你肯定会失败的。”
瑞秋却不听劝:
“我喜欢挑战,所以我接受了这个挑战,决定试一试。如果我全力以赴去尝试,它仍然失败了,那就失败了吧,但至少我努力试过了。”
2013年,不顾所有人反对,岩羊小店开起来了。
店里售卖的,全是身体残障,或生活有困难的手工艺人,制作的精美物品。
十几块到上百块的售价,十分便宜,却一点都不廉价。因为这背后承载了太多东西。
一些残疾人的手畸形,整个制作过程相当耗时耗力,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努力、技能和意志力,无法用金钱衡量。
而且这背后关乎残障人士的自尊,他们找到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工作,能清偿债务,能帮助家人,会给他们巨大的自尊感、经济与身心上的独立性。
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手工艺品背后,
都有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
都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与生计。
小店的一角摆放着卡片,上面详细介绍了每一件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
这是西藏的一位妈妈
制作的手工饰品,
她家里有9个孩子,
需要靠这些供孩子上学。
李大姐高位截瘫,
重度残疾,
擅长制作羊驼。
余先生一家,
以制作皮雕为生,
他家里两个孩子
患有严重的地中海贫血症,
最小的孩子还患有唐氏综合征。
细细数来,这小小的一家店,陈列着2万多件精美手工艺品,它们出自700多位残障人士、贫困手艺人和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同胞。
对于每一件手工艺品,
瑞秋都像对待孩子般那样爱惜,
对每一个进店的客人,
她都不吝惜自己的热情与善意。
专程来店里和瑞秋交流的母女
即便如此,
小店经营下来,
几乎年年亏损。
从开店至今,
瑞秋没拿过一分工资。
而且生活过得越来越艰辛,
甚至为了维持经营,
她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房子,
过起合租蜗居的生活。
每晚9点下班以后,
为节省开支,
骑着自己的小电动
来回一个多小时,
时不时还吃临期和过期的食物。
但再难再苦,
她也坚守自己的底线与原则。
不克扣手工艺人的钱款,
收购手工艺品时,绝不还价。
如果这世界有天使,
那说的就是瑞秋奶奶吧。
直到去年,
经过“更成都”的报道,
小店一下子火了起来,
岩羊小店终于看到了生机。
然而上天总是太过残忍,
几乎与此同时,
扶贫济弱一辈子的瑞秋奶奶
被查出癌症。
彼时恰好小店人手紧张,
她硬是拖了6周才回国治疗。
今年73岁高龄的她,
与癌症顽强斗争的同时,
仍然坚持开店,
还一直利用业余时间,
埋头撰写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医疗书。
瑞秋最喜欢的一件衣服,上面印着“永远不要小瞧一个老女人”
“一个人,
或许不能改变全世界,
但我们总能为一个人
改变他的世界。”
- END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资料源自BlueSheep、岩羊模板、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未来网,部分图片截取自中国日报双语新闻采访视频,三张闪图源自MIND。原文标题为《73岁英国患癌奶奶,卖房蜗居也要在中国开这家小店,拯救700多个家庭,中国因她而温暖!》。版权各归其所有,在此表示感谢)
编者按
健康扶贫需要更多的行动
10月5日清晨,凌锋教授在“中国志愿者医生群”里转发了这篇《73岁英国患癌奶奶,卖房蜗居也要在中国开这家小店,拯救700多个家庭,中国因她而温暖!》
已是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凌锋教授有多个工作身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荣誉会长……
2016年,时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的凌锋教授倡议成立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得到500多名各科专家响应。2017年3月,凌锋教授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正式发起成立由医疗专家组成的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希望通过切实的医疗志愿行动,以义诊、扶贫、救灾、援外等方式,提高县域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精准支援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建设,救助弱势病患群体,积极推动医疗援外工作。
凌锋教授说,“志愿医生行动有全国性多学科集中义诊或单省市专科性帮扶,可组织医疗队,亦可个体自愿前往,都是去完成五项任务:调研、解决、带回、培训、联络,还可通过建工作站培养当地医护人员,留下一个不走的医疗队。”
凌锋教授有一张写满国家级贫困县名称的表格,志愿医生到过之处便盖上了“小脚丫”的图章。她说,中国志愿医生在健康扶贫方面,首先面对的就是在2020年前为这数百个国家级贫困县摘掉贫困的帽子而努力,因此中国志愿医生要优先在贫困县分布的22个省建立起分支机构,开展更多的行动。
凌锋教授转发此文同时说,“我们比瑞秋奶奶更有资源和力量,但要学习她的善良和恒心。”
精选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