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临沂医疗卫生交流群 476185010
2018医师资格交流群1 462533571
护师资格交流群 144091826
临沂护士资格 578285983
▲温馨提示:《距离2018执业药师考试还有7天》
距离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还有7天,为帮助大家复习,快速获取知识点,小编将《中药综合》考点整理出来。即将参加执考的朋友们积极掌握,努力备考!
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
温馨提示:
本文内容分为上、下篇
(1)上篇包括:第1~5章高频考点(考点1~245)
(2)下篇包括:第6~11章高频考点(考点246~359)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1
中医学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症
症状 如头痛、胁肋胀痛
3
证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如风寒犯肺、气虚血瘀、肝胃不和等
4
病
5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依据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6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属于阴阳的相互转化
7
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
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8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
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9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属于阳病治阴
10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属于阴病治阳
11
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
12
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13
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
14
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有清洁、肃降、收敛的特性。
15
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特性。
16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
①滋水涵木法②金水相生法③培土生金法④益火补土
17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①抑木扶土法②培土制水法③佐金平木法④泻南补北
18
心
主血脉、主神明
19
肝
主疏泄、主藏血
20
脾
主运化、主统血
21
肺
1.主气、司呼吸 2.主宣发肃降 3.主通调水道 4.朝百脉、主治节
22
肾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2.主水 3.主纳气
23
胆
①贮藏和排泄胆汁 ②主决断
24
胃
①主受纳、腐熟水谷 ②主通降。
胃又称为“太仓”、“水谷之海”
25
小肠
①受盛和化物 ②主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26
大肠:
主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27
奇恒之腑包括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28
元气的生理功能
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
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29
宗气的生理功能
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
30
营气的生理功能
营养全身、化生血液
31
卫气的生理功能
v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v 温养脏腑;
v 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
32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防御作用、温煦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33
气血关系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34
督脉
①调节阳经气血,故称“阳脉之海”
②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有关
35
任脉
①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
②主持妊养胞胎
36
冲脉
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
37
带脉
①约束纵行诸经 ②主司妇女的带下
38
亢奋、偏热、多动
属于偏阳质
39
抑制、偏寒、喜静少动
属于偏阴质
40
其性开泄的为
风邪
41
其性收引的为
寒邪
42
升散,伤津耗气
暑邪
43
其性重浊的为
湿邪
44
易生风动血的为
火邪
45
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梅核气
46
瘀血的致病特点
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
47
大实有羸状
真实假虚证
48
至虚有盛候
真虚假实证
49
阴寒内盛,逼迫阳气浮越于外
阴盛格阳
50
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不能输布于体表四肢
阳盛格阴
51
亡阳
阳气突然性脱失,见冷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脉微欲绝
52
亡阴
阴液突然丢失,汗出不止、汗热而黏、手足温和喘渴烦躁
53
未病先防包括
①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②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
54
早期诊治、控制疾病传变
属于既病防变
55
康复原则
1.形神共养
2.调养气血阴阳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
56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失神
57
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性好转虚假现象
假神
58
癫
神志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笑哭无常
59
狂
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60
痫:
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61
白色
主失血证、虚寒证
62
黄色
虚证、湿证
63
青色
寒证、痛证、淤血证、惊风证
64
黑色
肾虚、水饮证、瘀血证
65
舌绛
内热深重,外感热病极期
66
脾肾阳虚
胖大舌
67
阴液亏虚、热盛伤津
裂纹舌
68
脾虚湿盛
齿痕舌
69
热邪亢盛
芒刺舌
70
颤动舌
气血两虚,阳气虚弱,热极生风,虚风内动
71
歪斜舌
72
腻腐苔
腻则湿浊、痰饮、食积; 腐则食积或痰浊
73
剥落苔
胃之气阴两伤
74
谵 语
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75
郑 声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
76
喘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77
哮
呼吸似喘,伴喉间有哮鸣音
78
叹息
胸中郁闷不舒,发出长叹,情志抑郁
79
顿咳(百日咳)
咳声阵发,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
80
白喉:
咳声如犬吠样,喉间有白膜
81
恶寒发热
表证
82
发热与恶寒交替发作
半表半里证
83
日晡潮热
热势较高,日晡热甚+ 腹痛拒按,便秘燥结
84
阴虚潮热
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颧红
85
湿温潮热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86
自汗
经常汗出,活动尤甚+ 神疲乏力、畏寒
87
盗汗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 潮热、颧红
88
绝汗
病危重,大汗淋漓 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躁扰烦渴
89
战汗
先全身战栗,继则汗,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90
胀痛
气滞
91
刺痛
血瘀
92
重痛
湿邪困阻
93
掣痛
经脉失养或阻滞不通
94
胃火炽盛
消谷善饥
95
胃强脾弱
易饥多食,但大便溏泻
96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
“癃”
97
小便不通,点滴不出
“闭”
98
浮脉
主表证
99
沉脉
主里证
100
滑脉
主痰饮,食滞,实热,妊娠
101
涩脉
气滞血瘀,伤精血少
102
弦脉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103
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的
表里辨证
104
辨析疾病性质
寒热辨证
105
辨别邪正盛衰
虚实辨证
106
八纲辨证的总纲
阴阳辨证
107
气虚证
病体虚弱,神疲乏力气短,脉虚
108
血虚证
病体虚弱,肌肤黏膜颜色淡白,脉细
109
阴虚证
五心烦热,颧红,尿黄便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110
阳虚证
病久体弱,畏寒肢冷,小便清长
111
心气虚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
112
心阳虚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畏寒肢冷
113
心血虚
心悸、心烦失眠,肌肤黏膜颜色淡白
114
心血瘀阻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牵引左臂内侧疼痛)
+ 血瘀证(疼痛、面唇指甲青紫)
115
心火亢盛
心烦、急躁+ 吐衄+ 舌赤生疮+ 尿赤涩灼痛
116
肺气虚
咳喘无力,自汗
117
肺阴虚
干咳,痰少而黏+五心烦热,颧红,
118
稀白痰+风寒表证
119
风热犯肺
痰少色黄+风热表证
120
燥热犯肺
干咳痰少难咯
121
痰浊阻肺
咳喘,痰白量多易咯 +胸满、呕恶
122
脾失健运
食少腹胀,便溏
123
脾虚下陷
食少腹胀,便溏脘腹重坠,内脏下垂
124
脾不统血
食少腹胀,便溏各种慢性出血
125
脾阳虚证
食少腹胀,便溏 腹痛+ 虚寒证
126
寒湿困脾
纳呆 腹胀便溏 身重苔腻+ 寒象
127
湿热蕴脾
纳呆 腹胀便溏 身重苔腻+ 热象
128
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病情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
+ 胸胁或少腹胀闷疼痛,善太息(肝经循行部位)
129
肝胆湿热
胁肋胀痛、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带下黄臭
130
寒滞肝脉
肝经所循行部位(少腹、前阴、巅顶)冷痛
131
肝火上炎
头痛耳鸣,面赤烦躁面红目赤
132
肝血虚证
眩晕、目疾、手足动摇
133
肾阳虚证
腰膝酸软 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冷痛
134
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五心烦热
135
肾精不足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生育机能低下
136
肾气不固
滑精早泄、尿后余沥
137
肾不纳气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喘甚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
138
急则治其标
大出血
139
缓则治其本
肺痨咳嗽
140
标本兼治
虚人感冒
141
正治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142
反治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通因通用 塞因塞用
143
风热感冒
身热较著微恶寒,舌苔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
144
风寒感冒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
荆防败毒散
145
时行感冒
风热重证,流行性,传染性
清瘟解毒丸
146
体虚感冒
表寒证+气虚证(身楚倦怠、咳嗽无力)
参苏饮
咳嗽
147
咳嗽声重,痰稀色白+风寒表证
杏苏散
148
风热犯肺
咳嗽,痰黄黏稠+风热表证
桑菊饮
149
燥邪伤肺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桑杏汤
150
痰热壅肺
咳嗽,痰多黄稠,苔黄腻
清金化痰汤
151
肺肾阴虚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阴虚证
百合固金汤
喘证
152
风寒闭肺
喘息,呼吸气促,胸闷,痰稀色白
麻黄汤合华盖散
153
痰热郁肺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黄稠
桑白皮汤
154
肾不纳气
喘促日久,呼吸浅,动则加重,呼多吸少
金匮肾气丸
胸痹
155
气虚血瘀
胸痛隐隐,遇劳则发+血瘀证气虚证
补阳还五汤
156
气滞血瘀
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唇舌紫暗,脉涩
血府逐瘀汤
157
痰瘀痹阻
胸闷痛如窒,痛有定处 苔浊腻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
158
寒凝心脉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
乌头赤石脂
159
气阴两虚
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心悸气短 心阴虚证
生脉散
160
心肾阳虚
心悸而痛 畏寒肢冷
附子汤合右归饮
不寐
161
阴血亏虚
不寐,健忘,心悸 盗汗
天王补心丹
162
心脾两虚
多梦易醒+心(心悸)
归脾汤
163
心火炽盛
心烦,不寐 口舌生疮
朱砂安神丸
164
肝气郁结
不寐,情志变化则加重
柴胡疏肝散
胃痛
165
肝胃郁热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丹栀逍遥散
166
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
黄芪建中汤
167
寒凝气滞
寒凝气滞
良附丸
168
饮食停滞
胃痛胀满+食滞内停 嗳腐恶食
保和丸
169
肝胃不和
胃脘胀痛,痛连胁肋
柴胡疏肝散
泄泻
170
食伤肠胃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
保和丸
171
湿热内蕴
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葛根芩连汤
172
脾胃气虚
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稍进油腻便次增多
参苓白术散
173
脾肾阳虚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
四神丸
174
气虚血瘀
半身不遂,肢软无力
补阳还五汤
175
肝阳上亢
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 头痛头晕
天麻钩藤饮
176
风寒头痛
头痛剧烈,痛连项背,遇风尤剧
川芎茶调散
177
风热头痛
头痛而胀,甚则如裂
桑菊饮
178
肝阳上亢
头昏而眩
羚角钩藤饮
179
瘀血阻络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痛
通窍活血汤
眩晕
180
肝火上扰
眩晕欲仆,头晕且痛,因恼怒而发 目赤口苦
龙胆泻肝汤
181
气血亏虚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
八珍汤
182
痰浊上蒙
眩晕而见头痛如裹
涤痰汤
183
肝肾阴虚
眩晕日久不愈,两目干涩
杞菊地黄丸
淋证
184
热淋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
八正散
185
石淋
尿中有砂石
石韦散
186
劳淋
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无比山药丸
癃闭
187
膀胱湿热
小便点滴不通,或极少而短赤灼热
八正散
188
湿热瘀阻
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血瘀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代抵当丸
189
肾阳衰惫
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尿无力。
济生肾气丸
郁证
190
肝气郁结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 胸胁胀痛
逍遥散
191
痰气郁结
精神抑郁,咽中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半夏厚朴汤
192
心脾两虚
多思善虑,纳差神疲
归脾汤
虚劳
193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头晕,自汗
四君子汤
194
血虚
头晕眼花,心悸多梦 ,爪甲色淡,妇女月经量少
四物汤
195
阴虚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
沙参麦冬汤
196
阳虚
怕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
附子理中汤
197
阴阳两虚
不耐寒热,头晕,神疲乏力,口渴,自汗盗汗
桂附地黄丸
痹证
198
行痹
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防风汤
199
痛痹
关节疼痛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乌头汤
200
着痹
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
薏苡仁汤
201
尪痹
痹症日久不愈,关节疼痛,肿大,僵硬,变形
桃红饮合独活寄生汤
痛经
202
气滞血瘀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经血量少,色紫暗有块
膈下逐瘀汤
203
阳虚内寒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温喜按,
温经汤
崩漏
204
气血两虚
经血非时而下+面色无华唇舌色淡+神疲体倦
圣愈汤合血安胶囊
205
脾不统血
经血非时而下,+脾虚证
固冲汤
206
肝肾不足
经血非时而下 两目干涩,腰膝酸软
调肝汤
207
瘀血阻络
经血非时而下。血色紫暗有块
逐瘀止崩汤
带下过多
208
肾虚带下
带下量多,色白稀薄,淋漓不断腰膝酸软
内补丸
209
湿热下注
带下量多色黄稠,味臭,阴部瘙痒
止带方
210
脾虚湿盛
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无臭气绵绵不断
完带汤
绝经前后诸症
211
阴虚火旺
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
六味地黄丸
212
脾肾阳虚
经断前后,腰酸膝软腹冷阴坠,形寒肢冷
健固汤
积滞
213
乳食内积
不思乳食,脘腹胀满拒按+食滞内停(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
乳积:消乳丸
食积:保和丸
214
脾虚夹积
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喜按
健脾丸
厌食
215
脾运失健
纳呆或拒食,饮食乏味
不换金正气散
216
脾胃气虚
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脾胃气虚(,形体偏瘦,肢倦乏力)
异功散
217
胃阴不足
纳呆食少,口干多饮
养胃增液汤
第四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218
五元学说
风元 火元 水元 土元 空元
219
三因学说
隆 赤巴 培根
220
藏药六味
辛、甘、酸、苦、咸、涩
221
藏八性
重、腻、凉、钝、轻、糙、热、锐
222
土元偏盛
重、腻
223
水元偏盛
凉、钝
224
风元偏盛
轻、糙
225
火元偏盛
热、锐
226
蒙医三根
赫依、 希日、巴达干
227
蒙医七素
精华、血、肉、脂、骨、髓及红或白精
228
蒙医三秽
稠(大便)、稀(小便)、汗(汗液)等三种排泄物
第五章:常用医学指标
229
白细胞增多
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230
红细胞计数
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231
血红蛋白
更好反应贫血程度。
232
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100-300)×109/L
233
粪隐血意义
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
234
ALT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参考值:成人5-40U/L
235
AST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参考值:成人8-40U/L
236
ALTAST升高意义
肝细胞被损伤
237
淀粉酶AMS增高
最常见急性胰腺炎
238
肌酸激酶CK
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指标
239
心肌肌钙蛋白
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
240
血尿酸(UA)
诊断痛风的主要实验室依据
241
空腹血糖(FBG)
参考值3.9-6.1mmol/L
242
总胆固醇(TC)
升高:高胆固醇血症
243
三酰甘油(TG)
TG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和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244
高密度脂蛋白
好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
245
低密度脂蛋白
坏脂蛋白:导致使动脉粥样硬化
第六章: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
246
《黄帝内经》
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
247
《伤寒论》
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
248
《神农本草经》
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249
《本草经集注》
创立了药物按自然属性区分
250
《本草纲目》
附有药物图谱
251
备急千金要方》
论病首重妇婴病的防治与护理
252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代官府颁行,是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253
《普济方》
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254
医师咨询的
新药信息 合理用药信息 药品不良反应 禁忌症
255
需特别提示的特殊情况
不良反应史、第一次使用该药的患者、患者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含同一成分的药品时等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知识
256
马钱子
又叫番木鳖、马前、马前子
257
木蝴蝶
蝴蝶、千张纸、云故纸、白故纸
258
甘草
粉甘草、皮草、国老
259
杜仲
川杜仲、木棉
260
槟榔
花槟榔、大腹子、海南子
261
茺蔚子
益母草子、坤草子
262
淫羊藿
仙灵脾
263
焦三仙
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
264
焦四仙
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槟榔
265
清炒品
苏子、莱菔子、谷芽、麦芽、王不留行、酸枣仁、蔓荆子
266
麸炒品
僵蚕、白术、枳壳
267
炮制品
草乌、川乌、天南星、附子、吴茱萸、远志、厚朴、何首乌
(多为有毒类中药)
268
配烫制品
龟甲、鳖甲、穿山甲(烫三甲)
269
调配煅制品
花蕊石、钟乳石、自然铜、金礞石、青礞石、瓦楞子
270
调配炭制品
干漆、炮姜、地榆、侧柏叶、蒲黄(炒炭止血,多为止血类中药)
271
蜜制品
枇杷叶、马兜铃
272
醋制品
延胡索
273
盐制品
补骨脂、益智仁(多为补肾类药物,咸味入肾)
274
六味地黄丸
药引:淡盐水
275
四神丸
药引:米汤
276
银翘解毒丸
药引:鲜芦根汤
277
丹参反
藜芦
278
白及反
草乌
279
牵牛畏
巴豆
280
荆三棱畏
牙硝
281
斑蝥属于
妊娠禁用药
282
湿盛胀满、水肿
忌甘草
281
虚喘
慎用麻黄
284
黄芪
饮片斗谱 中上层
285
通草
在最底层的大药斗
286
不宜排在一起
蛇床子与地肤子(外观性状相似但功效不同)
287
熟地黄
容易被灰尘污染,应放置在加盖的瓷罐中
288
鹿角霜
先煎
289
白豆蔻
后下
290
苦杏仁
后下
291
海金沙
包煎
292
西红花
另煎
293
姜汁
对服
294
葫芦壳
煎汤代水
第八章: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295
苍术
泛油
296
北沙参
虫蛀
297
黄柏
变色
298
砂仁
气味散失
299
没药
粘连
300
芒硝
潮解
301
鲜生地
腐烂
302
炮制品含水量
7%-13%(713)
303
凉暗处
避光并不超过20℃。
304
阴凉处
不超过20℃
305
蕲蛇
与花椒或大蒜瓣同贮
306
冰片
灯心草同贮;
307
藏红花
冬虫夏草同贮等
308
人参
与细辛同贮
第九章:中药的合理应用
309
安全
保证用药安全是首位
310
经济
用药不滥,经济实用,并有利于环保
311
辅药增强主药功效
二陈丸 + 平胃散(陈平)
312
消除副作用
舟车丸+四君子丸
313
协同增效
附子理中丸+ 四神丸
314
大活络丹不宜联用
川贝枇杷露。附子与川贝相反
315
利胆排石片不宜联用
苏合香丸。郁金与丁香
316
有毒药物
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合用,两者均含有朱砂
317
证候的不合理用药
附子理中丸不宜与牛黄解毒丸
318
含麻黄的中成药
忌与降血压的中成药如复方罗布麻片并用
319
磁朱丸不宜联用
内消瘰疬丸。
320
细菌性腹泻
黄连、黄柏+四环素
321
杀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银花+青霉素。
322
降低毒副反应
石麦汤+氯氮平,减少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时流涎不良反应
323
减少剂量
苓桂术甘汤+地西泮
324
大黄不宜联用
红霉素. 大黄鞣质有吸附作用
325
熟地不宜联用
林可霉素。熟地果胶林可霉素吸收减少90%
326
硼砂不宜联用
链霉素。使血药浓度上升,增加毒性
327
增加排泄
煅牡蛎+诺氟沙星 (碱+酸)
328
减少排泄
乌梅+利福平 (酸+酸)
329
六神丸不宜联用
地高辛,都含强心苷成分,过量中毒
330
拮抗作用
甘草+甲苯磺丁脲,减弱甲苯磺丁脲降糖药效
331
珍菊降压片含西药
氢氯噻嗪 盐酸可乐定
332
维C银翘片含西药
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 维C
333
苏菲咳糖浆含西药
盐酸麻黄碱
334
马来酸氯苯那敏
有嗜睡、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服药期间不得驾驶车船、登高作业或操作危险的机器
335
氢氯噻嗪
最常见不良反应低血钾
第十章: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
336
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
1.辨证论治,严格掌握适应证
2.熟悉药品,恰当选择应用
3.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
337
麝香保心丸
与地高辛结构类似,合用诱发强心苷中毒
338
法莫替丁
与银杏叶片产生络合,不宜合用
339
甘草大量或小量长用
可出现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
340
胖大海(长期泡服)
大便便溏、饮食减少、脘腹痞闷
341
天王补心丹
慢性汞中毒
342
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原则
用药及时,用量宜轻。
宜用轻清之品
宜佐健脾和胃之品。
宜佐凉肝定惊之品。
不宜滥用滋补之品
343
雷公藤
肾功能有影响
344
天仙藤
肾功能有影响
345
黄药子
对肝功能有影响
346
川楝子
对肝功能有影响
第十一章中药不良反应
347
与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
348
与药物剂量无关的
特异质反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349
乌头类药物
川乌、草乌、附子 雪上一枝蒿 附子理中丸等
350
乌头类药物中毒反应
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言语不清或小便失禁,继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衰竭
351
马钱子类中毒反应
初期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面部肌肉收缩,吞咽困难;进而伸肌和屈肌同时做极度收缩,发生典型的士的宁惊厥、痉挛,可因呼吸肌痉挛窒息。
352
蟾酥类中毒反应
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
353
雄黄类中毒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口腔黏膜充血、牙龈肿痛溃烂
354
朱砂类中毒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口腔黏膜充血、牙龈肿痛溃烂
355
香加皮不良反应
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356
白矾
急性:消化道灼烧样症状
慢性:铝蓄积,神经损伤
357
细辛
呼吸麻痹
358
苦杏仁
眩晕 恶心,重者昏迷惊厥、瞳孔放大,因呼吸麻痹死亡
359
罂粟壳
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