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草药百科】甘松的功效与作用: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





甘松


甘松,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或宽叶甘松的根茎及根。春、秋皆可采收,以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去净泥砂,除去残茎及须根,不用水洗,直接晒干或阴干。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杂质,晒干或阴干。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之功效。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


甘松图片



甘松图片



甘松中药材图片



甘松植物图片


甘松简介


药材名:甘松


拼音:Gān Sōnɡ


别名:甘松香


来源: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或匙叶甘松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或阴干。


性状: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禁忌:气虚血热者忌服。


甘松的功效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


甘松的作用


①中枢镇静作用
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1.5~3.75克/公斤可致死。缬草酮在拮抗最大电休克方面的作用强于大仑丁及宽叶甘松挥发油,但对五甲烯四氮唑性惊厥,则并无保护作用。


②抗心律不整
缬草酮有抗心律不整的作用,且为一较安全的药物。对异位性室性节律(冠状动脉二期结扎术后的不麻醉犬)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从宽叶甘松根中提出的挥发油在各种心脏标本上,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弱于奎尼丁;在对小鼠急性静脉注射的毒性,也较奎尼丁为小。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无保护作用。


③对平滑肌的作用
在给豚鼠喷射组织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小肠、大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临床上用治哮喘、咳嗽、下泻、腹痛等可能与此有关。


④其他作用
宽叶甘松挥发油有微弱的抗菌、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性


甘松的用法


内服:3~6g。--《中国药典》

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泡水含漱或煎水洗。--《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汤外洗。--《中华本草》


甘松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各种肠胃疼痛

甘松香、木香、厚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神经性胃痛

甘松香、香附、沉香。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痰眩

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甘松一两,陈橘皮一两半。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鸡峰普济方》松香丸)


④治癔病,神经衰弱,肠胃痉挛等

甘松六钱,广皮一钱半。水500毫升,浸于沸水内三小时(每半小时内煮沸一次)。分十二次服,日服六次。(江西《中草药学》)


⑤治肾虚齿痛

甘松、硫黄等分。为细末,百沸汤泡,漱口。(《普济方》)


⑥治湿脚气,收湿拔毒

甘松、荷叶心、藁本。三味煎汤,洗之。(《普济方》甘松汤)


温馨提示: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每天5分钟,学中草药知识,追求健康饮食!

如果大家需要了解某种中草药的相关知识,可以先长按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本号(中草药与健康饮食,微信ID是:zycydq  ),然后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中草药名字(比如金银花)即可查询,我们数据库里收录了常见的5000多种中草药,也欢迎大家多提建议,谢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