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2018年 “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月”关爱活动 早期发现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关键

核心提示: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速世界第一,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已达49.94/10万人。

 在国际上,将每年10月定为“乳腺癌防治月”,“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乳腺癌,对现代女性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早期发现是提高癌症治愈率的关键。

专家表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它只是被突然发现,并非是突然发生的。乳腺癌的防治在于个人重视、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合理治疗。


1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33岁那年,李宇馨(化名)被推入另一条人生轨道,原本充满希望的生活被打得粉碎。当她接过“乳腺癌”的诊断书时,心里所有的逞强,心底所有的堡垒,都瞬间崩塌了。眼前的世界天昏地暗,她没能抑制住自己在医院里嚎啕大哭。人生才过去一小半,她甚至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未来。

 那天,是2014年10月16日,李宇馨整个人是懵的。从医院的窗口向外看,操场上打篮球、跑步的人各个活力四射。“为什么是我?”“怎么会是我?”她问身边的医生、护士,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流个不停。

 见此情况,接治她的医生——甘肃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委、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杨碎胜主任为她讲起了很多成功的治疗案例。直到今天,李宇馨还记得他的话:“挺住,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在医护人员的耐心劝慰下,她的情绪慢慢好转,接受了患癌的事实。

 2015年3月,杨碎胜主任及时为李宇馨进行了乳腺癌根治手术,为她赢得第二次生命。自那以后,她开始了与癌症的“持久战”,坚定地寻找康复之路,叩开康复之门。此后,李宇馨先后接受了化疗和放疗。“治疗的日子很枯燥,但是我的情绪并不糟糕,因为医生们说效果很好,我知道自己在一点一点地好起来。”

 2016年2月,李宇馨重返工作岗位。现在的她和生病前没有什么不同,美好的生活让她忘记了曾经的恐惧不安。她说:生病不可怕,只要坦诚面对,积极治疗,认真康复,生活一定充满阳光!


2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征器官,但也变成一部分人痛苦的根源。

     逐渐上升的社会经济地位、西方化的饮食习惯与生育减少、肥胖、生育和内分泌原因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

     WHO宣布,全球女性癌症的头号杀手,就是乳腺癌。在全球已确诊的女性癌症病例中,大约1/4是乳腺癌。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女性正在更大程度地经历和承受这种病痛。在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位居世界第一。

     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对于癌症防控、管理的体系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国是一个癌症多发的国家,1984年USPSTF宣告成立,这是一个提供疾病预防筛查方面指导的独立组织。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推荐,癌症早期筛查要遵循USPSTF制定的指南。

    以乳腺癌为例,在美国依据这一指南就会有机构定期通知女性前往医院进行诸如钼靶片等相应检查,因此发现的早期乳腺癌比例高达50%,更容易控制病情,甚至可以治愈。同样,在日本也形成了相应防控体系,得益于这种“流水线”般的规范,接近一半的乳腺癌病人能够保留乳房,更多的病人都不需要清扫腋窝。

    而在中国,情况却大打折扣。受经济水平、地域差异的制约,乳腺癌的防治缺乏统一的方案,无法形成“共同的声音”。比如,谁都知道筛查很重要,但在基层却难以实施。“我经常下乡,就发现很多基层医院即便配备了检查设备,依然没法辨识早期的乳腺癌。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专业的医生,筛查的医生不是专业搞乳腺的。再精确的设备也是‘空有一身功夫’,很让人痛心。”杨碎胜主任告诉记者,现实如此,就更需要女性自己提升保护健康的意识。因为,“肿瘤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讲究的是不能有死角。只有每年连续、不间断、持之以恒地检查才可能在早期就能发现问题,偶尔检查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上帝为女性塑造了美丽的乳房,但很多女性却没有好好珍惜、呵护它。

    相比于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年龄,中国的女性则提早10年上演了“人到中年,身体已垮”的悲剧。30岁甚至更年轻的中国女性开始发病,45-55岁,是发病年龄高峰。

  一系列数据引人深思,乳腺癌听着遥不可及,实则近在咫尺。


3

9月24日的门诊,杨碎胜主任接诊了这样一位病人:乳房皮肤粗糙、挛缩、凹陷,就像长了酒窝的橘子皮一样。他心头一沉,“乳腺淋巴管堵塞伴随‘酒窝征’,这是典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表现。”

还有一位年仅30岁的未婚女性却被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她的妈妈一进杨主任办公室就嚎啕大哭。原来,女孩的家距离医院很近,早前的体检就查出了乳腺肿块却一直没当回事。”身为乳腺科专家,杨碎胜主任最为痛心的是,女性对自身关注的不足。“有的女性甚至本身就是学医的,也没有定期筛查的意识。”

 乳腺科还收治过几名医疗同行,其中一名是专门从事慢性病管理的女医生,来医院就诊时,她的乳房肿块已长到“鸡蛋”大小,腋窝也出现了葡萄样的肿大淋巴结。问她,“之前自己发现异样了吗?”“一年前就摸到肿块了,没往这方面想”。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这病和自己不搭嘎、很遥远的女性不少。

 早期癌症的治疗和控制已经不再是难事。关键问题是,如何让大家在没有症状时也去医院做早筛,而不是埋头当“鸵鸟”,在癌症高发的年龄依旧不去做检查,抗拒进医院。

 有的人在突然听到“坏消息”时极为慌张、无助,走火入魔般练“神功”、找“秘方”,用尽在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手段。

 40岁的刘玲(化名)掀起衣服的一角,诊室的医护人都被惊呆了。脓血沾满内衣,一点点拨开衣服与皮肤,只见胸部似被炸弹炸过留下一个很大的坑洞,又如火山口般不时流出脓血……一年前,在另一家医院,刘玲被查出乳房有一核桃大小的肿块,医生便建议她马上住院手术。而她却暗想自行“保乳治疗”,四下找到一些江湖术士吃“偏方”、练“神功”,希望治愈癌症。病情并没像她期待那样得到控制。一年后,肿块疯狂生长,直到越张越大撑破皮肤,出血流脓,才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了医院。   

“我见到有农村病人害怕花钱,用频谱仪持续照射乳房烫坏皮肤的;有轻信保健品延误病情的;也见到城市中花费甚多去养生馆做理疗,推拿按摩乳房,加速病程的。”如此种种,让杨碎胜主任心痛不已。“如果自己不主动学习,盲目接受非专业信息,那很容易上当受骗。轻则破财,重则失去生命。”



4

患者李春芳(化名)是不幸中的万幸,她在定期体检报告中得知情况可能会很严重,她虽然感受到对死亡的恐惧,但没有耽搁和退缩,第二天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甘肃省肿瘤医院挂了杨主任的号,尽快接受了专家的意见,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很成功,手术创伤很小,保住了乳房和腋窝,术后仅接受了内分泌治疗,最大可能的保留了功能和美容,节省了大额的治疗费用,避免了痛苦的全身化疗,治疗和康复都很顺利。

从事临床工作久了,大家也找到一些女性讳病忌医的原因。一部分患者认为“得了乳腺癌,就要把乳房都切掉,失去乳房怎么面对生活?”

 实际上,对于乳腺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飞跃。

 已明确的观点是,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无限制地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并不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治愈乳腺癌,需要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齐头并进,需要“两手硬”!

有鉴于此,近40年来保乳手术在全球广泛开展起来。在欧美国家,保乳率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结合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更多的乳癌患者可以“保乳保腋窝”,使得术后保留了乳房而没有了上肢水肿。

 保留乳房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患者可以选择保留乳房的手术方式,医生在手术中只需将病变的组织广泛切除,无需切除整个乳房。患者后续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射治疗后,便可以达到与切除乳房一样的疗效。但保留乳房手术的适应征必须要严格把控,并且对这些患者的随访工作要做的更勤。此外,乳房重建手术对于不能保留乳房的患者来说就是再次“活出精彩”的机会。

如今,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针对乳腺癌不同类型的“性格脾气”,已能成熟开展乳腺癌各种亚型的治疗,其中包括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癌的规范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等。

5

    当不可避免的遭遇癌症之战,医生护士还能为患者做些什么?

    答案是,一个相对清晰的治病图景。

    3年前,成艳(化名)偶然发现右乳肿块,爱人知道后陪她到肿瘤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很快她便办理了入院手续。

    接诊后,杨碎胜主任半开玩笑对她说“怎么把它养这么大了?”成艳听后就笑了。她想,“专家语气这么轻松,我应该还有救”,心头的重石像被掰去了一半。

    在手术之前,周江红护士长就为她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讲解康复的意义。告诉她,为了促进患侧的手臂恢复功能,减轻肿胀和不适,术后不要侧睡在患侧,要平躺或者健侧侧卧,在躺下后也要将患侧手臂抬高到心脏水平以上。术后要长时间保护好患侧手臂,避免戴手链、戒指,避免尖锐物品损伤皮肤,不能用患侧手臂拎重物、量血压、输液等。当然,这些注意事项和康复锻炼,是手术后护理的“重头戏”,每次都由责任护士陪她完成。每次交待注意事项后,都会伴随另外一句嘱咐:“有任何不舒服,随时沟通,不要有任何犹豫。”

从手术,到化疗,到放疗,当时医生、护士说的每一句话,隔多长时间身体会有什么反应,都一一应验了,“所以我心里不慌”。

    如今,距离成艳出院已经三年了,她按时复查,积极锻炼。早晨练太极,晚上排舞蹈,一点没觉得自己是个癌症病人,还当上了七里河区太极协会、樱花武术队队长。

    在杨碎胜主任心中,理想状况是,在乳腺癌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中,医生是“主力军”,护士等负责“打配合”,提供技术指导、知识宣教等。由科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等组成团体小组,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严密、周到的治疗计划。只有病人了解了真实病情,了解治疗的选择,了解治疗的预期效果,相关费用等,才能完全信任医护人员并积极配合,做出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选择。

6

 疾病击中了身体最脆弱的部分,让人变得多愁善感,而医生所能开出的最完美的处方是“希望”。拥有任何一丁点的“希望”的时候, 在患者看来都是最好的抚慰,即便身处癌症病房里。

48岁的音乐老师许芳(化名)在手术后,进行了8次化疗。开始治疗时她并不积极,她说“只是觉得为了家人咬牙坚持下去,他们还需要我,我不能放弃,有一丝希望就抓住它吧。”然而,化疗是极其痛苦的过程,其间她无数次想到放弃,“不如从楼上跳下去,一了百了。”

 此时,给了她“希望”的正是乳腺科多学科联合医护康复团队。杨碎胜主任走进病房告诉她,会用最好的方案来治疗。妇瘤科的张主任、乳腺科的周护士长对她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

 心理咨询师迟婷告诉她,大多数人面对癌症时,都会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的心理反应,尝试建立一个任务清单,梳理将要面对的困难以及调动资源应对、解决这些任务,并组织医护、亲朋、病友作为自己的支持联盟,共同正念抗癌。当了解到许老师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后,鼓励她参加抗癌经验分享会,并给医院的其他患者、医护人员排练节目。许老师的情绪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一点点好起来。

 现在的她每个月去医院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的经历去鼓舞住院患者,经她帮助的姐妹已有上百。对生命的渴望,面对疾病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她们一次又一次书写着生命的奇迹。

“我记得,一个金昌来的姐妹,刚检查出来病的时候,8天掉了30斤,已经准备放弃治疗了。我就守着她,给她讲自己的故事,帮助她想办法,渡难关,说服她积极治疗。她的家人说,我的话比他们的有用,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真正经历了,才知道最需要什么。”如今,许老师已经回归工作多年,在学校忙排练、忙演出,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很充实,一点也不像一个癌症病人。

 她说,“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不能放弃,经历了苦难,才有重生。”

7

   

时至今日,诱发乳腺癌的直接“元凶”依旧不明。

杨碎胜主任告诉记者,吸烟、饮酒、肥胖、精神压力过大以及初产年龄过晚、未生育、未哺乳、多次流产等因素是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电视、媒体让广大妇女了解乳房的保健知识,增强防癌意识,远离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3)纠正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控制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绿色食品和豆制品。(4)积极治疗乳腺疾病。(5)学习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每月1次的乳腺自查习惯,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检查。(6)定期去医院体检。(7)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恶性肿瘤的预防仅凭医务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动员全社会呵护乳房,关爱生命。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即使经历创伤与苦难,我们依然要相信坚韧,相信爱与坚持的力量,相信现代医学的发展,相信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共享生命的阳光。

来源:甘肃省肿瘤医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