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草药百科】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鱼腥草


鱼腥草,中药名。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于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鱼腥草图片



鱼腥草图片



鱼腥草中药材图片



鱼腥草植物图片


鱼腥草简介


药材名:鱼腥草


拼音:Yú Xīnɡ Cǎo


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甲基壬酮(methylnonylketone)、鱼腥草素(decanoylacetal behyde)、桂叶烯、辛酸、癸酸;另含槲皮甙、异槲皮甙、金丝桃甙、芸香甙。


性味:辛,微寒。


归经:归肺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鱼腥草的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鱼腥草的作用


①抗菌作用
有效成分鱼腥草素在体外试验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则较差。亦有报告,鱼腥草与桔梗的合剂,对肺炎球菌无抗菌作用(试管法,平板法)。鱼腥草能延缓小鼠实验性结核病变的发展,延长小鼠寿命。从鱼腥草中提出-种油状物,对许多微生物生长都有抑制作用,特别对酵母和霉菌。


②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观察到鱼腥草(1: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也能延缓孤儿病毒的生长。


③利尿作用
用鱼腥草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强利尿的附加作用;也还可能由于槲皮甙的血管扩张作用。


④其它作用
鱼腥草还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有止咳作用(氨水法),但无祛痰、平喘作用。


鱼腥草的用法


内服: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中国药典》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中药大辞典》

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中华本草》


鱼腥草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肺痈吐脓吐血

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②治肺痈

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


③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

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研末,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④治肺病咳嗽盗汗

侧耳根叶二两,猪肚子一个。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⑤治痢疾

鱼腥草六钱,山查炭二钱。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⑥治热淋、白浊、白带

鱼腥草八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温馨提示: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每天5分钟,学中草药知识,追求健康饮食!

如果大家需要了解某种中草药的相关知识,可以先长按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本号(中草药与健康饮食,微信ID是:zycydq  ),然后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中草药名字(比如金银花)即可查询,我们数据库里收录了常见的5000多种中草药,也欢迎大家多提建议,谢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