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内江好医生6小时生命接力,一个微信群挽救一条生命

2018年9月1日晚上9点左右,威远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接诊了一位48岁的胸痛病人肖先生。当时,肖先生正在威远出差



内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陆超群  谢金成

编辑聂云莹


经检查,肖先生初步被诊断为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塞,需要立即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然而,由于威远县人民医院暂时不具备实行心脏支架手术的条件,心内科医生欧向乐决定为他联系转院。然而,就在这时,原本还意识清醒的病人病情突然恶化。



一方面,病人重度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完全不符合转院的条件。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及时手术,病人随时有可能失去生命。在两难中,欧医生突然想到,自己曾加入内江二医院胸痛中心的微信群。



这是一个针对胸痛病人的学术交流平台,这个群里汇集了内江市各大医院的胸痛专家。平时,大家都会把一些需要转院或者急难患者的情况发到群里。这不仅可以让上级医院提前了解病人情况,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技术支持。

    

于是,欧医生将这名患者的心电图和简要情况编辑成微信,发到胸痛中心的微信平台上。



最先看到消息并作出回应的,是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徐春华。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在看到患者信息的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判断。在徐春华和微信群里其他医生的指导下,威远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紧急溶栓处理。



在溶栓过程中,患者几度出现心脏停跳、休克等危急情况,所幸在医生们的冷静处理下都化险为夷。与此同时,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派出了一支医疗队伍前往威远,随时准备待病人情况好转后进行转移。



9月2日凌晨1点43分,救护车到达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被直接送到了重症监护室做术前准备。

 

手术室里,心脏支架手术的医生们早已准备就绪。心脏中心主任刘全未是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本在家休息的他,在看到微信群里的消息后,立刻赶到了医院。



凌晨2点过,手术正式开始。由于病人有过心梗犯病史,心脏已经做过一次支架手术,这也在无形中为这次手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进到手术室时,病人依然在用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



尽管险象重重,但是凭着医生们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一切都化险为夷。手术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过,在医生们的努力下,心脏支架术顺利完成。病人的心脏供血在血管连通的那一刹恢复正常。看着造影图上开始正常跳动的心脏,刘全未和同事们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

 

手术结束后,病人转入ICU进行后续治疗和观察。4天后,病人脱离危险,转入了普通病房。入院13天后,病人顺利出院。临走前,病人及其家属对参与抢救的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急救接力中,县区医院的时刻紧密联系、上级医院的及时远程指导、医院内部各科室的有效无缝对接、医生们的精湛医疗技术……所有的环节都紧紧相扣,缺一不可。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像这样的胸痛手术,仅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今年就已成功完成了70多台。



然而在几年之前,这样一台高难度的手术,对内江很多医院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够取得如此可喜的进步,靠的不仅仅是每个医生的高超医术,还得益于内江市建立的一套快速且行之有效的区域协同诊疗体系。

 

随着近年来内江市医疗水平的提高,特别是2017年全市首家全国基层胸痛中心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挂牌以来,胸痛手术治疗逐渐迈入常态化、精准化,这也使得胸痛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




这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反映出内江市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胸痛中心的诊疗制度就像是一条纽带,将所有细节环环相扣,连接成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当越来越多的生命在快速有效的医疗体系中被拯救,胸痛中心四个字也就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符号,而是代表着希望和救赎的神圣殿堂。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中心存在,我们的健康也将在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得到更大的保障。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