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店经理人整理
根据定州微视点消息,近日,河北定州8岁女童在定州某门诊输液死亡,国家严令禁止的输液,究竟是医者胆大?还是家长无知?最后把孩子送去虎口!为了“好地快一些”,还有多少人在把输液当作救命稻草?!
冬天来了,天气变冷,进入流感高发期后,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吊瓶森林”、过度用药,虽然较前些年有所减轻,但依旧是随处可见,甚至衍变为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往往又因为治疗时间有限,多数人抱着这种“病快点好”的心态,在明知道“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输液”的基本医学常识时,最后还是选择了输液!
搜索网络消息可以知道,输液每年导致的不良反应可以说非常多,有数据显示,我国60%以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都源自输液,那么这种不通过消化道吸收,在国外被算作小手术的给药方式,又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抗生素滥用已经不用多说,过度输液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耐药性,抗菌药物的滥用也增加了耐药细菌的产生,甚至最终演变为令人谈之色变的“超级细菌”。
而每年我国90%以上的家庭都会常备抗生素,当孩子出现发烧等疾病时,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家长在没有任何化验和医生的指导下会自行给孩子选择抗生素。
其次,不同于口服和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也被公认为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体液平衡紊乱以及医源性感染等情况,加之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所以不良反应往往出现得更快、更严重。
而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可能导致的栓塞、肉芽肿危害等则又是缓慢的、长期的发生过程,可引起组织损伤、器官病理改变甚至死亡。
而输液危害则表现为:
1. 发热
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如致热源、死菌等)而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
2. 心力衰竭、肺水肿
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3. 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剌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输液过程中若无菌操作不严,也会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4. 空气栓塞
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病人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
如空气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空气气量多可引起严重缺氧,导致立即死亡。
5. 输液微粒堵塞毛细血管
输液中的微粒质量控制为限度检查,也就是说液体中有微粒是无法避免的存在,只是控制在一定的粒径范围内。微粒包括空气中的烟尘、粉尘,生产过程中的玻璃屑,橡胶瓶盖的橡胶微粒,输液袋、输液管中的塑料微粒,药物结晶及石棉纤维等。
当微粒进入血液循环后,易堵塞毛细血管,造成微血管血栓、坏死或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
6.抗生素过敏,尤其是过敏性休克
有统计显示,50%-70%的输液过敏反应来源于抗生素输液。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类型抗生素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其中以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最为常见。
与口服、肌注等给药方式相比,静脉滴注发生的过敏反应更加快速、强烈,有的只有几分钟,一旦发现处理不及时,严重的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7.人体菌群失调
我们的肠道内有百兆以上的细菌,总重量可达1.5公斤,它们可以分为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类,有益菌和有害菌在激烈的战斗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肠内菌群的动态平衡。
输注抗生素作用明显,不仅杀灭或抑制人体内的致病菌,还会大面积杀死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导致肠道的菌群失调。同时,由于敏感菌被抑制或杀死,不敏感菌(如真菌)疯狂生长繁殖,可能引发二重感染。
8.耐药性
耐药是滴注抗生素最大也是最长远的危害。细菌耐药性,指的是菌株具有在更高浓度的抗生素剂量下存活或生长的能力,抗生素治疗剂量所达到的浓度不能将其抑制或杀灭,因此导致临床治疗无效。
耐药性一旦产生,那么等到真正需要用该种抗生素治疗的时候,疗效就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无药可用的情况!如果耐药的“超级细菌”局部流行,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那么,普通感冒要想快一点康复,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具有自限性,休息,喝水,补充VC,充分调动人体免疫系统,一般数日可自愈。如果没有明显的合并细菌感染指征,无需口服或输注抗生素。
如果在医生建议下,需要输液时,尤其是儿童,父母可以关注一些直观表现,包括:皮疹、抓挠皮肤、腹痛、哭闹明显、躁动不安、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严重者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增快。
若有上述症状发生,要立刻停止输液,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那么,究竟有这些情况不需要输液呢?根据人民网消息,以下53种情况一般不需要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