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猜出来了吗?没错,它们分别就是益母草和刘寄奴!下面就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吧。
药材 |
益母草 |
刘寄奴 |
原植物图 |
||
饮片图 |
||
来源 |
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在我国各地有栽培或野外生长,通常夏季茎叶最为茂盛,趁花未开或初开之时采收。 |
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每年秋季采挖,主要生长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江淮、湖南等地)以栽培与野生相结合。 |
形态特征 |
呈不规则的段。茎方形,四面凹下成纵沟,灰绿色或黄绿色。切面中部有白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轮伞花序腋生,花黄棕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气微,味微苦。 |
茎圆柱形具肋,棕黄色,质硬脆、折断有髓;叶互生,边缘具锯齿;枝梢小花密集成穗状;瘦果圆柱形;气微香,味淡。 |
别名 |
茺蔚、坤草等。 |
千粒米、化食丹、南刘寄奴 |
性味归经 |
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
苦、温;归心、肝、脾经。 |
功效 |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
散淤止痛、疗伤止血、破血痛经、消食化积。 |
主治 |
1、血滞调经、痛经、经行不畅; 2、水肿、小便不利; 3、跌打损伤。 |
1、跌打损伤,肿痛出血; 2、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3、食积腹痛,赤白痢疾。 |
配伍 |
1、益母草配赤芍,能行血祛瘀、消滞止痛,治疗血瘀痛经、经闭、等症有确切疗效; 2、益母草配白茅根,能祛瘀止血,利尿消肿,治疗水肿兼淤症有一定疗效; 3、益母草配蒲黄,能活血化瘀,对于治疗产后恶露淋漓等症有一定效果。 |
1、刘寄奴配元胡索,能行气止痛,破血通经,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有一定疗效; 2、刘寄奴配当归,能活血补血,破血通经,对于血瘀经闭等症有确切疗效。 |
有效成分 |
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等 |
含香豆精、奇蒿黄酮等。 |
应用 |
研究发现益母草碱有麦角碱样收缩子宫作用能扩张小动脉,是血压下降等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
研究发现,刘寄奴水煎液对部分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加速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能促进血凝作用,故此在临床广泛使用。 |
禁忌 |
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孕妇忌用。 |
孕妇慎用。 |
益母又名茺蔚本经上品,医药家李时珍曾述说其名之原由:“此草及子充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民之称”。由此看来此草不仅对妇人有效,同时也有清热解毒之功。
根据《南史》记载,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本是东晋大将,在他称帝前,有一次率兵出征新洲,敌在歼灭残余人马时,进入山林在追截的路上被一条巨蛇挡住。刘裕弯弓搭箭命中巨蛇,巨蛇负伤而逃。此时天色以晚,故此停止追捕。翌日,刘裕再次带兵到林中继续搜查敌军。路经昨日巨蛇拦路处,巧见几名青衣童子正在捣药,阻挡去路。士兵欲想杀之,刘裕呵之:“住手”。
众童子即伏地哀救说:“昨日刘将军箭中我主,我主疼痛难忍,命我等捣药敷伤。”刘裕闻之,惊也。眨眼间数名青衣童子不见了,只见地上有草药数束,回神后,刘裕记得童子们所说草药的功效,遂命士兵将草药带回试敷金疮,甚是灵验,于是在军中推广使用。那时,不知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大家认为是刘裕将军射蛇得药,便以刘裕的字命名“刘寄奴”,从此刘寄奴也一名也被流传至今。
益母草猪杂汤
古人言:“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中国,人们对“食”是有要求的,随着时代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慢慢发现以前的生活方式要改了,故此近几年人们把“药食同源”这一观点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那么小编今天就介绍一款有着养生且富有广东特色的药膳“益母草猪杂汤”给给位,相信大家看见“猪杂”二字,第一反应是高热量,高高高,可以说是“猪杂”色变,但是也没错喔,不过请大家不要忘了益母草的存在,只要要猪杂汤里放入益母草,哇……这汤马上从不健康升级为养生食疗,真这么厉害?不信请看下面,有惊喜噢。
材料:新鲜益母草60克,新鲜猪杂2两
制法:1、猪杂,益母草洗净备用,猪杂油豆粉腌15分钟;2、待锅内水沸,放入猪杂,少许姜丝;3、待猪杂8成熟时,加入益母草;4、益母草熟即可,加盐调味。
功效:活血、祛淤、调经、消水
主治:妇女产后调理;小孩、男人能清热解毒
禁忌: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孕妇忌用。
编辑:朱海媚 责编:宋莉萍(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