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家长必看】初二女生被欺凌出现抑郁 ......校园欺凌信号有这些


  11月12日,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校园欺凌的种类、预防、治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实施办法》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所以今天要和大家谈论一个

让人痛心的话题

↓↓

 校园欺凌 


一直以来

校园欺凌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很多孩子在遭受到欺凌后

会选择隐瞒家长和老师


被欺凌加上不可说的压力和痛苦

很可能让他们变得胆小、自卑、抑郁...

甚至导致人格扭曲,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

他们可以怎么做?

家长怎么及早发现孩子被欺凌?

如何帮助孩子?



病 例


 初二女生因校园欺凌出现抑郁 


  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胡庆菊接诊过这样一个案例。


  晓晓(化名)是一名初中女生,平时学习成绩较好,性格内向、耿直,做事很认真,就是与同学交流交往较少。


  有次,班上两位同学因为生活上的一些小事闹矛盾。晓晓被同学误会,以为是她从中作梗。后来,晓晓遭遇了同学的校园欺凌。事后,家长发现晓晓老是哭泣,不想上学,便把晓晓带到医院,找到胡庆菊医生诊治。


  胡庆菊详细诊断后,考虑晓晓是由于校园欺凌所致的抑郁状态,“我们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家长也及时跟学校沟通,学校及时对欺凌同学进行教育,杨同学也向晓晓道歉,最终误会解除。”胡庆菊说,通过这些做法,晓晓的不良情绪及时解决,帮助她打开了心结。


  家长和学校都需要高度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及时帮助孩子化解,把校园欺凌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

来源:东莞日报资料图,图文无关



心理危害

 被欺凌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伤害自尊


  胡庆菊说,被欺凌者无疑是校园欺凌事件当中最直接的受害者。欺凌事件发生之后,他们的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变得胆小、懦弱


  其次,被欺凌者还会受到来自欺凌者的恐吓以及威胁,害怕告诉家长和老师以后会带来更多的麻烦以及更过分的欺凌。因此,他们常常选择自己承受痛苦,选择缄默,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胆小怕事,懦弱,产生无助感


自我怀疑


  除此之外,被欺凌的孩子往往被周围的人所孤立。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会使得被欺凌者产生自卑心理,变得内向而孤僻,将所有受到的不公正对待都归因于自身的不足,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之中,对被欺凌者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抑郁症甚至心理扭曲


  校园欺凌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当被欺凌者长期受到欺凌,身心都倍受折磨后,情绪积压在心中得不到宣泄和疏导,很可能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人格上的扭曲


  家长和学校也要关注欺凌者做出欺凌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欺凌者的心理状况,从源头上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行为信号

 密切关注孩子情绪和身体状态 



作为家长

我们都不想孩子受到校园欺凌

但家长并不能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

如何敏感嗅到校园欺凌的信号呢?


  胡庆菊说, 被欺凌者与欺凌者之间的关系常常是以大欺小的,且被欺凌者常常反复受到欺凌。被欺凌者受到威胁而不敢轻易告诉家长和老师,欺凌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家长和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以及身体状态。如果孩子平素性格较为内向胆小,常常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不愿上学,或是身体上时常出现不明的伤痕时,家长需要对此保持密切的关注,和孩子沟通交流,并保持和老师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确认孩子是否受到校园欺凌。


提个醒


 家长要注意甄别真假校园欺凌 


  胡庆菊也提醒,如果把孩子心理行为问题所导致的同学冲突误认为是校园欺凌,会给同学造成更大心理伤害,家长和老师也要注意鉴别。


  “当怀疑学生做被欺凌时,家长和老师要注意鉴别学生是真正校园欺凌行为,还是学生在儿童少年期出现了行为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胡庆菊说。


  品行障碍指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型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行为
  攻击性行为包括攻击他人或动物,伤害、殴打、威胁、恐吓他人等。男孩多表现为躯体性攻击;女孩多表现为言语性攻击;年少时会表现抢劫、敲诈同学等。


  除了品行障碍,多动症的患者由于多动和冲动,也会常发生与同伴间的打斗与纠纷、不遵守学校纪律等问题,也可能因受挫折而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言语。


  胡庆菊提醒,发生了孩子欺负他人的情况时,家长和老师需要对欺负他人的孩子的行为进行辨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防患于未然。


  必要时,也可求助于医院心理科医生进行专业诊断。



家长反应误区


 家长莫要出现这三种反应 


  确定孩子在校园被欺凌后,家长的反应也是很重要的。家长是孩子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关键帮助人,当家长得知孩子被欺凌,切莫掉入这几个反应误区,很容易关上孩子求助的门。




不分青红皂白地直接介入


  这是不利于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反而会导致问题扩大化,也会让孩子解决冲突时更手足无措。


斥责孩子“无用


  得知孩子被欺负后,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之余,经常是“怒其不争”。这是非常错误的情绪反应,会导致孩子不敢再跟家长倾诉而选择压抑自己。孩子都不希望让父母看到自己“不争气”的样子。很多校园霸凌长期发生在某一类孩子身上,家长某些行为难咎其责。


鼓励孩子“以暴制暴”


  鼓励孩子回击报复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表现,报复行为会让孩子再一次体验欺凌,加深心理创伤,我们的目标不是报复,而是防止欺凌事件再次发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保护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自保

别让孩子们成为沉默的“被欺凌”者!



记者|东莞时报 李春燕

点击链接查看挂号教程还在挂号处苦苦等待?即日起“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官微可随时预约挂号!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