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老板,给我来10g燕窝,吃了有效果再买!

“老板,

给我来10g燕窝,

吃了有效果我再买。”

“亲,

你还是别买了,

你吃了肯定没效果。”


燕窝虽好,但重在坚持,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滋补养生品也一样,讲究循序渐进。但即便如此,“多久见效”依然是很多人最关心最常问的问题之一。




站在12厘米高的尖头薄底细跟鞋上,你能坚持多久?反正贝嫂已经坚持了20年。而传奇性感女神Dita Von Teese从18岁开始就穿强力束身衣,40几岁仍然保持着56厘米的惊人细腰。美丽背后需要的是坚持,美丽与坚持成正比~



首先燕窝里的营养物质都是纯天然的,相比药品和化妆品,见效会相对较慢,但对人体是由内而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坚持食用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其次,根据吃燕窝的需求不同,见效时间也不相同。


改变肌肤 | 3个月以上


每个月食用燕窝1-2次,是无法达到效果的。众所周知,对于药品而言,效果快的,也是最伤身体的。当然燕窝是药食同源,少量多次,坚持不懈才能出效果。


皮肤的更新周期是至少28天。权威机构分享结果,吃燕窝通常需要坚持90天以上,才能感觉到皮肤的改变。


当然,你能坚持一年,二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固然更好!

所谓皮肤的“更新周期”是指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周期。角质形成细胞从基底层开始分裂到达表皮的最外一层既角质层的形成,需要28-75天不等。这是学术上的理论总结。各家都有其理论依据,有28天、45天......至75天等几种观点。但具体到每一个人,就有区别,如正常的皮肤,受损的皮肤等个体差异很大,其角质形成细胞生成的具体时间不等,不能千篇一律,误认为就是28天。应该说,“更新周期”至少是28天。角质细胞每天都有新生的没有固定时间。



对于孕妇 | 12个月以上


根据众多孕妇的经验总结,备孕的时候吃燕窝,比孕期再开始吃燕窝的效果好很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人吃二人补。


孕前、孕期、孕后吃燕窝,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其一:增强免疫力,少生病

其二:减少妊娠纹

其三:气色好,不易发胖

其四:增强宝宝大脑发育

其五:宝宝皮肤白皙


当然燕窝也不是万能的,不是说吃了燕窝的宝宝皮肤一定白皙,孕妇一定没有妊娠纹,但是在同等条件下,会大大提升这种概率。



对于吸烟男性 | 3-12个月以上


润肺是燕窝的经典食效,为历代医方医书所首肯。《本草再新》记载燕窝大补元气,润肺滋阴。治虚劳咳嗽。《本草从新》记载燕窝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痨瘵之圣药,一切病之由于肺虚不能清肃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燕窝酸含“健肺因子”


燕窝中除含有丰富的活性胶原蛋白之外,还有珍贵的燕窝酸(唾液酸). 唾液酸,为单糖类转化物,以和蛋白结合的形态出现。燕窝中9%的唾液酸含量,为各类食物之冠。唾液酸的主要分子是N-乙酰神经氨酸(NANA),占唾液酸的90%,是保护肺部的卓越成分。


燕窝具有补肺养阴、止肺虚性咳嗽、减少肺气病变的功效。包括肺阴虚之哮喘、气促、久咳、痰中带血、咳血、咯血、支气管炎、出汗、低潮热。从古至今,各种医籍无不强调燕窝对呼吸系统(古时称为肺系)疾病的治疗作用,如劳疾、咳嗽、咯血、痰喘等等,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肺结核、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病。燕窝是不可多得的「洗肺」佳品。

      


对于体质因人而异 | 建议长期吃


《本草从新》中记载:“燕窝为调理虚损痨瘵之圣药”,有滋阴润燥,补肺养阴,补气调虚的功效,长期吃燕窝也能改善体质,而这种效果因人而异,由消化、吸收等很多因素共同决定。其中,对营养气色、改善睡眠、润肠等方面的效果会比较快一些,而对于护肝养胃,调理女性大姨妈等“长线战斗”,效果体现得会慢一些。



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食用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吃燕窝的多少。


经济型用量


每月40-60克(3-5克/次,每周2-3次)

适用人群:电脑工作者,普通保养,改善轻微亚健康状态。


标准型用量


每月90-150克(3-5克/次,每天1次)

适用人群:长期吸烟者,长期户外工作者,长期化妆者,更年期,体质虚弱,内分泌失调,营养不均衡和正在塑身人群,皮肤色素暗沉,表皮晒伤,皱纹明显,呼吸道不适,心脑血管,内脏虚弱者。

 

辅助理疗量


每月150克/300克(5-10克/次,每天1-2/次)

适用人群:孕产期,产后无奶少奶,中老年肺呼吸道疾病患者,妇科病患者,手术后恢复期人群,针对皮肤顽疾,肺部、心脑血管及其他内脏的疾病的辅助治疗。



不适合吃燕窝的人群


1、对蛋白质有过敏反应的人群燕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开始可以尝试少吃一点,若没有过敏反应就可以食用。

2、妊娠早期

因妊娠反应较大所以建议少吃一点,三个月后再按正常的食用量食用。

3、感冒并发的人群

4、癌症晚期


END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