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你应该知道的冬季进补注意事项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周为你推送最暖心的康养知识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大纪;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之大纲。”这是养生者所熟知的一段话。冬季是一年一度进补的最佳时令,中医认为,冬季属于“闭藏”季节,通过进补,可以使肾“精”更为充盈,从而来年身体好、少生病,这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现代医学也认为,进入冬季后,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此时进补,药物更易被吸收和蕴蓄,从而发挥较大功效。只是在冬季进补,我们是需要注意一些事情的,下面我们看看,冬季进补注意事项有哪些?



无病乱补


      中医认为,“补”要对“虚”,不“虚”的人补可能会生病。因为所有的补品都有自己的特性,中医称之为“药性”或“偏性”,如人参补气、当归补血、燕窝养阴、鹿茸温阳,各有所长。但这些都是针对虚证体质的人,比如说,人参补气可以提高气虚者的抵抗力,如果说是老年人,但身体仍然比较强壮,吃了反而容易上火,得不偿失。   

       不少人群工作压力较大,自己认为是虚证,常买些高级的鹿茸和人参,想好好补一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其实,这种因工作压力造成的疲劳感,更多的属于中医的“气郁”,而非“气虚”,是不适宜补的。 首先,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身体状况良好,以预防疾病为由,胡乱在饮食中添加过多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虚实不分


      中医认为虚者补之,非虚症病人不宜滥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分寒热胡乱进补,会导致寒热症状加重。

       不少人一到冬季就盲目地吃补药进补,根本不管他是否可以进补或有无必要进补。虚的人可以补一补,但男女老幼补的方法应该不同,因为他们的体质不同。更为重要的是,体“虚”本身有不同类型,不能一概而论,须辨阴阳,阴虚补阴、阳虚补阳。 

       阳虚者(常表现为:吹风易受凉,畏寒怕冷,面色比较苍白,小便清长)应温补,也就是吃一些燥性药物或食物,如鹿茸、红参、羊肉、狗肉等;阴虚者(常表现为:容易上火,口干,舌头上没有舌苔,小便少而黄)可以吃一些如沙参、麦冬、枸杞等补品。若体质无明显偏阴或偏阳的,则基本上不需补,最多也就是吃一些不偏温不偏凉的药物或食物,如西洋参、枸杞子,但也不宜多,要适可而止。

       过量服用补药常常出现脸上起痘、腹胀、胃口不好、鼻子出血、周身不适、睡眠不佳等。如过度服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会导致腹胀;过量服用红参、鹿茸、肉桂等补阳药,会出现血压升高、鼻子出血、口干、烦躁、便秘;过分使用熟地、首乌、黄精等滋阴药,会使人胃口不好、泻泄、舌苔厚腻等。可见,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中医历来主张进补以辨证用药,少量、多次、经常为原则,这样可以使药物的作用逐步渗透到内脏器官,调整机体的虚弱偏态,而且在较长的时期保持一定的浓度,所谓“药气渐渍,熏蒸五脏,积聚为佳”。


多多益善


      冬令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食补和药补。食补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食补安全,一般没有不良反应,也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医学知识,容易掌握;另外食补方法多样,炖、煮、蒸和煲汤,任凭自己的口味,在进行滋补调养的同时,还可享受美味佳肴。因而食补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食补也具有局限性,谷肉果菜等食物本来就是我们一日三餐常吃之品,补益力缓,虽也有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对于有明显虚弱症状或有疾病的人,如要进行冬令进补,还得要用力峻、效专的药补,否则难以奏效。当然药补的难度大,需要辨病、辨证施补,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总的来说,药补调整肌体阴阳平衡作用较强,食补营养价值较高。

       药补要适量,食用任何滋补食品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可能有损健康。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大量食用热性补品,可能导致内火过旺,口舌生疮。


用肉进补


      动物在被饲养时大量使用生长素、开胃药,饲料中添加铅、汞、砷、铜等重金属。被屠宰时大量产生的肉毒和尸毒,肉类食品加工时大量使用防腐剂等,随着肉食进入人体37.5度的高温环境,在相当于人体身高4-5倍的肠子中,经过两天甚至更长时间会怎么样?绝对会一次次强烈腐蚀人体器官和血液,刺激各类分泌腺,如今的女孩过早来月经就是最有力证明。


常补不变


      进补时按自己口味,选择单一食物食用或认定某种滋补食品,常服久服,可能会令身体营养失衡,长此以往,有损健康。


越贵越好


      药品价格只是反映供求关系。通俗地讲是“物以稀为贵”,但不是越贵就越补,更没有吃一补百的事。以冬虫夏草为例。中医认为,冬虫夏草入肾、肺二经,也就是说只补肾和肺,只对肾虚者(常感疲劳者)、免疫力低下者(经常感冒发烧的人)、肺气虚者(常感冒、一受凉就咳、说话细声细气)效果明显,但是这种上万元一斤的冬虫夏草,功效与十几块钱一斤的枸杞子、麦冬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其天价完全是因为货源少和商业运作造成的。还有一个用量问题,很多人以为它贵,效力会大,每天用一根泡茶,以为很补,其实根本没有疗效。

      在众多的冬令补品中,人参是最常用、最受欢迎的药物。由于产地的差异,种植和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人参价格差别很大,也并非越贵越好。人参有温、凉、平性三类。像朝鲜红参、吉林红参、石柱参等药性偏温,适用于形寒怕冷、四肢不温、五更泄泻、头晕目眩、动则气喘等症状的阳气虚患者;西洋参、皮尾参药性偏凉,既可补气,又可养阴,非常适用于咽干口燥、便秘伤津、内热较重、舌质偏干等气阴两虚患者服用;生晒参、白参、糖参等药性平和,对于阳虚、阴虚及气虚的患者都可以服用。所以在选购人参的时候,除应结合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外,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合理选购和服用人参,反对不顾自己的体质,盲目攀比,越贵越好的观点。


外感戒补


      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还有“十全大补汤”放心购哦!!!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