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可以和许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所以说,服药期间莫饮酒,特别是节前节后仍需要服药的患者,如慢性病患者需要持续用药的,不可以忽视饮酒对药效的影响。
如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呋喃唑酮(痢特灵)、酮康唑、红霉素、诺氟沙星(氟哌酸)等,服用时饮酒可抑制乙醇的代谢,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惊厥、虚脱、心功能异常、甚至休克和死亡等一系列类似醉酒但后果比醉酒更严重的症状,也叫“双硫仑样反应”或“戒酒硫样反应”。
喝酒后容易脸红者尤其容易发生。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患者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2周内严禁饮酒和应用含乙醇类的药品或饮料,避免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或降温。
使用以下抗菌药物期间饮酒,可能导致其不良反应加重,如利福平、红霉素等,这些药物若与酒合用,可能会增加其对肝脏的损害;如异烟肼,服药同时饮酒及乙醇制剂,易发生周围神经中毒症状。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去痛片、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等,本身能刺激胃黏膜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如与酒同服,可诱发溃疡或引起急性出血性胃炎,加重出血。
尤其扑热息痛与酒同服,可能导致肝坏死。
目前,含有扑热息痛的制剂有:感冒胶囊、速效感冒胶囊、白加黑、感冒灵、必理通、尼美舒利、维c银翘片、散利痛等,服用这些药物后,也应严禁饮酒。
酒精可增强镇静药、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加重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出现嗜睡、昏迷。
如安定、利眠宁、水合氯醛、苯巴比妥、佐匹克隆等,服用时饮酒,可使中枢神经受到药和乙醇的双重抑制,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有资料表明,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是死于酒后服用安眠药。
如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等抗过敏药物,如果与酒同服,轻则使人昏昏欲睡,重则使血压降低,可能导致呼吸抑制。
如苯海拉明、扑尔敏,克敏嗪、赛庚啶等。这些药若与酒同服,其后果同镇静安定剂相似。
如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吡嗪、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酒精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若在使用以上降糖药物期间大量饮酒,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并可诱发乳酸酸中毒及不可逆性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有报导称,如果同时进食或使用含有乙醇的食品与药物,如甘草合剂、藿香正气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酒心巧克力及含酒精的饮料等,也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如苯妥英钠,长期饮酒可减低本品的浓度和疗效,甚至诱使癫痫发作。但服苯妥英钠的同时大量饮酒可增加血药浓度,造成急性中毒。
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吩噻嗪等药物可抑制乙醇代谢,使其分解缓慢,产生恶心,呕吐,头痛,颜面潮红等副作用。
应用卡马西平时宜避免饮酒,因为其可降低病人对药品的耐受性。
如心痛定、长压定、利血平、肼苯达嗪、地巴唑等降压药,以及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双克)等利尿剂,若服药期间喝酒,因酒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易出现低血压,若饮酒过多;降压药用量又过大,常常会出现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如消心痛、硝酸甘油及心痛定等血管扩张剂,服用后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大量饮酒,还会引起血压下降、胃肠不适甚至晕厥等严重不良反应。
如地高辛等洋地黄类强心甙,乙醇会降低血钾浓度,使机体对洋地黄类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导致中毒。
氟桂利嗪与乙醇合用,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镇静。
酒精对凝血因子有抑制作用,加上酒能扩张末梢血管,故此,酒与止血药如维生素K、安络血等的作用正好是对抗的,故酒后不宜服用这些药。
偶尔饮酒,华法林可以延迟血液的凝集,酒精能够增强华法林的效果,即增加了患者出血的风险。然而长期酗酒表现为华法林的作用降低,降低了抗凝作用。
如利尿酸、安体舒通、速尿、双氢氯噻嗪等。它们能通过排尿来降低血压。但如果饮酒,酒类的扩张血管作用,会使人出现头晕、直立性虚脱等症状。
如丙咪嗪和多氯平等。若服药期间饮酒,可产生镇定作用,从而降低药效。另外,还可促进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使小肠蠕动减弱,甚至发生肠麻痹。
饮酒会妨碍维生素类药物的吸收,所以服这类药物不宜饮酒,以免影响疗效。
来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自:陕西百姓健康
您的健康顾问
健康知识咨询
政策法规咨询
专家在线咨询
心理咨询
预约挂号
戒烟干预
医疗投诉举报
12320
微信:sxws12320
微博:@陕西卫生计生12320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