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自然蓓蕾绽放;雨露滋润,方能桃李芬芳。对民营企业来说,好的政策就如同“阳光雨露”,有了这些精心爱护和浇灌,“创业种子”“创新幼苗”,就有了“茁壮成长”的丰厚滋养。
政策是资源、是导向,更是力量。好政策一旦“落地生金”,必将释放源源动力。我市陆续出台“津八条”“海河英才计划”“一制三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如何让政策释放出最大利好效应,让“阳光雨露”充分播洒到民营企业?精准落地是关键,“走心”服务是保障。
如果把成长中的民营企业比作一棵棵树木,要让树木茁壮成长,不能搞“大水漫灌”,而是要有针对性地“滴灌”“浇灌”,根据企业不同情况精准施策、“量体裁衣”,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于初创期的企业,要不遗余力“扶上马”,为其托起成长的希望。对于转型期的企业,要千方百计“送一程”,助其摆脱“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路上免不了要爬坡过坎。如何帮助企业翻过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坐在办公室、身在机关里,当然无法知晓企业的难点所在、困扰所在,各级干部必须要在“身入”和“深入”上下足功夫。如何“身入”?扑下身子,沉下心来,走进企业,走近企业家,把第一手情况摸上来,把制约企业发展的原因找出来,帮助企业把好的政策充分用起来。如何“深入”?既要剖析企业发展的个性问题,又要研究梳理企业的共性问题,找到痛点、堵点,找准制定帮扶举措的切入点,点燃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引擎,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
“身入”“深入”,更要“心入”。只有“心入”了,与企业才能不仅仅是面对面,更是心贴心,才能真心实意、下足功夫给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如果没有一颗真心,企业来办事,很可能门是好进了,脸是好看了,可事情依旧不好办。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无动于衷,对政策的执行严重不到位,其本质就是一种不作为不担当,对此类行为,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严肃追责问责,坚决破除一切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营造重商亲商暖商惠商氛围,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定能劈波斩浪,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来源:天津日报